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星辰,汇在一起就成了星河

了解我的粉丝应该都知道,最近几年,我工作和生活的重心都放在拍科普纪录片上,截止到现在,已经拍摄出了《寻秘自然》、《寻秘自然 2》,就在前天,我刚刚从横店回来,《寻秘自然 3》杀青。
01
做科普这么多年的过程
就像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
这几年,不断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拍记录片,就像当初不断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做科普?做科学纪录片是因为小时候欧美大厂(BBC、Discovery)拍摄的那些科学纪录片影响了我的人生,但也留下遗憾——中国太缺少自己的科普纪录片。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看着以中文为母语的优秀科普纪录片成长,能看到更多的中国科学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故事。
很高兴的是,现在的纪录片好像让我渐渐看到了曙光。在今日头条、西瓜视频、腾讯新闻、B 站等众多播放平台上,包括《寻秘自然》在内的众多国产科普纪录片,就像星星之火,正在慢慢燎原。特别是 5 月 13、14 号《寻秘自然 2》的北京点映会,更是出乎我的意料,两场点映共计 560 张票,在短时间内即告售罄。受此鼓励,6 月在深圳的点映会也成功举办。


做科普这么多年的过程,就像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从写书到喜马拉雅主播再到现在拍科普记录片,我选择的是一条非常艰辛的路。
我们的收入来源之一是我的科普图书的版税收入。2020 年,我们自筹资金 100 万去拍《寻秘自然》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收回成本。我们团队用最差的装备,最简陋的摄影器材,靠着大量志愿者的协助,辗转全国 10 多个地区,完成了拍摄。万万没想到,借着赞助礼包和自媒体平台的流量分成,居然奇迹般地收回了成本。
2021 年我们开始拍《寻秘自然 2》,自筹 180 万,9 个科学声音的资深粉丝出了 130 万,总投资额是 310 万。又是辗转全国 10 多个地区,直到 2022 年 4 月份完成了影片。但目前还处在严重亏损状态,我们即将在今年的暑期在全国很多城市的影院开点映会。希望能够让我们的亏损不那么惨重,让投资人能够有一些回报。






拍摄花絮
尽管《寻秘自然 2》还没有收回成本,但让我极为感动的是《寻秘自然 3》已在 2022 年中就顺利募集到了 801 万的拍摄资金,除了我们团队自筹的 300 万(其中包括我自己这几年来的所有版税收入),还有 4 位企业家给我们总共投了 501 万。
我的科普电影梦想目前还离不开自有资金的大量投入,好在我的科普书卖的还不错,可以为我源源不断地造血。像《时间的形状》已经成为一本畅销 10 年不衰的经典科普书。这次,我个人最喜欢的畅销 6 年的《星空的琴弦》也推出了新版。
02
比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星空的琴弦》这本书再版,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欣慰的事。因为这些年来,经常会有人问我最喜欢自己写的哪本书,我的回答一直没有变过,就是《星空的琴弦》,虽然我的另外一本书《时间的形状》销量远高于本书。
这次再版,我把第一版的文字又仔仔细细地过了一遍,将这五年来读者朋友们的指正一一修订,并且又新增了 1 万多字的内容,增加了“快速射电暴”一章,使得本书的知识点能跟上天文学的最新进展。同时新增了 30 多幅插图,这些插图有最新发布的星系照片,也有我们寻寻觅觅很久找到的原始手稿。
我之所以对本书给予了最多的喜爱,是因为这本书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它是我确立科普创作纲领后的第一本书。 我的科普创作纲领是这样一句话: 比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这本书的写作思路是这样的:通过讲述天文学史上的小故事,展示科学家们追寻科学真相的思维方式和他们的求证方法,让科学精神慢慢地注入读者的头脑,因为他们的做法是科学精神的最好注解。
实际上,没有人能够通晓人类所有的科学知识,也没有人能够永远准确无误地说出各门学科涉及的数字,但是,科学精神却是人人都有可能掌握的。有了科学精神,我们才能更加理性地认识世界。不轻信,不盲从,提高去伪存真的能力,给自己一双更加明亮的眼睛。
03
仰望星空,才知道宇宙的浩瀚
才知道自己的狭隘与渺小
我们曾经以为地球是独一无二的,直到天文学家得知,地球只是绕太阳运行的又一颗行星。后来,我们以为太阳是独一无二的,直到我们得知,夜空中无数恒星其实都是太阳。
现在我们知道广袤的银河系也并不是整个宇宙,天空中的无数模糊天体是其他星系,布满我们已知宇宙的图景。而这个穷尽人类想象都无法想到边际的宇宙,也可能只是多重宇宙中的一重。
而这一切知识的来源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一代又一代天文学家耗费了毕生心血,才把人类对世界和宇宙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角度。




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中,漫天飘洒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
我们并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时候就突然改变方向,陷入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也许会在某个瞬间,被失望拖进深渊,被挫折践踏得体无完肤,被嘲笑、被怨恨、被放弃。
但是,我们却总是在内心里保留着希望,保留着不甘心放弃的跳动的心。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地努力着。这种不想放弃的心情,就像无边黑暗里的星辰闪耀在我们的人生。




卡尔·萨根有段很著名的话是这样说的:
“有人说过,天文学是一门教人谦卑、陶冶情操的学问。恐怕没有比这幅遥远的图像能更好展现人类的愚蠢自负了。对我来说,它强调了我们的责任,人类应该更友好地相处,共同保护和珍惜这个暗淡蓝点,因为这是我们迄今所知的唯一家园。”

仰望星空,才知道宇宙的浩瀚,才知道自己的狭隘和渺小。读天文知识,往往对自己的世界观有所更新,让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负面情绪,能够在广袤的天文中消散。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有六便士,还有头顶的星空。
04
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重新认识所有人对彼此的价值
上帝在造人之初,就给人类赋予了一个特别的礼物:好奇心。而相信这个奇特的东西,也会在你,我,普通人的心中蠢蠢欲动,如果你翻开了这本书的话。
书里记录下来的,也是和你我一样好奇的人类,如何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像个探险家一样在不断的前行中发现新世界,执着地一步步揭开世间万物的封印。
当然,即便是这样神奇的知识,并不能使我们这个月的工资增加千分之一,也不能让我们马上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它不能给我们现实的能够立刻兑现的利益。然而,它却能让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从此改变。
它能让我们的大脑保持开放,它能让我们睁开眼睛看宇宙,使我们重新认识所有人对彼此的价值。
这个世界如此美妙,飞速膨胀的宇宙,嵌在不断延伸的四维时空中的众多星系正疾速地飞离彼此,而此刻,我们在亿万分之一的概率中相遇。这个星球就像一粒尘埃,我们都是这星球中短暂的存在。而在这短暂的存在中,我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目的,这是多么值得珍惜的一件事。
我最大的心愿之一,就是在我老得快要死去的时候,突然看到某位著名科学家说,是因为小时候看了汪诘的一部科普电影后,立志走上了科研之路,如今有了一点点的小成就。而你,或许也可以小小地窃喜一下:汪诘的科普电影中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因为在他的版税中,有我贡献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小小的星辰,都贡献了自己的光,这些光聚在一起,就成了绚丽夺目的星河。
再次感谢大家。如果你跟我一样,希望这个社会上的伪科学骗局能够少一些;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懂得讲道理,讲证据;希望周围的人可以变得更加理性和文明。那么,我们就是同路人,希望我这本书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在这个小小的蓝色光点之上,我们能互相温暖同行。因为我相信:
一个人爱上科学,改变的是他自己的人生;一群人爱上科学,改变的是我们民族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