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巨人结局最大的谬误——三笠杀艾伦根本不是为了大义,更不是领悟爱着他依然阻止

首先谏山创确实处理的不好,导致巨人解读里最容易误解的就是这,很多人难以理解三笠对艾伦超越一切的爱,得出了种种谬误解读。

有人拿这张图说明三笠的“大义”,但三笠当时是没有想过杀艾伦阻止的,她更想劝说艾伦,放弃杀戮回到她的身边。否则也不会在最后关头旁人反复催促下她都无法接受杀死艾伦,说够了,我想回家,什么墙外人类的存亡都不想管了。你真的觉得都到最后时刻也根本毫无大义捂着头只想回家的三笠,一直都是艾伦比谁都重要,世界上值得我尊重的生命寥寥无几(三笠原话),是怎么经过长梦立马就领悟到了为了世界为了人类斩杀爱人?你自己不觉得突兀吗?


理解三笠这段心理转变才是读懂结局的关键!原作是当三笠想逃避的时候,出现了第二个结局,告诉她当时选择回答是“爱人”后,艾伦选择了和她一起逃避,但是伙伴们和帕岛会遭受灭亡,而且因为巨人13年诅咒艾伦也会很快会死去,并且艾伦还会让她忘记他。

于是三笠拒绝了这个结局艾伦的期望,我做不到忘记(我拒绝选择回答爱人得到这个结局)
为什么看了if线三笠下定了放弃if线的决心?一切皆在if线艾伦真心诚意的希望三笠忘记自己,因为能和三笠在一起哪怕短暂也了却艾伦遗憾了。但三笠拒绝艾伦希望自己忘记他的结局!在知道另一个结局后三笠说“我不愿意”并紧紧的把围巾系上,是三笠选择了一个虽然艾伦依然会死,但因为没有在一起过,所以内心极度渴望,但哪怕失态也不想三笠忘记自己的世界线!

选择了地鸣结局艾伦的期望:杀死他成就伙伴的英雄之名;三笠永远都不忘记他;他想被阻止,他虽然想活,但已无法承受杀戮的罪恶感“大家应该都跟我一样不想死,我呢,不可能被原谅的”;还有最重要的目的,让巨人力量从世界消失





艾伦其实骨子里恨这股力量,因为它虽然帮他实现目的,但过程太过残酷,而且巨人力量隔阂种族,“我们可以变成吃人的怪物可不是什么误会啊”,让其无法相信阿尔敏的沟通与和解。无数人也因巨人而惨死!所以艾伦发誓要驱逐所有的巨人,也包括他自己。
而且巨人之力消失是唯一能让继承了巨人力量的阿尔敏莱纳阿尼等人摆脱13年诅咒活下来的办法。
如果三笠真的为所谓的大义(更多的人活着),她应该回答爱人选这个私奔结局,那世界上大部分人都不会死,但是她拒绝。
而正是顺应这个结局艾伦的期待,所以艾伦临死前才一副等待许久的表情,三笠脸上,才挂着温柔的笑意。

想通这点,就会发现尤弥尔和弗里茨王的关系也根本不对应三笠艾伦,因为什么虽然爱着却可以为大义阻止心上人。不要把一个怂恿亲生孩子吃了母亲身体的人zha还强调继续爱着了,太恶心了。
实际上如此任性的“坏三笠”,彻底教育了尤弥尔这个“乖小孩”,她就是太善良,老是委屈自己牺牲自己来成全别人,所以才会被王利用,用大义、族人、国家来让她选择牺牲自我来成全更多的人。她内心的善良才是她无法走出的心魔。
所以尤弥尔才等待着三笠,才偷偷看她的记忆,看看她到底是啥人啊,怎么会这么自我。当尤弥尔理解这爱凌驾于世界之上,她也放弃了王所粉饰的为了族人更好的活着所以需要她的力量,选择遵循自我的感情,事实上不爱王那你去si,我管你,什么乱七八糟的,我要遵循自我活着。心魔一除,尤弥尔解脱,也不给族人力量了,巨人之力消失。
强调用大义扼杀感情恰恰是谏山创反对的,很多人却本末倒置,确实,这感情太惊世骇俗,不zzzq了,但文学作品本不需要太zzzq。
再强调下,这个惨烈结局是三笠的选择,她也是负有很大责任的。


就是第一话这个碎片让地鸣线艾伦意识到可能存在另一个结局,才会说可以确定的是现在结果是三笠的选择导致的。2个结局的分支点就是三笠回答“爱人”“家人”的分支。而这个碎片也是穿越另一个世界线遗留在艾伦记忆里的,因为三笠艾伦相当于都魂穿了一次不同结局的世界线。只是随着回到地鸣线,那个世界线的记忆化为了“梦”。
虽然匪夷所思,但三笠有选择世界线的权利,而不是被“植入虚假记忆”,因为阿克曼家族根据设定就是不会被修改植入记忆的。所以三笠经历的就是真实的世界线选择!动画三笠外传也给出了暗示。



这些话出自三笠外传,而三笠外传里暗示了巨人世界里有可能真的有一个高纬全知的存在。



三笠外传已经暗示了巨人世界观可能有一个“高纬意识”存在,告诉三笠无论她怎么选择世界线都无法回避艾伦的死亡。那个魔术师就是相当于游戏管理员登陆了npc账号对三笠的提示,退出登陆npc恢复正常。而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galgame游戏,有不同的故事线。
实际上三笠外传里三笠父母没死的世界线也被三笠放弃了,因为这条线艾伦葬身于热气球,很小就死了,三笠同样不满这个结局。



“我所确定的,是三笠选择导致的结果”。就是三笠对世界线抵达的结果进行了选择。
现实和记忆,如果能按三笠的选择对调,那么这个选择就是存在的。就像三笠刚进入私奔线,她说、感觉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此时回答家人后地鸣线发生的就变成了记忆。


而到了私奔线结局,三笠拒绝,她又回到地鸣线刚进入私奔线的时间点,坚定了地鸣结局的选择,回应地鸣艾伦的期待,私奔线就成了不存在的记忆。


还有外传出现的蝴蝶,我想了一下也明白了,这是作者套用了庄子梦蝶的典故,这个典故很出名,很多日漫也有这个概念
庄子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子,现实如梦亦幻,到底哪边才是真实
这也对应三笠是选择梦境作为真实还是回到“真实”,现实也不是那么真实,就像她若选择私奔线,那么曾经真实发生的,亦变成一段长长的梦啊。
不选私奔结局还有一个原因:艾伦也告诉三笠这个结局也不能避免帕岛与岛外的战争,逃避只是自己轻松,同伴们一样会卷入战争和死亡。


再加上无法回应私奔线艾伦希望三笠忘记自己,三笠说做不到就是拒绝了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不会死,但帕岛依然陷入战火的世界线,人多的那方不代表就是正义,三笠就是“世界上最坏的坏孩子”,她才不想管什么🐶p大义。
三笠的选择其实对应的是西斯特里亚拒绝父亲为了“人类”要让她承担责任抹杀自我感情。西斯特里亚大喊:“我觉不要被你们再杀一次了”“我就是人类的敌人,我是世界最差劲的超级坏孩子!”


不管大义,但是这显然是会带来巨大争议的。选择进入地鸣线就意味着认同地鸣艾伦的计划,认同他的选择,也认同他希望以死换得伙伴成英雄,让墙内外平衡后让阿尔敏去和谈,认同杀死艾伦也是以杀止杀!一定要理解三笠与艾伦都不认同屠杀无辜,但都认同以杀止杀,才能彻底理解他们的选择。认同理解和成全,才是究极的爱。
主流低估了三笠对艾伦的感情有多么强烈,甚至到一生不忘。更深层的爱不是说让你尽可能活着,而是真正理解成全你,这是三笠和前期不同的,前期太在乎艾伦生命,忽视了艾伦其实不想被三笠保护,更想自己来保护她,所以很多人感觉像“保镖”。后来三笠理解了。
而且三笠的选择对称兵长,就像兵长最后没有救和他感情最深的团长,因为想让他解脱,不用回到名为现实的地狱继续做恶魔了。
而让团长最后去做恶魔带领新兵们去死的,也是利威尔阿克曼的选择,他放弃那个想逃避的团长,不愿意担责只想满足自己去地下室的团长。让其去做恶魔,让其背负自己的使命,最后承蒙团长的“感谢”让他解脱。这2个阿克曼的选择也是对称的,真正看懂了你就能理解这种对称的艺术。



但读懂这一层,三笠艾伦其实就是都认同了以杀止杀,虽然杀戮是人类的天性无法彻底解决,就像百年后战端又起,但杀戮确实缔造了平衡创造了实现当下和平的机会,才会有帕岛融入世界的百年和平。
所以我才说,这是个邪道100分的作品。我突然想起小时候艾伦杀完2个人贩子,三笠冷静的提醒艾伦还有一个,当最后一个要杀死艾伦,艾伦让三笠战斗,三笠最后同样选择了以杀止杀,战斗!原来不光是艾伦,他们从未变过……
而战斗就是链接三笠与艾伦之间强烈感情的纽带,三笠一样拒绝不战而败,拒绝逃避的艾伦与自己,所以她拒绝了私奔线,选择了这个为了所爱之人不惜一切代价战斗的艾伦,如果艾伦是最恶之人,那三笠同样是最恶之人的拥簇,同时也是最理解和成全之人。
直说吧,三笠一直喜欢的艾伦就是那个不顾一切保护伙伴无论付出多少代价,就像当时保护她那样。而不是逃避和自己在一起,丢下阿尔敏等人不管,最后哀伤说忘记自己的人!
所以,私奔线是必然被三笠坚定舍弃的,她爱的就是地鸣线的艾伦。

三笠想与艾伦共同承担罪孽,而不是在“正义”的立场上去否定艾伦,所以很多人解读的认为的最后三笠为大义杀艾伦是错误理解
(建议多听2遍崭新的大地这首歌,唱的就是三笠的心声,那个“崭新的大地”对应艾伦“我要削平大地创造新的大地”,(这是三笠和艾伦的共同愿景),“唯有我才理解你”三笠是世界上最理解艾伦的人,“虽然想要原谅”(站在正义的立场原谅艾伦),“但一定会变得孤独”(不想站在对立的立场)。还有歌曲最后“然而我还有资格说那是美丽的吗?在这片崭新的大地再一次被新生命覆盖的那天到来前,我还无法欢笑”代表了三笠对于自己任性选择这个结局而逝去的无数生命的负罪感与歉意)。

谏山创没那么循规蹈矩,他内心就有强烈的破坏欲。虽然他也认同善良、人命的可贵,但内心的破坏欲和离经叛道也是不可压抑的自由意志,而个人意志不容被世界扼杀一直是贯彻作品的最强音!
只能说巨人这部作品,辩证的看,其中的矛盾和对错,也是他的魅力。
艾伦践踏谏山创自己所创造的残酷、荒谬的世界,这是谏山创“自己不太愿意面对的黑暗面”(谏山创原话),但也是无比真实的一面,谏山创他同样不想轻易向世界妥协,被世界同化。他可以给为人类献出心脏的救世小队最崇高的敬意,也可以批判自己的黑暗面,但他无法抑制自己就是想这么做!这就是他想表达的“自由”。
PS:为什么当时三笠能够选择世界线并知道回答爱人的结局,为什么存在“高纬意识”,参见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5314698这篇专栏,这是我的终极理解!
而理解三笠对艾伦这超越世界的爱,我完全认同了周农民的观点,三笠是不可能再结婚的。私奔线艾伦要求三笠忘记自己,就是希望三笠淡忘自己去找寻新的幸福(另外组建家庭)啊,三笠怎么说“我做不到!”,她干脆拒绝了一整条世界线,拒绝提这个要求的艾伦的世界线!你想想三笠的绝意是多么强烈。我以前也是结婚党,希望她有那种普通人婚姻家庭的幸福。但我看懂后发现这种感情如此强烈,我自己的认知都刷新了,我自己推翻了三笠结婚这个可能,因为这感情太过离谱,不可能有其他感情可以取代了,这不以我的希望为转移。谏山创也意识到了,所以放出了“结婚生子”的烟雾弹满足一部分读者(旁边那个是让或阿尔敏,但不是夫妻关系,只是作为战友一起祭奠艾伦。孩子是三笠领养的农场孤儿院的孩子,三笠一生未嫁但她并不孤独,她陆续收养了好几个孩子,所以老去的时候形成了一个大家族)。
细节是魔鬼,在阿尔敏(让)、孩子前毫不避讳送出四朵玫瑰花(花语誓言、至死不渝的爱),暮年献出的一朵红玫瑰(花语唯一的挚爱),至死不解的红围巾,不愿揭开的家徽都暗示着,三笠心中,这段感情,这个人,从未淡去过。

最后谏山创描绘的三笠艾伦永远在一起,是超脱了生死的,永远活在三笠心中的在一起。

PS:还有个细节,三笠晚年被搀扶着送红玫瑰,扶着她的人很年轻,是个年轻男子,若是结婚,至少也该是老伴或者老伴的孩子,但老伴的孩子陪母亲送另一个不是父亲的人送红玫瑰合适吗?还一群人大张旗鼓?

所以这些孩子应该都是三笠收养的一些孤儿,才形成一个大的家族。我其实也不喜欢一些极端艾笠cp党戾气十足的言论,攻击性拉满,用细节真正讲道理,根本无需戾气,因为真的就是真的,越想越合理,假的想想就觉得怪觉得不合理。我作为曾经的三笠结婚党,难道当时不也是怀着让三笠幸福的想法么?既然如此,若是被cp党无端攻击当然也讨厌。
但谏山创确实是让三笠未嫁终老,但她并不孤独,同样很幸福。因为有孩子,因为艾伦在她心里活着。
结局悲吗?无悔的人是坦然的。艾伦本身是悲剧味很重的人,但因为有三笠超越一切的爱,有三笠的理解与成全,一生的爱与思念,冲淡了这浓浓的悲剧。
三笠至死着围着围巾,围巾就是“爱”的具现化,“区区围巾无论多少次我都会帮你系上”“谢谢你为我系上围巾”,如果战斗是他们互相理解的基石,那么围巾就是那份温柔,永远把那份温暖与温柔传递给三笠,而三笠也一生思念着爱着艾伦。
所以,艾伦虽死但未辜负,他已化为命运偏爱三笠,而三笠感受那份温暖余生亦很幸福
很多人觉得结局很悲,我其实觉得看懂了,悲伤感反而没那么重,你看最后三笠情不自禁充满爱意吻别艾伦,是平静而深情,未留一滴泪。艾伦不知道三笠做了什么让尤弥尔解开心结,配的图是三笠对艾伦爱的告白!这才是对应结局三笠对艾伦爱的吻。这恰恰是说明,三笠对艾伦任性而超越一切的爱让尤弥尔觉醒啊!在两个互相深情之人的爱映衬下,尤弥尔与弗里茨王之间所谓的“爱”就是个笑话。


“我觉得你的爱是个漫长噩梦”谏山创怕读者不懂加页让三笠大白话直说了,勿碰瓷三笠与艾伦的爱情。同时肯定尤弥尔作为母亲孕育生命的价值“因为由你诞生的生命存在,所以也有了我”。
但是好多读者依然解读尤弥尔类比自己与三笠,理解爱着却能阻止心爱人做错事。受三笠启发也不救心爱的弗里茨王了。三笠知道都会被恶心死。
尤弥尔是被自我投射给王的渴望被爱的虚假幻影与奴性束缚,而三笠与艾伦是互相深爱的羁绊,甚至拒绝做尤弥尔式的“懂事善良”女孩,也是巨人里最重要的一个主题!
更详细的尤弥尔的解读看这篇【我们都被艾伦那个感情白痴的“尤弥尔爱着初代王”这句话严重误导了-哔哩哔哩】 https://b23.tv/FIwMwf1
这也是我为何非常非常抵触现在流行的进行类比解读的一个原因。

结语:谈谈我对巨人结局立意的看法
地鸣行为远超甲级战犯的恶劣程度,灭世级的,是世界之灾。但说来可笑,在这种程度的绝望面前,岛外大部分已经恨不起来了,而是跪地忏悔,地鸣画面大量出现这种场面。
就像圣经里上帝发大洪水灭世只留下了诺亚方舟的种子,剩下的人去恨上帝吗?反而赞美主呢。而如此绝对的力量存在世间,就是对所有人的奴役,没有人能得到自由。
本来现实中千年帝国本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艾尔迪亚人却靠这种力量真的实现了,能洗脑所有族人,匪夷所思的能力。巨人之力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绝对力量,而绝对力量带来的就是绝对极权,对所有人的奴役。而艾伦最后的目的是想消灭巨人之力,他真的憎恨这股力量,虽然达成他的目的,但过程太残酷,而这股力量诞生的巨人杀死了太多人奴役了太多人。深度绑定艾尔迪亚人又让他不相信阿尔敏的沟通和解“我们可以变成怪物可不是什么误会啊”而且13年诅咒也让得到力量的人短命。
所以他并不是全是为了伙伴和帕岛,他希望所有人能得到自由,不再受巨人力量的束缚,人类能真正和解,这也是他对阿尔敏的嘱托,这也是为什么西斯特里亚要说这是艾伦托付给他们的世界。但他也确实行驶了绝对力量,完成了他内心的绝对破坏欲,这种感觉不错。所以他这么做的动机确实是复杂的,“不知道”包含了这种复杂的感情。
而谏山创最后安排绝对力量的消失,是用了一种浪漫的方式,用爱去战胜的,三笠超越世界的爱。
绝对力量带来绝对毁灭与支配,而用绝对力量带来消除绝对力量的结果,带给剩下的人从这种不自由中解脱的未来的艾伦,真的是天使与恶魔的一体两面,是谏山创矛盾哲学的最高体现者。
而三笠代表了爱,去战胜“极权”的力量。
阿尔敏代表了人类道德的朴素底线“大屠杀是不该用任何理由辩解”。所以谏山创作为人作为作者一定要从人类视角给出定义“地鸣行为是最恶劣的”,告诉读者这个最朴素的道理。
但作品的艺术性和哲学性,读者可以从中自行发掘。
这个结局的立意在我看来真的是神级的,但表现力因为大量的剧情压缩大打折扣,造成了无数人的错误解读。而压缩的原因是谏山创为了追求139话完结,与69话友人里探讨的人与人如何互相理解成为朋友的主题对称,追求话数形式上的对称有关。
但立意再好,内容永远比形式重要,谏山创过于追求形式,过于追求139话完结,属于是自讨苦吃,他完结后接受非议心情不好也属活该。唯一补救就是动画了,只被少数人理解并接受,我觉得也不是谏山创自己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