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的人类处于弓形虫的威胁之中,它有什么能力?

寄生虫 弓形虫
猫是它唯一的终宿主,不同于其他寄生虫只能选择几种动物寄生,它几乎能感染所有恒温动物。在寄生虫日渐减少的如今,弓形虫逆流而上。成为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也是被人们严重轻视的寄生虫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最少有30%的人有接触过或被感染过;甚至在一些言论中,它成为了可以驾驭人类躯体的驾驶员。
从近代来看,弓形虫的首次发现应该是在1908年。这个时间段查尔斯和路易斯在巴黎的一家研究所工作,某一天他们研究一种名叫gundi的啮齿动物。原本这只是一次日常研究,直到他们两位在这个小家伙的组织中发现了一种医学原虫,一开始他们认为这是时下流行的利什曼原虫中的一种;但很快各项研究结果的出炉让他们意识到这是一种新生物,他们重新称它为刚地弓形虫。关于弓形虫,在后来长达百年的研究中。那些我们敢想的和不敢想的问题与答案也逐一浮现。
在新的寄生物种出现时,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它的致病、致死与传播。从生活史讲起,弓形虫也是属于肠道寄生虫的一种;所以感染方式主要还是通过受污染的水或食物。先讲中间宿主之一 人类,最常见的是通过与猫粪便接触,也就是铲屎之后没洗手就与食物接触之类的。弓形虫的包囊随食物进入消化道,达到小肠后 有弹性的囊壁会被水解酶溶解,弓形虫滋养体逸出。这些滋养体会侵入肠壁经血液或淋巴向全身组织器官扩散,毕竟是哪里都跑,所以自然也就会跑到脑补之类的重要器官。这期间它们会快速匹配组织细胞,其在细胞内寄生迅速增殖,破坏细胞,如此反复引起组织炎症反应。由于这个阶段来势汹汹所以速殖子也是主要的致病阶段。如果免疫功能正常,那么弓形虫的攻击很快被瓦解。为了保留实力,它会转化成缓殖子,形成包囊。它会藏在宿主体内,也许数月也许数年或几十年。等到免疫功能低下,包囊感受到封印即将解除;它们会放出缓殖子,而缓殖子是引起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包囊会因为缓殖子增殖而增大体积挤压器官,当包囊足够大,就会破裂,释放出更多缓殖子;虽说大部分是都被免疫系统做掉了,但还有一小部分会重新入侵细胞形成包囊。以此类推,可以说症状一般不是很严重,但是会持久。而那些死去的缓殖子并不会就此消失;这些“尸体”会诱导机体产生超敏反应,形成肉芽肿病变、甚至引起组织钙化。虽然宿主感染弓形虫后通常只有轻微的症状,正常情况下可产生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大多是一些流感的症状,其中以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寄生虫跑到脑部眼部 自然也就会引起一些神经系统的损害、精神异常和眼球炎症。
1938年5月23日,在纽约市婴儿医院有个女孩在出生三天时开始癫痫发作;医生在她双眼的黄斑中发现了某种病变。由于医生们没有接触过这种病例,并不清楚病因,也无从治疗;最终小女孩在她一个月大时还是去世了。带着种种疑惑在家属的许可下,医生们进行了尸检。在她的大脑和眼组织中发现了弓形虫。这也是被证实的首例人类感染弓形虫病例;而这个悲剧的背后,是初孕妇女感染弓形虫;弓形虫经胎盘血流传播给婴儿导致。被弓形虫所影响的初孕妇女很容易出现流产、早产、畸胎和死胎。
猫是弓形虫的终宿主(也可以是中间宿主),感染过程和中间宿主一样,不过滋养体在侵入小肠上皮细胞后会继续发育;成为裂殖体,进行裂体增殖。数代增殖之后,它们就会交配繁殖,形成卵囊;卵囊会离开上皮细胞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一般一天可以排出1000万个卵囊,时间会持续10~20天。排出的这些卵囊自然就成了新的感染源。
201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PLOS ONE),感染弓形虫的老鼠似乎失去了对猫的恐惧;更具体的说,是对猫尿的恐惧,它们对猫的恐惧度逐步下降。间接引起的结果就是更容易被猫捕食,弓形虫也更容易进入猫的体内。简单说,老鼠的认知被重塑了。从70年代后期以来,各种研究都注意到了弓形虫能影响啮齿动物的行为和认知。由于弓形虫的感染率日渐上升;继而引出了弓形虫最可怕、最具争议的话题。也就是它对大脑的影响以及它能否“控制”人类。
这些具有争议的话题也推动了人们对弓形虫的研究。步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相关数据被发表出来,并且有不少文献说明弓形虫感染与不同的神经精神疾病相关。不过从医学角度来看,控制人类是不可能了。但是改变行为、引起病变却是实实在在会发生的。感染弓形虫7天后,如果运气不好,弓形虫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而这样就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弓形虫进入大脑后会直接感染神经元,人类不能失去神经元。丧失太多神经元就会引起无法逆转的后果。具体会发生什么也不好说,在本世纪出现大量关于弓形虫感染与包括阿尔兹海默病、躁狂症、强迫症、癫痫在内的多重认知和神经精神疾病之间关联的研究,其中就包括一项在2002年关于弓形虫感染者与交通事故的研究中得出一个恐怖的结论。受感染的受试者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2.65倍。2014年发表在《神经与精神疾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有存在弓形虫抗体。这为寄生虫与精神疾病之间的潜在联系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不过还不够,目前来看依旧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能将弓形虫与这些疾病锁定。
可能对于我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被称之为人脑的复杂高精密器官能轻松被渺小的外来物种操纵并使其功能异常 让人难以置信,但这也勾起了人们对于这方面的好奇。被寄生虫控制的人类是行尸走肉还是疯狂的精神病人?又或者是什么还未探索到的。可能这也是大自然为了警示人类,让我们重新评估我们是否真的优于其他生物,提醒我们自己并非能凌驾于所有物种之上。以后还会有新的寄生虫、病菌和病毒(出现)。而弓形虫会如何影响人脑也将会一直被讨论,直到我们对其做出更明确的结论。总之,弓形虫目前依旧在我们看不见的身边广泛流行,它对成年人威胁较小,大部分都是无症状感染;但对先天性感染和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比较致命。想要阻断与弓形虫的往来也不难,主要还是有养猫的家庭,驱虫为首。卵囊对环境的污染很普遍,所以出门接触到粪便或者一些沙土之类的记得洗手。肉里也可能藏有弓形虫,建议食用前煮熟透,要喂猫请确保肉类没被寄生虫污染。
这种普遍存在的寄生虫对全球人口的影响被大大低估了。目前尚无针对潜伏弓形虫的有效治疗方法,并且没有人类或猫疫苗;它有着极其复杂的流行病学,刚地弓形虫是人们一项重大且尚未完全了解的全球公共卫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