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贴|那些年你常错、易错的政治史知识点整理!

淀粉们晚上好呀,给淀粉们送干货的小历又来啦~今天小历为大家送来了必修一政治史的易错知识点,内容较多,建议先码后看,然后拿着小本本开抄~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柳宗元称西周分封制为“封建”,其含义等同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
错误。①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由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对周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建立诸侯国,形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严格等级关系,与马克思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②马克思所说的封建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社会历史阶段,即封建社会。
2.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内核纽带。
错误。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的“里”,分封制是宗法制的“表”。血缘关系是宗法制的内核纽带。
3.郡县制开始于秦朝。
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置郡县;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4.步入近代社会后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都不利于社会进步。
错误。近代社会君主专制违背了民主潮流,不利于社会进步,中央集权制度依然为大多数国家采用,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5.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都是中央官制。
错误。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
6.封建专制制度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那么,封建专制制度等同于封建制度。
错误。封建专制制度不等同于封建制度。“封建专制”专指封建社会的个人独裁统治;“封建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封建制度在我国确立于战国。
7.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错误。要正确认识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区别。专制主义主要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是削弱相权,将朝中大权都集中到皇帝个人手中。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是削弱地方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8.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开始于科举制。
错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开始于郡县制。
9.汉代中期以后的诸侯王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王的本质相同。
错误。汉代中期以后的诸侯王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王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时分封诸侯王主要是体现政治经济地位,并非是其统治一方。
10.元朝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错误。元朝的山东、山西、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西藏由宣政院直辖;其他地方设行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11.内阁是明朝法定的一级决策机构,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错误。内阁并非法定机构,无决策权,因此对皇权也难以起到实质的制约作用。
12.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内阁本质上是一样的。
错误。中国明朝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封建皇权专制的产物。英国的责任内阁是国家的重要权力机构和政府部门,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1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本质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巩固。
错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本质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而不是巩固。因为明清时期日益极端的统治手段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14.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参与机要政务,有一定的决策权。
错误。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都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15.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后于西方的政治制度。
错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集权趋势,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古希腊、罗马)具有强烈的民主色彩,两种文明制度分别与当地的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相适应,但不能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后于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及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仍以商品输出为主。
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资本输出。
2.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战败的根源是清政府军事实力的落后。
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的根源不是军事实力的落后,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清政府的政治腐败才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
3.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正义性,因而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错误。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正义性,但不具有历史进步性。义和团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具有鲜明的爱国性和正义性;但其盲目排外,排斥包括先进生产力在内的西方文明,带有浓厚的愚昧落后色彩。
4.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接受了国民政府的领导。
错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中共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只是名义上接受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由中国共产党独立指挥和领导。
5.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的标志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错误。中国人民虽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但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完全独立。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
6.抗战胜利后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错误。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7.《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从反封建的角度看具有革命性,但它把封建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不符合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即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8.《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在于无社会基础。
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资政新篇》没有实行在于无社会基础。
9.《天朝田亩制度》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不能充分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平均分配土地,第二是指平均分配产品。平均分配土地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而平均分配产品则相反。
10.洪秀全的“拜上帝教”与西方的宗教理论完全相同。
错误。洪秀全的“拜上帝教”与西方的宗教理论不同。洪秀全的“拜上帝教”是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古代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而创立的宗教理论。
11.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在太平天国控制的大部分地区实行。
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这一纲领只在少数地区实施,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原来的封建剥削方式——“照旧交粮纳税”。
12.《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试图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和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但二者在追求的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矛盾的关系,二者的经济主张和设想的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13.《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错误。《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规定的实质意义在于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用主权在民代替了主权在君,但并不等于人民当家做主。
14.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的封建制度。
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新中国的成立才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5.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不同是革命性质不同。
错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不同是领导阶级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相同的,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6.中共“一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错误。因为中共“一大”只是制定了中共的最高纲领,中共“二大”才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7.“八七会议”上中共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错误。“八七会议”虽然明确提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在秋收起义时,起义军仍然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因此“八七会议”仍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1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即两党合并。
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党内合作指某一党派组织成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另一党派组织。当时中国共产党员都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属于党内合作。同时中国共产党员要保持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因而又不属于两党合并。
19.国民大革命完全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错误。国民大革命只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没有完全推翻,三个军阀中张作霖没有被推翻。
20.秋收起义的进军目标是农村。
错误。秋收起义最初目标是攻打大城市,攻打长沙失败后,秋收起义部队转入农村。
21.遵义会议完全纠正了“左”倾错误。
错误。遵义会议,只是纠正了中共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并不是完全纠正了“左”倾错误。因为在当时残酷的战争环境下,还不能纠正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左”倾错误。
22.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是战略决战。
错误。战略反攻,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战略决战是指三大战役,最终国民党的主力被基本消灭。
23.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长达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这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
错误。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但并不是完全胜利,因为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依然占据西南、西北以及台湾等地,人民解放军还在追剿、肃清残敌。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1.“另起炉灶”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与西方国家建交。
错误。“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一边倒”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完全顺从苏联。
错误。“一边倒”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
3.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政策,与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相矛盾。
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威胁及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为了保卫胜利成果、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被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可以说“一边倒”不仅不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相悖,相反,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4.1979年中美建交,从此美国放弃了压制中国的政策。
错误。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了压制中国的政策。
5.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错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只是表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关系得到了缓和,但并未建交。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
6.1971年中国加入联合国。
错误。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创始国之一。
7.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原因。
错误。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8.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错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9.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中俄结成联盟。
错误。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伙伴的利益。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1.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错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是由政治、经济、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自然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城邦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制度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2.古代雅典所有公民均可通过抽签选举参加公民大会。
错误。雅典民主政治是直接民主,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无需抽签选举。
3.雅典民主制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主权在民。
错误。雅典民主制的根本目的是对内团结城邦公民,在城邦间激烈的竞争中,防范外敌,保持独立;对外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主权在民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4.古希腊民主制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性质和本质一样。
错误。古希腊民主制属于奴隶社会直接民主制,而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属于间接民主制,两者的本质和性质都不一样。
5.梭伦改革保证了所有公民参政的真正平等。
错误。梭伦改革以财产的不平等代替出身的不平等,并没有保证所有公民参政的真正平等。
6.公民法与万民法是相互对立的两部法律。
错误。狭义上的罗马法指的是公民法,它适用于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公民。广义上的罗马法指的是万民法,它适用于罗马帝国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万民法与公民法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对立。
7.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所有人在法律面前都平等。
错误。罗马法提倡的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而不是人人平等,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8.自然法是一些具体的法律条文。
错误。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罗马共和国晚期的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认为自然法是整个法学思想的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其中渗透的人类自然之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它标志着罗马法的高度成熟。
9.《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从根本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错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有利于保护平民的利益是从限制贵族特权这个角度来说的,并非从根本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10.《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公民法的构成部分,而习惯法则不是。
错误。习惯法与《十二铜表法》都是罗马公民法的构成部分,二者只是在法律的呈现方式上有差异,即不成文和成文的区分。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1.“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和不彻底的表现。
错误。不能认为“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和不彻底的表现。虽然它是“资产阶级向其他阶级妥协的结果”,但这是由资产阶级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清除封建势力所决定的,这个结果是符合英国国情的。
2.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从此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错误。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3.今天的英国国王既是英联邦的首脑也是英国政府的首脑。
错误。今天的英国国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但他没有行政权,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英国政府首脑是首相。
4.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和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本质目的一样。
错误。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在形式上都存在分权,但是它们的目的截然不同。美国三权分立制的目的是防止出现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是为了集权于皇帝,实现专制和人治。
5.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有独立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权力,这使得美国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的政治体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权制定自己的法律。
6.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错误。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互不统属。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不对国会负责,而是对选民间接负责,同时对宪法负责。
7.有人说,美国的两大政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错误。美国两大政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
8.美国总统与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产生的途径及与议会的关系相同。
错误。美国总统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产生的途径及与议会的关系不同:法国总统是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并且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由人民选举产生,不对议会负责,总统对宪法负责。
9.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错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并非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而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它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10.法国帝制和共和制的斗争,反映了封建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的斗争。
错误。法国帝制和共和制的斗争,反映了传统力量和民主力量的斗争,不能认为是封建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的斗争。无论是帝制还是共和制,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力量的,其斗争也是资产阶级内部就何种政治体制而展开的斗争。
11.英国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本质一样。
错误。在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下,君主是虚,议会是实,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高无上;在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下,议会为虚,君主是实,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形式上的君主立宪,实质上的君主专制。
12.英法美德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因此它们的权力中心都是议会。
错误。英、法的权力中心是议会,美国的权力中心是总统,德国的权力中心是皇帝。
13.19世纪中期,法国和德国代议制的确立,英国和美国代议制的发展,根本原因都是本国资产阶级的努力。
错误。19世纪中期,法国和德国代议制的确立,英国和美国代议制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而本国资产阶级的努力是主观原因。
14.《德意志帝国宪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因此是一部封建性质的宪法。
错误。判断一部宪法的性质主要看它所制定的内容从根本上维护了哪个阶级的利益。《德意志帝国宪法》尽管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故该宪法是一部带有大量封建残余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
15.德意志帝国皇帝是德意志帝国元首,这正说明了德意志帝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不彻底。
错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皇帝为国家元首不能说明代议制不彻底,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力,有权任命宰相,可以解散议会,还拥有立法权。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错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不是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而是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能够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内容。
错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3.巴黎公社“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
错误。巴黎公社并未“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因为当时法国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发展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还没有到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4.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革命。
错误。巴黎公社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革命,但在客观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5.巴黎公社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错误。巴黎公社革命成立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只是一个城市的政权,不是一个国家,更不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6.巴黎公社革命是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进行的。
错误。巴黎公社是巴黎工人群众发动的起义,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7.二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错误。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主要应依据其担负的革命任务,而不能只看其领导阶级。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四月提纲》提出要以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错误。《四月提纲》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但七月流血事件表明,俄国和平夺权的方式走不通,俄国最终走以暴力方式夺取政权的道路。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铁幕”演说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错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2.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错误。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初步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英国是欧共体的创始国之一。
错误。英国于20世纪70年代才加入欧共体。1967年欧共体成立,创始国是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联邦德国。
4.当今世界格局是多极化格局。
错误。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但它只是一种趋势,并未最终形成,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
错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