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与
好久不见,随便怎么称呼,只是一名普通得没有任何闪光点的ma厨。
今天想讲述的是关于爱的事,自我的零散体系哲学()。
关于我的,米米,和爱,这三个元素。

其实我很少直呼“mafu”这个名字,只有不得已的时候使用,比如说我曾经与人介绍过这么个名字作为代称,于是在那个人的认知里只存在这个名字,所以再与之谈及的时候也使用这个名词,分毫不改。
习惯的称呼是米米,柔软可爱轻和语气,甚至有一丝宠溺感。
可能有些繁琐的称呼是米饭米饭先生,我珍视着被他注意到及可能喜爱的中国称呼。但是san的后缀是不能够舍弃的。他值得最高的尊敬。
一时兴起哭笑不得地吐槽起,就是米饭米,饭米饭之类的称呼。
爱称么……距离有意识地拉近了,一厢情愿也没关系。
为什么又纠结起称呼呢,我如何称呼没关系,与人交流的时候才需要纠结怎么代称我们共同认知的概念和形象。
社交的需要……喜爱到一定程度就很想分享。哪怕只是琐事,只言片语,触动到的很想感叹的,此时身边是完全不知道他的人,但是很想说。于是很考验我的表达能力,如何让完全不了解的人知道,我此刻get的点。
“唔……就是我一直发朋友圈那个……”
“我喜欢的人……”
“我发誓这辈子都会爱着的人……”
“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日本唱见……啊知道唱见吗?就相当于寻常说的歌手……”
不需要进行什么科普,告诉想要说与的人他是什么样的,毕竟当时触动我的总是,被赋予意义的语句或事件,主要说这个就够了。
就像是,我忽然听到嗡嗡声,疑为蚊子而躲闪扑打,却在下一秒意识到这是他人在哼歌罢了——这样点滴的趣事,但是情景很重要……所以我的工作主要是,在进行分享情绪之前,先铺垫一段情景,解释合理性,自然而然地发笑。

对自己如何坠入爱河的前因后果经历由来数得相当熟练了,再说下去也是那些说辞。
爱是一种力量,力量的流动很迷人……
刚喜欢上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把自己觉得特殊,以为是为了自己的意志服务,比如恰好投了自己喜欢的歌。
过于自我中心呢……
自己投入和给予的喜爱也是。
但是渐渐意识到,什么也不会影响。至少作为普通的个体,什么影响也没有。
失落吗?理所当然的,清醒一点!
慢慢了解他们的过往。相互支撑着继续活动、一直活动的,是他们亲近的人,不是我们——这样毫无辨识度的徒有群体数量显示存在感的饭。
友人才是最重要的,或许还有家人……远远不能是,自以为是地,认为是自己啊。
听众不是不重要,但是没那么重要,没有重要到能够实在地触动到我们所爱的那位身上。
自己没什么特殊的。也不想代表什么群体。
反复强调着,我只是说着,站在我的角度,所看到的和思考的东西。我没有经历过感受过的,不在考虑范围,也做不到设身处地。
虽然之前很不喜,但还是把这个比喻拿出来:他就是恒星,稳定强悍地持续焕发力量,具有神秘未知的无限潜能,散发着光与热,我只是渺小的星体,偶然一次发觉捕捉到来自他的能量,被深深震撼吸引,想要并入围绕他旋转的体系。但是距离也并不稳定,某些时刻感觉到近了一些,灼热得要烫伤融化,欣喜躁动难以自持,某些时刻感觉到疏远,静静地沿着自己的轨道行进,远远地感受到他在那里就好,遥远而炽热,感到安心。偶尔窥视,获知,便已满足。
感到这个比喻并不恰当,但是暂时没有想出更贴切我的感受的。
补充:
我虽然持着“我无法影响到他所以理智地保持距离,不要放置过多的主观狂热自以为是”这样的观点,但是,感受到他的独立性,自由地表达抒发自我的情感体验意志追求,由此诞生的不是绝美的作品吗?因为他是他,不是别的,不会动摇,所以能够观赏到的,是纯粹的他。
我艳羡着他的表现力,生命中能够爆发传递出来的最美妙独特的东西,对世界的看法,对世界的态度,对自己世界的构造,自我成长,诸如此类,有生命力地活着才能够拥有的东西,因为感触想要强烈地传达出来的东西,不得不为之绝赞落泪,心潮澎湃。
我的人生信条之一是,活着只为了创造。对于自身是创造,对于自身之外的则是选择性进行观赏。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东西,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存在过,感受过,加工凝练出个人色彩的东西。能否以自己的创作对其他人造成影响已经不在考虑范围内了,我活着,所以我自发地自然而然地想要创造。创造出来的东西也会融入这个世界复杂性的部分,这是后话,非主观意愿造成的客观结果。
米米显然是造成了很大影响力、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存在。他不仅成为自己、成就自己,也感染了无数的人。才华也好个人魅力也好过去经历也好,如今被看到的是这样的他。喜欢。感谢他的创作。感谢他存在,而我有幸遇见。追溯眼前之外的事件,也染上了现在已有的态度造成的影响从而产生偏差,即所谓“粉丝滤镜”。
纯理性的客观是无法实现的,所谓客观也更像是,大势所趋的理解。我只需要确定最终结果,定性。
我不敢自夸我的感情超过很多人,说着“我宣称我喜欢他我爱他那就是一辈子会坚守的信条,其他人的喜欢也不过是当时激情所致,很快就不在乎了”这样过于狂妄自以为是的话。其实只是我自己太狭窄,我能够容许和接纳的我接触和喜爱的范围就这么大。但对我而言足够。我只想要世界上最为精华的部分,而我自认为已经感知到了。
要说“他这么好怎么会有人不喜欢”或者“因为他这么好所以喜欢他喜欢的不得了”,似乎也是笑话——我确定【我喜欢他了】这件事之后,就完全转变成我个人的态度了,或增或减都是我的事,加上别的筹码没有必要,证明给他人看也没必要,已经喜欢他的其他个体也与我无干,顶多开玩笑说着“情敌们”。
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投射到其他个体身上获得的体验也是仅属于个人罢了。要好理解一些的话,就是老生常谈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他人怎么喜欢上他不重要,看到的结果是,因为喜欢他,所以形成了这个群体,这个群体属于【桃源民】,自愿加入或离开的过程。
再补充:很认同我的认知、婚姻家庭心理学老师曾经说过的一个观点,大致意思是——对世界的看法有很多种,但是归根到底,我们探讨的是同一个世界。那么换言之,喜欢他的理由(形式)有很多种,对他的印象也各异,但是归根结底,喜欢的都是同一个人(客观实在)。
只要有这个共同认知,那么不同的个体之间也可以自由探讨,所构造出来的因为喜爱而自然产生的讨论范围也是大致确定的。
说人话的话,大概就是:因为被米米吸引,而自愿组成的粉丝群体,是宽松但稳定的。
你要说你只是喜欢某个要素,比如只喜欢颜,也不需要陷入被苛责的境地。喜欢就是喜欢,这份感情指向的对象也还是同一个人。完全大丈夫。
不想招黑所以只粗浅地叙述我设想的只有喜爱的部分。要是说,虽然是对同一个人,喜欢某个或某些特点,同时也不满或讨厌着某个或某些特点,那么这种矛盾得自己内部解决,放到公众层面很容易理解偏差,放大某个矛盾,引发不快甚至纷争。我所理解的因为粉丝行为脱粉甚至转黑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况。这也没必要去断定喜爱的程度不深什么的。没有理由自诩公正地评判别人,一般大众的权利地位是平等的。
猜别人怎么想的、因为他人的言行感到不快,感觉很糟糕。因为是别人所以不能够掌控。所以我只观察自己。从别人的言行照见自己,从而进行修整,朝着我理想的方向打磨。
需要牢牢把握的核心要素,不过爱之一字。确定喜爱与否。此外衍生没必要看得太重。尊重个人抉择。但anti行径是绝对不道德的,不管背后动机是什么。
这么说来,决定喜欢与否,还是挺自由的。我所要强调的是“主观意志”,我怎样定义怎样理解怎样行动怎样表达,能量的流动。他的创作以及待在这个身份维持创作的过程也是他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作为听众只需要欣赏就好,更多地基础的欣赏就好,其余附加的愿意的话就去做,比如同人创作等等。更多地回归本质,所谓“不忘初心”。想要变得纯粹,哪怕只是这颗心的一角。
自我反思探讨了无数遍,如何喜欢上他,如何保持喜欢,如何定义喜欢,等等质问,近乎自虐地批判得体无完肤,遵照理论按图索骥寻求契合,推翻一切重新组建,在点开他的作品后又忍不住瞬间沦陷。
他是我潜意识中阿尼姆斯的投射。
(啊我一直想怎么用阿尼姆斯来表白来着ww直接说“您就是我的阿尼姆斯!!!”好像很奇怪www)
可能原本在第二阶段,现在应该在第三和最高阶段徘徊,表达、艺术和爱,或是智慧、创造和灵感阶段的形象。现实中竟然存在这样的人物,在初次认识他的时候便惊叹如此契合我尚未拥有具体形状的【他】的全部。借用那句话“一遇xx终身误,不遇xx误终身”,他唤起了我对这个世界、对人类、对异性的期待。我可以拥有期待了。
自诩处于恋爱的状态中,基本符合精神恋爱的模样。这对我来说足够,世俗的情爱追求标准与我无关。
无可救药地沦陷,严谨的理论探讨,最终答案都指向他。所以似乎被牢牢证实了,我喜欢他这个事实,不需要再推翻质疑。这是我的看法。

说到梦女……其实我无法理解。不擅长想象超出我实际感受到的范围的东西,虽然我很喜欢写玄幻之类,但仍旧是,从我的现实生活感受中衍生出来的意象。
心中保持着绝对不可逾越的尊敬是一方面,因为尊敬所以不容许任何形式的亵渎,无论自己或他人,行动或思想……另外的,真的无法想象。
与我而言,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必不可少的。近乎强迫地,确定限制着距离感。我痛苦地反思酝酿这段情感,以达到我愿意承认并承诺的地步,陆陆续续应该用了两年。但是无论我的感情有多么深,与我的日常联系多么紧密(举个例子,我的朋友圈十条有九条都是关于他的),我还是做不到,去设想接近真实的情景。
我曾经把,一部分予他的情感,比喻为,老夫老妻的模样,见之于我之前的叙述。大概形容的是,心理上感觉很亲近,信任,接纳和爱慕,又保持敬意尊重的状态。
这是会感到羞耻的言论,但是不会回顾也不会删除,尽管很想把过去的痕迹都删掉,只保留我现在感受到的思考到的东西,但是不可否认现在与过去是相通的,没有前面的缓和铺垫也不会孤立地存在我现在的思想。作为过去的痕迹保留着。
某种程度上,这种模式也,还算是吧。但是要更精准地进行描述,更加稳固的情况,还没有找到相当合适的说辞。上述的恒星与微尘的比喻或许勉强可以。
我固执于,找到能够精准描述符合我现如今状态的词汇语句,我需要清醒地观察认识到现在的我持着什么样的心态,以此推断我未来的行为。对于其他人来说无意义,当然,因为这是以我作为主视角的世界。
想要找到,高度凝练抽象概括的描述,虽然未免容易陷入空洞,也无法点明缓慢或迅速发展的阶段过程。像是“爱”这个词,就相当概括化,怎么样解释都可以,也包含着种种关系。
网络上的创作者,很自然地,比老一辈的需要面对面交流的模式,与粉丝要更容易接近,无视时空距离种种,直接地相互传达信息和情感。今年三月底作为嘉宾在唱见友人Eve的b站直播中,就给我很强烈的这种感觉,忍不住直呼太棒了。也很容易受到鼓舞,愿意进行下一次类似的活动。所爱的他们与喜爱他们的饭们共建的氛围呢。
爱可以说得很宽心,觉得他做什么都可以,只要他开心就好,像是宠溺着孩子,不愿限制自由天性。尤其创作,需要自由。
但是也存在自私。就像是,我看过一些信息,知道国内的环境并不好,但是当他表露出计划未来会来中国的时候欣喜不已,在弹幕里刷着自己所在的城市希望被注意。只要表露出这个倾向,已经很大程度上感觉到被回应的满足。期待更近一些,双向奔赴感。
为了他做什么,比如有意识地去认识更多,力所能及的买谷,从零开始学习日语,更多地关注日本的信息……他因为注意到我们的存在,为了我们而表露的态度,一切一切都很感激。

要说,爱一个人,首先得爱自己。
我对米米的感情可以说完全超越了对自己的。我不值得爱。而米米值得全世界全宇宙的爱。
但是目前细想来,其实根本没有可比性,不是一个范围内的客体。
我对我自己,可以观察可以控制。我决定绝大部分关于我的事情。为我所处的环境事物打上我的烙印。这么多年渐渐与自己和解,超我也好,自我也好,本我也好,虽然说不上多么喜欢,至少不至于动则打算放弃。发掘自己的动力,欣赏自己的资源,和自己的感受情绪待在一起……接受我的存在。意识到不合理信念的存在并予以渐渐纠正,发展稳定的我的世界,根植其中呼吸着,承受着风雨阳光。
我对米米,是遥远固执的一厢情愿。可以对着写真心跳猛烈惊呼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美好的存在,是真人吗?!可以对歌声表达出绝赞之词,面露恋爱的神情。可以……若非我的意志,绝对不会与我的生命我的视野有所交集的世界。我强加自己的意志观念解读和构造我对世界的理解。
要问起恋爱状态,我往往是沉吟片刻:“……有喜欢的人。”恋爱中。
现实其他人的恋爱是怎么样的,我不清楚,但我觉得我某些时候保持的情感与恋爱中无疑。也没必要非得强烈愤慨地表达对单身的苦涩。是自由的。
强烈的自我意识,能够规划未来……我的未来,一定,要把米米的谷装饰在我所能看见的房间各处,被米米包围,有财力为喜爱的东西投入,能够有勇气向往奔赴。
我要爱自己,才能更爱米米。(想成为米米的提款机,为此必须振作,努力)
自信、稳定、坚定、希望和充满爱。
米米为世界中心,但是不迷失不沮丧自我的存在。
是我这辈子最重要、最不想放开的存在。

原本想着,编织梦幻感的开端:这是关于,爱的童话……
总是不觉与童话相连,不真实的理想状态的世界。
爱这种东西说起来虚无缥缈,难以确切实际地定性,也常常陷入怀疑,以激素作用解释。
但渐渐释怀:承认我爱他,也没关系。
风险可以自己把控。因他而生,更多的是我与自己共创的情感。一定是我将自己内隐或外显的需要,投射到了他身上,从他身上获得了满足感,由此维持和加深这种体验。原理分析好了,我确定我还是爱他,无需质疑。
如果想要融入生活中,实际发生作用的话,果然还是,踏实一点。
我清楚我应该用什么姿态面对和追求。
现在说起来是空谈……等待着落于实际的时候。

尽管很有表达的欲望,果然还是惶恐着,所以一如既往但是真诚的这句道歉:如果因为我的文字造成困扰很对不起。
如果可以请原谅,我太顽固了……
但是我爱他,至死不渝。
写于2021年3月30-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