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教同人丨(修改版ver.2.0)如果路哥在11.5卷向帆波告白:第一章(13)
不得不陪两位籍籍无名的公子哥演出协奏曲,A乐团的成员无不怨声连连。先不论A乐团在日本的地位,即便是次几级的乐团,同年龄的钢琴家们若想获得合演机会,也不得不在竞赛中跨越重重障碍,至少登上半决赛的舞台。如果可能,西泽首席指挥真想将这一滑稽的要求拒绝,哪怕对方向自己和A乐团提供再多金钱。可高度育成和高园寺财团的共同施压令一切都丧失了转圜余地,西泽只能用它们向乐团提供的丰富津贴和便利机会来安慰自己。
对这两位演奏者,西泽都算得上熟悉。曾在一场社交晚会上听过高园寺演奏的西泽承认高园寺具备演奏“皇帝”的实力,但协奏曲毕竟是一种充满了合作和竞争的乐曲形式,西泽不认为那个纨绔傲慢的公子哥会注意倾听乐团的声音并处理好钢琴与乐队的关系。颐指气使的叛逆少年不可能不被乐团讨厌,虽然是非公开合演,但一想到贝多芬将在自己手下被亵渎,西泽就苦不堪言。至于绫小路,西泽曾听过他在儿童大赛决赛时的演奏,尽管他的技术无可挑剔,但西泽却对他的音乐厌烦至极,因为那架钢琴上发出的声音并非来自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一架精准冰冷的机器。那年龄无法容纳得下的冷酷甚至让西泽联想到某种畸形的异星怪物。西泽注意到,这两位少年恰处于相反的两极:一个唯我独尊,一个缺乏自我。一个唯我独尊的人怎么可能演奏好贝多芬?一个任由性情的人怎么可能表达出真正的自由?一个睥睨一切的人怎么可能借由扎根到人类之中,将自己提升至永恒?一个缺乏自我的人怎么可能理解拉赫?怎么可能体会到那动人旋律下的纠结、苦难和哀愁?
几年过去了,他们应该会有些变化吧。一整个早上,西泽都在如是安慰着自己。可看见他那张一如既往的脸,西泽的心瞬间凉了半截。
算了,那些决赛选手的协奏曲演奏得也没多好不是?这位好歹在技术上不太会出错。
「绫小路同学,现在审查正式开始。就像已经通知的那样,你需要在这里开一场不少于40分钟的独奏会。请告诉我们你打算演奏的曲目。」
「布索尼改编的《恰空》,以及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
整个黄金周,他都在琴房一丝不苟。在白色房间时,他曾将这两首曲子弹得滚瓜烂熟,虽然技术有些许退化,但对他而言,流畅演奏这两首曲子仍然无比轻松。因此,他从不觉得以自己的实力通过审查会存在什么问题。可当他回顾他本应了如指掌的乐谱时,他才发现,原来这些曲子的细节远远超乎他之前所了解、所想象。他感觉自己好似置身于一片一望无际的沼泽地,每令音乐前行一步,他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已经许久没有像这样努力过了,一个轻松满分的人是不需要努力的,因为他已经做到了最好,可对音乐的诠释不同于在试卷上解题,那里从来都没有完美和满分,有的只是进一步、再进一步。
他努力并快乐着。在谛视乐谱时,他的瞳孔闪闪发光,就好像一个孩童在依照藏宝图的指示去探寻神秘的宝藏。她喜欢并依赖着他的成熟,却也希望他能向她展现内心中童稚的一面,她凝视着这样的他,目光里充满宠溺和柔情。
午休时分,他们坐在长椅上,说着、笑着,全身都笼罩着春日温暖的阳光。天空分外明净,喷泉的流水哗哗作响。她喜欢为他做便当,她喜欢他享用自己做的便当。一瞬间,她觉得这就是生活,她喜欢这样的生活。他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终将成为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演奏结束后,他侧过身,静静等待评审的未知意见。
「我曾听过你在儿童大赛时的演奏,距离现在应该有四、五年了吧。」以这样一句带有些许怀旧感的话为伊始,西泽缓缓道出了对他演奏的意见,「可真的只有四五年吗?老实说,在听你演奏之时,我一直抱持着这样的想法。我喜欢你的《恰空》,虽然初听上去有些平淡,但那明显是你深思熟虑的结果。半开玩笑地说,就像《波莱罗舞曲》一样,你的整首曲子都是在做一个大的渐强。更难能可贵的是,你的演奏无比自然,从中,我感受不到任何少年老成的矫饰感。」
「至于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你的演奏让我觉得很新奇,也很诡异。上帝和魔鬼梅菲斯特打赌,以浮士德的灵魂为赌注。穷极一生却始终无法达致真理的浮士德接受了梅菲斯特的诱惑,同梅菲斯特打了一个赌:梅菲斯特实现浮士德的愿望,当浮士德感到满足之时,梅菲斯特会收取他的灵魂。故事的最后,天使打败了魔鬼,浮士德也被上帝解救。这首“b小调”的数个主题都是围绕命运、浮士德、魔鬼、上帝、宗教和爱情创作的。浮士德是一个拥有强烈渴望的角色,就像梅菲斯特说的那样,他“想摘取天上最美的星星,也想获得世间最大的欢情,远近的所有一切,都不能满足他的雄心。”但在你演奏的浮士德主题中,我感受到的不是那种绝对的渴望,而是一种犹豫。浮士德主题和梅菲斯特主题本应激烈地纠缠,用以彰显两者之间的对抗,但在你的演奏中,梅菲斯特是如此地强力,有时就连上帝都力所不及。爱情主题是梅菲斯特主题的变形,恰如浮士德借用魔鬼之力来巧取豪夺爱情。尽管如此,李斯特的这个主题仍然非常优美。令我意外的是,在这里你丝毫没有注重爱情主题的歌唱性,梅菲斯特始终像阴云一样,徘徊在天空之上。爱情也好,上帝也好,任何事物都无法成为你的解脱,如此压抑的李斯特,我还是头一次听到。」
他震撼于西泽的慧眼,以及自己和大师之间的差距,其间既有天才,也有岁月的积淀。想要追求人生的他和浮士德有相似的一面,为了不暴露自己,在演奏浮士德主题时,他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自我克制,但恰是这种克制被西泽洞察。自幼长于白色房间的他以“自我保全”为行事的第一准则,他懂魔鬼,却不懂上帝、不懂救赎,更不懂美好的爱情。他没法做到认知之外的事情,即便绞尽脑汁去掩饰,也只能骗骗庸才,绝不可能躲得过真正的大师。
「西泽先生,也就是说?」一旁的老师问道。
「我非常期待届时和你共演拉赫玛尼诺夫。」西泽微笑起身,伸出右手。
「多谢您的肯定。」
「绫小路,作为痴长几十岁的人,我有一个忠告。」当他即将离开教室之时,西泽说道,「不论是作为钢琴家,还是其他职业,乃至最根本的,作为一个人,如果你将来想有所成就,我说的是真正的成就,“爱”都是必须的,它的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某些人,可以是上帝,也可以是整个人类。不要放弃钢琴,不论《恰空》还是这首《b小调奏鸣曲》,都是需要用一生去经历、去体验的曲子。」
西泽说的,正是他作为人所欠缺的。但对大师的善意提醒,他没有丝毫的感激之情。
他只感到恐惧。
叠几个甲:
1.既然原作中明确说了“人会对学习感到快乐”,那么绫小路确实在学习中感受到过快乐。一体两面,有快乐就会有痛苦(例如那些让你很爽的游戏,有时候也会让你很烦躁,比如《只狼》)。
2.这篇同人里的绫小路不是龙傲天,就算是龙傲天,也是一个尽可能符合现实的龙傲天。十几岁的年龄就全方位世界顶尖既不符合现实(尤其是人文艺术,需要岁月的感悟和沉淀),也不符合原作,因为原作明文说过,白色房间有的学生在特定科目是比绫小路要强的。退一步讲,如果绫小路现在就所有科目都世界顶尖了,那以后绫小路的能力是不是也基本不会成长了?这其实是在用现在的绫小路来否定未来的,更成熟的绫小路。
3.最后一句话,我不想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