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卫智库 | 着力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 我们应该如何做?

背 景
2021年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是今年重点完成的八个方面工作之一。
提 问
我们如何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
解 析
🔸 坚持预防为主,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揭示了现行卫生管理制度的弊端,亟需政府等主体从顶层设计层面完善相应制度体系。不但应该关注医疗服务,同时也应该创新性地建立起医防协同的机制,对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避免再次发生此次疫情导致的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不及时与物资保障不充分的问题。
🔸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国民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应有之义和重要途径。健康中国背景下,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意义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①促进形成有效求助需求,提升公众心理健康水平;
②增强文化自信,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健康素养理论;
③指导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心理健康公平;
④降低精神疾病负担,助力全面小康;
⑤助力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结合各省域经济发展情况,确切落实国家新医改政策,进一步实现新医改的目标。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针对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失衡、居民就医负担过重的问题,提出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部分中心地区为试点,重点培育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推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与此同时,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构建起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2]。
🔸 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整合是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并且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我国特色医疗体系由中医和西医二者共同组成,未来其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二者的分工与整合[3]。
而过去“重西轻中、褒西贬中”的思想极大地抑制了中医的发展,尽管自改革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目前在部分省域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3],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深刻意识到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应是现阶段人类防治传染病以及许多疾病的最佳方案[4]。
🔸 支持社会办医,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我国社会办医政策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过程,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政策体系。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规范“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多项新规,推动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让医疗服务更加便民惠民。但同时,也对医院、医保、企业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成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以及深化分层诊疗的关键点[5]。
🔸 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监管。食品药品与疫苗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理应受到监管政策的重视。但以疫苗为首的非法经营案件时有发生,相关流通疫苗的安全性遭受威胁,其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监管,是对我国居民健康财产的有力保护手段。
🔸 优化预约诊疗等便民措施,努力让大病、急难病患者尽早得到诊疗。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工作对于缓解“三长一短(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提高门诊及住院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对于急需接受治疗的大病以及急难病患者患者而言,预约诊疗有利于尽早接受诊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我国医保制度目前已基本实现全民覆盖,但个别情况下仍有保障力度不足的问题发生,即基本医保制度平衡性和协调性不足。因此,实现省级统筹是完善基本医保制度的关键一环[6]。除此之外,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与日俱增,异地就医越发常见。在此基础上,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有利于群众多样化、便利化的就医需求[7]。
🔸 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前面谈到,我国医保制度全覆盖背景下,尚且无法实现充分的保障力度。以新农合为例,其筹资规模小,对人群的经济保护能力较差。因此,应当建立起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减轻我国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
【小卫点睛】
课本定位:《社会医学》(人卫五版)
知识点:
🔸 简述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第十四章 卫生政策)
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 我国卫生保健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第十五章 卫生保健制度)
卫生保荐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
①制度调整
②经办主体
③筹资模式
④资源配置
⑤服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强,魏晓薇,翟宏堃.健康中国视角下优化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研究:意义与取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04):61-68.
[2] 马伟杭.浙江公立医院改革:“三步曲”和“协奏曲”[J].卫生经济研究,2014(05):3-4.
[3] 彭凯,刘文俊,金晶,熊巨洋,张亮.整合视角下重新看待“中西医并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0):3884-3886.
[4] 胡镜清,张伯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完善中西医并重的抗疫体系[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03):540-543.
[5] 互联网医疗:政策利好多 发展时机来[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4):12-14.
[6] 李亚青.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后的政府间基金风险共担机制研究[J].中国医疗保险,2020(02):20-25.
[7] 赵韡.异地门诊直接结算“花红果硕”[J].中国社会保障,2019(0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