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叔蜀:疯狂的预制菜(二)
预制菜并不是新鲜事物
根据天猫发布的《2022中国预制菜数字消费报告》,2021年的预制菜市场中,B端市场占8成。这意味着,在餐饮行业,预制菜已经占据相当分量。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调研,目前国内超过74%的连锁品牌有自建中央厨房。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研则表明,头部连锁餐饮企业的预制菜占比极高,真功夫、吉野家这样的品牌预制餐食比例达到100%,西贝筱面村、小南国也达到85%以上。
对于这些标准化的连锁品牌,在中央厨房预制菜品,再用冷链分发至各门店,店员只需要完成相对简化的烹饪程序就能让菜上桌。既可以节省门店的菜品制作时间,也可以保证菜品口味的统一,无疑是更经济的选择。

连锁饭店如此,外卖也一样。中金公司测算过。一家普通规格的外卖店,使用预制菜之后,食材成本占比会从30%提升至36%,但预制菜对厨房空间、厨师技能要求低,摊算下来,利润率反而能从2.7%增加到3.1%。

出于效率和利润的考量,饭店、外卖的预制菜变得越来越普遍。菜品味道变得千篇一律,食客们多少怀念起路边摊、街头小饭馆的“烟火气”、“锅气”。
食客缅怀“锅气”的同时,那些原来供给连锁餐厅、外卖店家的半成品预制菜,也正在进入我们家里的厨房。家里的味道,似乎要变得和饭店外卖一般无趣了。
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中早就出现了预制菜的身影。各式各样常见的罐头、速冻食品,都属于广义上的预制菜。
天猫发布的《2022中国预制菜数字消费报告》显示,2021年消费者最多的预制菜是方便速食(包括火腿肠、酱菜、卤蛋等),销售额占比接近60%,其次则是冷冻火锅食材(火锅肉片、丸类)和冷冻面点(速冻饺子、速冻馒头)。

经过调味等处理后的半成品预制菜,在整体预制菜消费中占比较低,虽然消费额不高,但2021年同比增速超过30%。
36氪发布的《2022年低温预制食品行业研究报告》中,2019-2021年,盒马即烹、即热、即食预制食品销售额实现了150%的销售额增长。叮咚买菜预计,在2022年的国庆假期里,预制菜整体销量同比增长50~60%。
种种迹象都表明,普通消费者正在越来越多购买半成品预制菜。
本篇原创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DT财经
花叔蜀——新派川菜品牌领导者
看得见的新鲜、尝得出的美味
菜品齐全,享受多样美味
快速出餐,减少用餐时间
致敬传统 融合创新
回归中式餐饮的“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