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适用汉水丑生一轮必修一二三复习

生物笔记必修部分只选取重要部分
生物笔记选修一(例题详解、H3同位素标记补充、动作电位实验原理、整合弹幕信息)还没做完,持续更新
有错望来信纠正,谢谢๑•́₃•̀๑
完成反射两个必要条件:
1、反射弧的结构保持完整性
2、足够强度的刺激
完整的反射弧包含: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
测量电位变化

膜电位等于膜内电位减去膜外电位

—70代表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70毫伏,一般同一个生物体静息电位保持同一个数值
静息电位有关:
实验:发现并定义静息电位
发现问题:实验前有膜电位外正内负
收集资料:如下图

提出假设:钾离子外流

[假设结果(演绎推理)]非实验步骤

设计、实施实验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定义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是指细胞膜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此条摘自百度)
假设:膜电位反转是由钠离子内流引起的

动作电位
钠离子浓度和动作电位成正比,钾离子浓度和静息电位成反比(

答案选C
——图1 例题——

答案选C
——图2 例题——
下面三个图为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两个版本)
下图横坐标为时间
——图2-1——
下图横坐标为轴突位置
——图2-2——
下图浙江版(要命了简直),为了方便解释,下面四个图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编号为图2-3、图2-4、图2-5、图2-6。
视频中图2-3、图2-4未做解释
图2-3不用解释了吧,应该都能看懂
图2-4:C点电位达到阈值,产生动作电位
图2-5:横坐标为时间,测量的是神经纤维在产生兴奋时某个小部位膜内外的电位变化
图2-6:横坐标为轴突位置,神经纤维上每个位置都要经历图2-5的电位变化过程,过程如图2-7和图2-8所示
——图2-7——
——图2-8——
————————分——隔——线———————
经典题,有详细解析
题目截不下来,只能手打:
(经典题)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A:(必修一内容)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NADH和氧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自己配平)
补充:NADH是还原性辅酶一(罗马数字打不出来,将就着看吧),用于细胞呼吸。
NADPH是还原性辅酶二,用于光合作用中卡尔文循环
B:(选修一内容)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胞吐运输小分子物质特例),通过自由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一般是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短轴突)上的蛋白质受体特异性结合(注意神经递质一般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后立刻解除特异性结合,被回收利用或降解(水解成小分子)。其中有信号变化为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注意:传出神经只有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传入神经只有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C:蛋白质的合成是必修一的内容,由细胞核转录出的mRNA与核糖体结合翻译产生肽链,合成过程中核糖体携带mRNA一起结合到粗面内质网上,合成结束后由内质网初步加工多肽链,然后包裹多肽链产生囊泡转运至高尔基体(多肽链在这一过程中会发生自组装盘曲折叠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通过高尔基体的生物活性修饰后由高尔基体外侧产生囊泡转运至细胞膜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胞吐释放。
重点:用H3(左上角角标)标记的亮氨酸作同位素标记实验用于探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D:由于膜外钠离子浓度大于膜内,恢复静息电位时主要由膜上的转运蛋白进行主动运输,主动运输过程发生ATP的水解,消耗ATP
答案选B
(经典题-2)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神经细胞外钠离子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A: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以与多个神经细胞的树突相连,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兴奋只能从前一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至后一神经元,而在神经元上神经刺激可以双向传递
C:钾离子外流维持静息电位,钠离子内流恢复静息电位
D: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
——图3-1——
钠离子内流数据补充如下图3-2

——图3-2——
——————————————————————
有关钠钾泵

——图4-1——
——————————————————————
补充(个人理解):钠钾泵是一种同时具有转运和催化作用的蛋白(这个点考过),当钾离子流出时会产生膜内外阴阳离子浓度不平衡导致电位差,这时钠钾泵开放,由于膜外钠离子浓度大,钠离子顺浓度梯度进入膜内,但是!这玩意竟然是主动运输!(书上这么说的,我也不知道为啥,求解)
找到了

——图4-2——
——————————————————————
(枪乌贼神经这个在新教材选修一P32,可以自己翻翻)
下图5-1是枪乌贼的巨神经

——图5-1——
实验过程:(新教材把这个实验删了)

——图5-2——
——————————————————————
静息电位产生原理如下图5-3、图5-4、图5-5
先上完整版

——图5-3——
下图是分开仔细讲的
——图5-4——
右下角蓝底的这段话如果你能背下来那这种题基本没问题了(再来一张)
——图5-5——
补充:看到弹幕上有说那个血蓝蛋白的啊,这里插一句,血蓝蛋白和血红蛋白差不多,颜色不一样主要是因为血红蛋白中心离子是亚铁离子,而血蓝蛋白中心离子是铜离子,铜离子形成配合体是蓝色的(我也是刷题的时候看到的)
——————————————————————

生长素:浓度低时促进生根,浓度稍高时促进生芽,浓度高时促进茎的生长
其他植物激素

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衰老掉落
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对于种子萌发具有拮抗作用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茎的生长,而脱落酸和乙烯则抑制侧茎的生长
生长素是维持植物顶端优势(抑制侧芽生长)的重要激素,细胞分裂素则能促进侧芽生长

习题:
种群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样方法:
取样方法: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
取样原则:随机
样方大小:
样方数据处理:取平均值
当样方个体处于边缘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
样方法可以调查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标记重捕法:
取出标记数/取出数=标记总数/种群个体数

注意:
1、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2、标志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产生伤害
3、标志不能过分醒目,以防改变与捕食者的关系
4、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段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5、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的迁出和迁入,没有外界因素的强烈干扰
与种群密度直接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的新出生个体数与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的死亡个体数与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种群密度增大,反之减小
迁入率和迁出率: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年龄组成: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组成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幼年:尚无生殖能力的
中年:有生殖能力的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的)
增长型:金字塔 稳定型:芽孢 衰退型:上凸下凹
性别比例:指一个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性别比例的应用: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降低害虫种群防治的效果。
习题:

答案选D
题2

答案选B
题3

答案选D
解释
C:样方法可以调查贝类种群密度,通过分析各贝类种群密度从而得出种间关系
D:群落丰富度和种群密度不同,标志重捕法结果是物种数量
题4

D:违背随机取样原理
题5

答案选D
B:不能得出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选C
题6

答案选B
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题7

题8

答案选C
题9



题10


那么,我的笔记到这里就结束了,我后面会持续更新的,大家可以回头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