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生一洞:游览宁强县三泉龙门洞

2022-05-05 09:18 作者:申威隆l关中拍客  | 我要投稿

2019年11月18日上午,我和家人开车前往九寨沟的途中,经过汉中市宁强县阳平关镇以后,路边出现一处不起眼的“龙门洞”景区。于是,我们将车停好,顺着台阶向下,眼前的景象令人大吃一惊,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


龙门洞景区位于阳广公路六公里处,东边两公里便是古三泉县遗址,始建于唐代初年,繁荣于北宋时期。北宋乾德五年(967),为了治理四川的需要,宋太祖赵匡胤诏令三泉县直属京师,开启了我国中央直辖县的先河。

当时,龙门洞归三泉县管辖,所以也被称为“三泉龙门洞”。这里在公路下方三十多米处,树木茂密,安静惬意。一位大爷正在扫地,一条小狗跑来跑去,再也看不见其他人了!


路边的入口


下方的大门


跨过一座石拱桥,迎面便是观音阁,原名叫做“龙门阁”。相传,它始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原本为砖木结构的两层建筑,二楼供奉着观音菩萨的塑像,天花板和两侧的壁画由吴道子创作。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发生地震,阁楼两侧坍塌陷落,周围园林毁于一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嘉陵江发生洪水,将阁楼彻底毁坏。后来,虽然多次重修,但是风光不再。如今,这座观音阁为2000年修建,与旁边的龙门洞相互辉映。


站在观音阁之上,龙门洞就在眼前,高约20米,宽约12米,长约30米。其实,所谓的“龙门洞”就是一座流水冲击形成的溶洞。在另一端的洞口处,有一条瀑布垂下来,倾珠泄玉,腾烟飞雾。公路在上,清泉在下,龙门洞好像一座天然的石拱桥。

据说,类似的山洞,周围还有两座,号称为“三洞”,此洞为“首洞”。除此之外,景区里还有“三峡”“三泉”和“三潭”等自然景观,形成洞奇、峡险、泉幽、潭美的独特景致,神秘瑰丽,引人入胜。


抬头仰望,在山洞的右上方,还有一座不起眼的小洞,里面摆放着一尊济公的塑像,旁边写着“济公洞”三个字。不禁令人感叹:那么高的地方,怎么将塑像放进去的? 

济公左手拿着扇子,右手握着酒葫芦,面带微笑,翘腿而卧。狂放不羁的样子,与自然的山水融为一体。他虽然貌似疯癫,却是一位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四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受到老百姓们的喜爱,尊称他为“活佛济公”。


这里是古代的交通要道,地处蜀道的咽喉,东达汉中,南通巴蜀。许多文人墨客汇聚于此,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元稹、沈全期都曾经在此作诗;宋代的韩琦、文彦博、宋祁、苏在延、赵忭、陆游等也来过此地,写有诗歌,赞誉美景;晚清学者魏源以“天下洞壑之奇,莫过于此”称赞龙门洞的绝妙。

过去,在洞内两壁和洞顶,有很多摩崖题记和石碑。如今,摩崖损毁,石碑掉落,什么也看不到了。但是,还剩下一块北宋苏东坡族孙苏元老所撰写的《龙门记》石碑,竖立于宣和四年(1122)十二月十二日,内容记述龙门三洞之险要与景物之奇特。

1979年,这块《龙门记》碑被移到宁强县文化馆。2000年,在这里重新竖立起一块复制品,向大家继续讲述龙门洞的故事……


天生一洞:游览宁强县三泉龙门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