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姜维——大汉帝国的最后一抹余晖

2023-07-27 11:30 作者:炅灵焱  | 我要投稿

公元348年。蜀汉灭亡80多年后,东晋的常璩公布了一封姜维写给后主刘禅的密信。姜维在密信中写道:“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短短的23个字。把姜维身处绝境之中,依然没有忘记拯救君主,保全社稷的初心表现的淋漓尽致。为这个已经存在了400多年,以我们的民族命名的伟大帝国,绽放出最后的灿烂 余晖。 姜维,天水人诸葛亮第一次伐魏时,被诸葛亮所收服。有人说姜维是背叛了魏国。其实这样说是不准确的。因为诸葛亮第一次伐魏时,距离曹丕篡汉还不到十年的时间。在这之前,陇右一直是大汉的国土。姜维也是大汉的国民。所以说姜维归降打着蜀汉旗号的诸葛亮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不存在背不背叛的问题。 后来姜维深深为诸葛亮兴复汉室的理想和行为所感动。所以立下了一生追随诸葛亮,并继承诸葛亮遗志的决心。诸葛亮对姜维甚是欣赏。诸葛亮在去世前为姜维安排了兵权,并向他的后任继承者蒋婉费祎隆重的推荐了姜维。使姜维能够成为蜀汉后期重要的军事将领和国家柱石。 当时的蜀汉政权相对于魏国政权,国小而民弱。彊宇狭小,如果和魏国进行经济比拼,时间长了,只有亡‘国一条路。也就是说和魏国比拼储蓄国力是一定会失败的。作为小国更要图强。而且作为蜀汉政权的内部团结来说,汉贼不两立是最高的政治指导原则。如果没有这一条的政治主张,只是想偏安一遇。自是缘木求鱼,殊不可得。 而当时蜀汉的统治者费祎,背弃了诸葛亮的以攻为守的国策。也背弃了诸葛亮的汉贼不两立的政治主张。只想着偏安一隅,苟安一世。殊不知这样的日子是不可能长久的。费祎也错过了魏国高平陵之变的有利时机。没有对魏国发动大规模的战争。高平陵之变,四年后司马师逝世。费祎都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致使蜀国错过了两次重要的机会。蜀汉要存,一定要自强。费祎偏安一隅的想法和沉迷于安乐的思想,为蜀国丧失掉了两次重要的机会。对此,姜维是非常不满意的。费祎在事实为了限制姜维对战争的扩大化,每次都限制姜维带兵1万伐魏。这无疑是隔靴挠痒毫无用处。所以费祎在世时姜维几次伐魏都无功而返。 后来费祎被刺身亡,姜维才得以大展拳脚。姜维一生11次北伐中原。其中大胜两次。小胜三次,平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可以说是姜维撑起了蜀汉后期伐魏的全部责任。他既是统帅,也是战将,也是参谋,也是后勤部长。他运筹帷幄,勇敢坚毅,魏国上下畏之如虎。可此时的蜀国已经是内治无人,政治混乱。宦官善权,朝政崩坏。就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之下。面对魏国几十万大军伐蜀姜维依然能将钟会挡在剑阁之外,若非诸葛瞻战败,那么这次魏国伐蜀就会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后来蜀国终于战败亡国了。但姜维并没有停止他的奋斗。他依然想说服钟会为益州牧。然后将魏国众将全部坑杀。再重新奉刘禅为主,重新建立蜀汉社稷。虽然他没有成功,但他为了蜀汉奋斗到最后一刻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这就是从刘备诸葛亮开始流传着下来的,永不服输,永不认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蜀汉精神。 如果刘备,诸葛亮在天有灵,也会为姜维的举动感到欣慰。姜维不愧是大汉帝国400余年来最后的灿烂的余晖。

姜维——大汉帝国的最后一抹余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