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翻唱】《上皇赋》

2022-10-12 18:58 作者:平叛小王子成化帝  | 我要投稿

这里是填词君:

三叠纪末大灭绝后,鳍龙类和鱼龙类继续在海洋里同台竞技,或许是见证了泰曼和彪子的争斗,蛇颈龙目的一个分支——上龙类决定发愤图强,从长脖子的哈氏·海洋龙(Thalassiodracon hawkinsi)到细长筷子嘴的豪夫龙(Hauffiosaurus),最终演化出最早的海猎龙类——纽斯特利亚·寒泳龙(Cryonectes neustriacu)(早侏罗世的气候还算凉爽,有的地方甚至有冰盖)。但巴塔哥尼亚-南极、卡鲁、费拉尔这三处大火成岩省共同奏响了冈瓦纳大陆分裂的前奏,也让泰曼鱼龙科、狭翼鱼龙科、大部分彪龙科凉凉(有的活到了中侏罗世,比如璧山上龙),但上龙类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在后世展开它们的传奇历程。

而后,它们缩短了颈椎数量,增强了颌部硬件,牙齿逐渐加上了切削刃,成为了中-晚侏罗世当之无愧的霸主(但鱼龙类也没有放弃当顶掠的想法,到了晚侏罗世时,鼠鲨目的祖宗也演化出来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海退导致提通期末期的气候变得干燥。雪上加霜的是,一颗直径10km左右的小行星撞击在今天南非的位置,砸出了摩洛衮陨石坑;西太平洋的大塔穆火山爆发,加剧了气候变化。上龙属凉凉,但上龙科的短颈龙亚科(Brachaucheninae)、温多雷鱼龙科的扁鳍鱼龙亚科(Platypterygiinae)、薄板龙科(Elasmosauridae)、长锁龙类(Leptocleidia)活了下来,并组成了新的海爬天团,在白垩纪的海洋继续相爱相杀。

在早白垩世时,短颈龙亚科继续称霸海洋,其中有长吻的伏尔加·主神龙(Luskhan itilensis)、穆氏·窄吻龙(Stenorhynchosaurus munozi)、长剑齿的帕瓦乔克·阿科斯塔龙(Acostasaurus pavachoquensis)、名曰生命实则是杀神的生命·萨奇卡龙(Sachicasaurus vitae)、以前跟克柔龙齐名后面独立成新属的波亚卡·蒙基拉龙(Monquirasaurus boyacensis )。

值得一提的是,克柔龙(Kronosaurus queenslandicus)的归属问题,由于一些差别,被莫须有地独立出来,而克柔龙自己却成了疑名。这些问题就待后续的研究了(有一说一,我是不太同意独立的)。

阿尔布期时,地球温度就在不断升高,海平面也随之上升,到了森诺曼期时,已经达到了显生宙的巅峰。而此时,西部内陆海道的气温达到了28-34℃,科罗拉多州更是达到了37-48℃,换句话说,当时北美中纬度地区与现代热带地区的一些极端情况类似。

9300万年前,森诺曼期-土仑期灭绝事件开始了:加勒比大火成岩省爆发,浅海到深海不同程度地缺氧,海水酸化,毁灭了当时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本来多样性就已经差得不行的鱼龙类先一步退场,而基友兼宿敌的上龙类却顽强地挺了过来,并继续延续家族的血脉。

虽然不能说自此之后上龙类就差得不行了,但多样性确实不如它的亲戚蛇颈龙亚目。不过,卢卡斯·短颈龙(Brachauchenius lucasi)本尊以及更晚点的奥氏·巨头龙(Megacephalosaurus eulerti)在西部内陆海道继续它们的霸业,跟白垩尖吻鲨、剑射鱼等枭雄共同割据西部内陆海道(这时候的沧龙类还在猥琐发育中)。

然而,上天仿佛给它们开了致命的个玩笑,土仑期中后期,气温又突然下跌(当然北美这时候还处在高温状态,但还是有影响的),上龙自己也是个倔脾气,总是想在原地打下自己的一片天,然而天不遂龙愿,最终还是难逃灭绝的厄运,甚至没有活到陨星天降的那一天。

但蛇颈龙目的蛇颈龙亚目在最后的三千多万年里跟沧龙类、软骨鱼类、辐鳍鱼类等共存,这又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大戏。只可惜三千万年看似漫长,但在地质史中却只是弹指一瞬。当希克苏鲁伯砸下来时,就标志着中生代的彻底结束(此次灾难大家懂的都懂)。

不过,它们的远亲海龟科和棱皮龟科(它们同属泛龟类)仍旧用鳍徜徉在碧海之中,而和它们关系甚远企鹅目以及八竿子打不着的海狮科仍旧用鳍一样的翅膀或者前肢在水里翱翔……

【翻唱】《上皇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