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山记03】9-1『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央视《国家宝藏》第1季摘录

图片引用自《国家宝藏 》第一季第九期截图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守护人: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组委会执行主任潘谷平;秦海璐。
1、简介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1958年出土于南京中华门外的琉璃窑旧址,发掘时仅为一批残缺的琉璃塔砖件,且釉面斑驳,后根据资料经组装复原而成。据说整座塔上,五颜六色的琉璃,在阳光下会闪闪的发光。但可惜琉璃塔经历战争动乱,到今天只剩下这一套完整的拱门,已无法亲眼见证。而拱门构件是用高低温釉两次烧造而成的一种陶器,且样式繁多,在当时的明代是琉璃技术的集大成者。虽然琉璃塔经历了战争的动乱,最终留给世人能真切看到的只剩下南京博物院珍藏的这一套完整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但琉璃塔的形象早在19世纪便为外国人所熟知,被认为是世界中古时期的七大奇迹之一。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是这世上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琉璃塔拱门。这套拱门上烧造的图案有代表着慈悲的大鹏金翅鸟,救度之相的龙女,还有鱼王摩羯鱼,狮羊白象,它们代表着最真诚的祈愿。一道拱门都可以这么美,真的很难想象三百年前那座会发光会唱歌的琉璃塔会有多么的震撼。透过这座琉璃塔拱门,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明成祖朱棣靠海上丝绸之路开启的那个伟大的时代。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共九级八面,且通体琉璃,反映了当时大明朝的建筑技术与建筑成就。塔高二十四丈六尺一寸九分,每一层有8个拱券(xuan4)门,九层宝塔除去首层,共有六十四套拱门,每套拱门还烧造了两套备件,总共烧制了一百九十二套华丽的琉璃拱门。另外在每一个拱门的两侧各有一扇小窗户,每扇窗户后面都有一盏长明灯,共一百四十四盏长明灯,当时由百位僧人负责维护,以保证长明灯的不灭。每当夜幕降临,琉璃塔上的长明灯就会亮起,彻夜不熄。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修建于明朝定都南京期间,历经三代皇帝修了十七年。而大报恩寺琉璃塔的总设计师是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想报父母恩、报天下恩,决意要建一座通体琉璃的天下第一塔。但在修建过程中,建到最后经费却不够了,于是把郑和调到南京,郑和调用了下西洋贸易的最后一笔百万银两,并带着他下西洋的一万名水兵参与了琉璃塔的修建。郑和在他下西洋的那段时间里,花了六年时间修建琉璃塔,且出钱出人,为最后琉璃塔的完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之后南京有了这座童话般的琉璃塔,使得在明清时代,南京大报恩寺成了欧洲人到中国的必游之地。
明成祖朱棣夺取皇位巩固政权之后,明朝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确实是非常强大,既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有北修故宫南修武当的奇迹。而大报恩寺则是明朝强盛的一个重要见证,它霸气地告诉世人,天下第一帝国拥有天下第一塔。而琉璃塔的匠人们也用“三绝”坐实了第一塔的名声——第一绝高耸云日,第二绝通体琉璃,第三绝佛灯永明——这三绝将琉璃塔推向了中国古代宝塔艺术的最高峰。
2、前世传奇
主演——秦海璐;助演——董彦麟、李依洋
清朝顺治年间,琉璃塔塔顶的一角遭雷电击毁,可是大报恩寺却拿不出上百万银两去进行修复。而此时寺里来了两个姓田的兄弟,自愿修塔,且不要酬金,只要给口饭吃就可以。最终他们只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徒手修好了琉璃塔,赢得了金陵百姓的爱戴,其中一人更是赢得了绣娘沈姑娘的芳心。只是田氏兄弟佛缘甚重,誓要修满九十九座佛塔,以报佛恩。于是男女主角相约一年之后的中元节在琉璃塔下相见,可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沈姑娘等了整整七年,也没有等来自己心心念念的田大哥。
【田氏兄弟】史书上记载说顺治年间有一对田氏兄弟,分文不取,将塔修成。其二人能徒手攀登八十米高,不用任何支架,就修好了琉璃塔。
3、今生故事
(1)东方宝塔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被称为“天下第一塔”,从17世纪就享誉海外。其由纽霍夫的游记传入西方,通过安徒生的通话最终走进了欧洲人的童年:
——荷兰画家约翰·纽霍夫是东印度公司聘用的素描画师,当时随商队来到了中国。而约翰·纽霍夫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南京大报恩寺图,其中最耀眼的就是这座琉璃塔。其在游记中用极尽华丽的词藻赞美琉璃塔。此后,纽霍夫将琉璃塔的形象传遍了西方,引起了西方人对东方琉璃塔的强烈向往。而国外的塔基本是以琉璃塔为参照的,但中国的塔层数基本上都是单数,而外国仿照大报恩寺琉璃塔建造的则是十层,这是因为纽霍夫画错了。
——安徒生童话里有一则名为《天国花园》的故事:“我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即,风妈妈的儿子东风飞到中国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而琉璃塔全塔上下的檐角挂着一百五十二只铜制的风铃,于是就响起了叮叮当当的音乐。
至此,“南京瓷塔”就承载了外国友人对中华文化的向往。英国的钱币上有它的图案,许多国家也纷纷仿照它在自己的土地上建起了中国宝塔(pagoda)。千百年的岁月流转,琉璃塔虽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但它所代表的文化符号却鲜明如初。而在21世纪,其更是通过一个小小的外卖盒出现在许多热门影视剧中(《生活大爆炸》《爱情与灵药》《老友记》《头脑特工队》《怪兽电力公司》),继续代表着中国的文化符号。
(2)宝塔重生
“尽守百年执着,倾听六朝回响”。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虽消逝在历史中,但却永远活在世界的当下。这座童话般的琉璃塔虽已经被战乱毁掉,但2015年,南京市委市政府重新建造了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并为了保护原有的塔基,建设了一个塔状的建筑物,新建宝塔通体玲珑剔透,很有当年琉璃塔的气度。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建成之后,美国CNN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让世界再次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也让世界再一次为它而轰动。哪怕全世界人都生活在人工智能的高科技时代,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依然会得到世界的瞩目。
(3)双塔奇缘
1762年乾隆年间,当时的英国皇家建筑设计师钱伯斯非常仰慕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就参照其形制在英国皇家植物园建了一座中式宝塔,取名邱园宝塔,专门用来献给当时的国王乔治三世。而两座宝塔在它们建成的时候一直是中国和英国的最高建筑物。那时东方和西方各有一座形制相似的宝塔,一东一西遥遥相望,虽未谋面,但神交已久,这就是双塔的美好情缘。
但是这段情缘只持续了九十四年,随着中国这座宝塔的轰然倒塌,只留下了它的伦敦兄弟独自矗立着。当年邱园宝塔建成时,在当时的英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逐渐冷却。直到纽霍夫引发琉璃塔热的三百年后又有人把琉璃塔热带入了西方。2016年,有人从英国带回了一个消息——伦敦的皇家植物园里有一座琉璃塔的兄弟塔,名叫邱园宝塔。但这座塔已经关闭近半个世纪了,而且年久失修,就连塔上原有的八十条木龙也已不翼而飞,于是我方知道后,就立刻提议中英合作,再续双塔情缘。
2016年,在伦敦南京周双塔会上出现了五十余件经过现代创意设计转化的文创作品,其中一件作品(茶具)的设计灵感正是来自于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塔顶的飞檐化身成了壶盖,塔脚的铃铛化成了茶杯,八面玲珑的塔身化成了茶壶的形状,琉璃拱门化成了茶壶的横梁。这套茶具的名字叫“回声”,之后获得了红点奖。最后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于是在南京周双塔会结束后,中英双方再次约定——①在2018年修缮完成邱园宝塔,再续双塔情缘;②将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部分琉璃构件请回南京与琉璃拱门一起做一个回归特展,让它们再次相逢。
【威廉姆·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英国建筑师、园林设计师。1761-1762年,在伦敦郊区的邱园(Kew Garden)里建造了一座八角十层的中国塔,即邱园宝塔。
【红点奖】源自德国,工业设计大奖,红点奖与德国“IF奖”、美国“IDEA奖”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奖。
(4)世界南京
中国两千座城市里名称中带京字的就两个,一个是北京,一个是南京。“京”在汉语中是都城的意思。因此南京作为中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代表中华文化走出去。而“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活动就在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指导下引领南京走向了世界。其所采用的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传承方式特别重要,南京周每年会前往一座国际名城,然后通过系列文化活动讲述有温度和情怀的南京故事,并与各地人民进行深入交流,并创造融合,从而让世界越来越多的人真正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价值观念以及中国文化。
1)南京周理念
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World famous city,Nanjing week。
一座城的环球之旅A journey around world。Hello,word!
让世界更懂南京Let the world know more about Nanjing。
让南京人更爱南京Let the Nanjing citizens love ever more the Nanjing。
2)走向世界
——2015南京周米兰站(准备现场Preparation site of 2015 Milan Nanjing Week)。
——2016南京周伦敦站,南京周双塔会合二为一。
——2017南京周纽约站。
3)《云锦时尚秀》(设计师劳伦斯·许)《云锦时尚秀》目前一共表演过三次:
——第一次是在米兰见证南京周的正式开启,《2015米兰南京云锦国际时尚秀》(2015Milan Nanjing Brocade International Fashion Show);2015年米兰南京云锦极致精华馆Milan Nanjing Brocade Ultimate Essence Pavilion。
——第二次是在中华门城堡上,《南京云锦中华门城堡秀》(Nanjing Brocade Zhonghua Gate Castle Show)搁着秦淮河与报恩寺新塔遥遥相望。
——第三次就是在《国家宝藏》的舞台上。
【南京云锦】云锦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代表了中国织锦的最高艺术成就,并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内容丰富
——南京Showroom山水城林VR秀Nanjing Show-room VR Show of Nanjing Landscape
——南京面孔、南京味道face/taste of Nanjing
——时装视频发布会YOHO Video Fashion Release
——2016伦敦南京创意魔墅2016London Nanjing Movilla
——2016南京设计廊伦敦点London Shop of Nanjing Design Gallery
——2017南京·纽约万花筒New York Nanjing Kaleidoscope
——2017南京·纽约文化产业“金梧桐”高峰论坛Nanjing NewYork“Golden Phoenix Tree”Enterpreneurs Forum creativity and cultural industry:Nanjingmeets NewYork
——新概念昆曲演出《邯郸梦》Handan Dream,the new concept Kunqu Opera
——……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两百年前,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影响了邱园宝塔,两百年后琉璃塔又以另外一种形式走向了世界。琉璃塔诞生的时候见证了大明王朝这样一个面向世界的文明帝国,而今天琉璃塔又引发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的互通与交流。这才是由真正的大国匠心造就的大国风范。
4、观后感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虽然只是琉璃塔上的一座拱门,但因为这座琉璃塔曾是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因此也就赋予了这座国宝拱门不一样的意义,透过这扇拱门我们能看到的不仅是一座通体琉璃的童话般的宝塔,更是看到了中国与整个世界的紧密联系。
节目由『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引出了“南京周”活动,这个活动十分有意义,不断加深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而我认为整个活动中最出色的理念是“让南京人更爱南京”。这句话看似不起眼,确是整个活动的关键中的关键。因为任何文化输出的基本盘实际并不在外,反而是在内。
我们以前就有一些失败的文化输出案例,例如斥巨资拍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电影,但却一味追求外国的认同,一味讨好迎合外国的审美,一味添加西方元素极力削减中国元素,这些电影看似很热闹的输出了中国文化,其实偏了方向,甚至是南辕北辙。就如一个欧美人兴致盎然的来领略中国美食,结果发现只不过是中国人烹饪的麦当劳和肯德基,那就只会起到反效果。而如果我们自己都感觉洋快餐比中国美食高级优秀,那我们最后能输出的最多也只会是金拱门的中国加强版而已,这是根本无法引起外国人的兴趣,那也就更谈不上文化输出了。
因此文化输出的一大要点,反而是应该对国人自身进行大力的文化宣传和推广。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传统文化,那自然不可能让外人相信我们的传统文化。如果大部分国人都不知道不喜欢,那单靠在国外进行大力推广,自然就不会有太多的成效。就如国宝7-2中的缂丝工艺,虽然我们当初通过与霓虹等国进行相关的文化交流,在经济上获得了一些订单,但是在文化层面就很尴尬了,许多外国人到现在还一直认为那是霓虹等国的文化。但这并不能怪罪是对外宣传的不给力,因为这不是单纯的靠在外国多澄清几遍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这个工艺,自然也就不会在日常生活中去主动使用展示相关工艺品,那也就无法苛求外国人对这些工艺能准确的产生关于中国文化的印象便签。
综上所述,文化输出的基本盘应该还是在我们本身。只有最民族的,才是最世界的!只有我们自己真心喜欢,才能让世界愿意去了解!因此“南京周”活动中提出的这个“让南京人更爱南京”理念,才是最切中肯綮的地方。这也应该是我们如今进行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指导方针——先让中国人更爱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