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谈“金蝉脱壳”:如何巧妙运用三十六计中的积极成分

2022-09-05 09:07 作者:NNRTS  | 我要投稿

蝉越过漫长的冬伏期后,从地底下爬出来,通体土黄透亮,雅称“金蝉”。金蝉爬上树干或树枝,静静地歇着,开始蜕变。金壳背部裂开一条缝,新生蝉从缝里爬出,蝉翼丰满后飞走;金壳依然在枝头摇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蝉已经飞走,这就是金蝉脱壳。

悬羊击鼓退金兵

宋代抗金名将毕再遇有一次率军与金兵作战,由于寡不敌众,不得不设法退却。他传令兵士照样在营寨里遍布战旗,还将几只山羊倒吊起来、悬在战鼓上面,让羊脚在不断动弹中把战鼓擂得咚咚作响。布好疑兵阵之后,他带领宋军乘夜幕掩护,悄然撤离了。金兵看到宋营里旌旗招展,战鼓咚咚,以为宋军依然在与他们对阵,也就顾自戒备森严。几天之后,金兵才发现中了毕再遇施展的“金蝉脱壳”计。

金蝉脱壳计是处于劣势情况下,以假象迷惑敌人,实现安全撒离的谋略。它的诀窍是:保存原有形状,完善既定阵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不敢妄动,以便我方隐蔽转移,蒙骗敌人。

警惕骗子施展“金蝉脱壳”计谋

人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直观地注意那些异乎寻常的迹象,而忽视原封不动的表象背后所发生的变化。金蝉脱壳之计便利用人们的这一思维定势,以貌似原形的假象麻痹对方的判断,掩护自己脱身而退。

骗子在达到行骗目的之后,往往耍出金蝉脱壳的花招。比如骗子会说:“你帮我看住这个皮箱子,等我去拿钱给你。”自然,任凭你等得心焦如焚,他早已杳如黄鹤,一去不复返了。你为什么先前心安理得地让他离去,不就是因为他“脱”下“壳”,留下这个漂亮的皮箱子,使你误认为里面的东西足可以作为他拿走了你的货物的抵押吗?其实,箱子里面只不过是几块烂砖头!

这类“金蝉脱壳”计以损人利己为目的,在人际交往中播下的是仇恨,收获的必将是报应。

经销商金蝉脱壳将积压产品全部销售

金蝉脱壳的实质,是用诡诈之术迷惑对手,伪装和掩盖真实意图。其本意为存壳去质,但在经商活动中借用则往往是去壳存质。当商品销路不畅时,可考虑采取去壳或换壳方法,以使商品在市场上打开销路。

这种脱壳之计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改换包装。商品的包装即商品的外壳,它对商品是否能打入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商品质量再好,若包装跟不上,其貌不扬,也很难在市场上站住脚。如我国向英国出口的18头莲花茶具,原包装是瓦楞纸箱,使人感到其品质低下,又看不出里边是什么,尽管售价很低,仍无人问津。伦敦一家百货店则为这套茶具加制了一个精美的包装,并在上面印有实物彩照,套在原包装上。这样售价由原来的2英磅提为18英磅,购买者还比原来增加了很多。

可见,变换包装使产品滞销转为畅销,正是金蝉脱壳之计的妙用。当然也有一些伪劣商品不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而是屡换包装,但购买者上当只有一次,不会有第二次,这样的产品即使是经常脱壳,最终也难逃积压滞销的下场。二是改换商品名牌或商标。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在一次春节晚会上表演的相声“宇宙牌香烟”,就是讽刺这种生产劣质产品,又不提高质量,以经常改换产品名牌或商标,来坑骗消费者的恶劣行为。 

对付金蝉脱壳,对消费者来说一定不要被商品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去伪存真,了解实质;对生产经营者来说则应更好地运用名牌、商标及包装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如何在人际关系中活用“金蝉脱壳”

除了在军事上、在商业中运用“金蝉脱壳”策略,那么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能不能运用此计呢?答案是肯定的。假如你要拒绝别人而又不愿引起对方的反感,你可以参考下面这几种婉言拒绝别人的技巧。

其一,“心有余而力不足”。径直拒绝别人,会使别人抱怨你有意作梗,所以不如说:“我很愿意帮助你,只是……”在“只是……”的转折句型中,填入时间、地点、制度、章程一类客观条件作为无法赞助别人的理由,容易得到对方谅解。

其二,借助第三者的影响。说明上级、同事、群众乃至亲朋妤友的意见,表示拒绝的责任主要不在自己,还有意见可以与决策者商议。这样做可以避免别人出于误解而纠缠你。

其三,反求对方照顾。在耐心聆听对方要求之后,申述自己的难题,恳求对方帮助解决;甚至以反踢皮球的方式,请求对方以帮忙的态度放弃自己的要求。

其四,留有余地和希望。肯定对方要求的合理性,表示只要对方继续努力就可以同意对方;或者暗示对方改求他人,则容易成功,使对方由于希望尚在而不致于向你发泄被断然拒绝之后的怨恨。

特别要注意的是,诸如此类的技巧,虽然有助你得体地拒绝别人,摆脱窘境,却不应当成为你“身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遁词”,如果这样,你反而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您对“金蝉脱壳”之计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留言交流。

谈“金蝉脱壳”:如何巧妙运用三十六计中的积极成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