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知笑话 (几乎没有专业知识门槛就能get到的笑话)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谐音梗”这种类型笑料的存在本身变成了梗,仿佛是要向观众传递读音相近这种程度的巧合非常表面信手拈来,所以要被“扣钱”。但当你发现一些运用到它的段子居然只能依赖自嘲梗的生硬和尴尬(以嘲笑不幽默来达成幽默),就明白创造一个自立自强担当笑料的谐音梗其实挺难。尤其是现阶段很多本土笑话的水平,离开发音限制词库是扩展了,却也暴露出语言表达不恰如其分或者不具备笑点的问题,相当于开卷考试都抄不到高分。
前段时间传播得很广的“绝望的文盲”,起初我认为它修辞不准确,后来又觉得它最具有喜剧价值的地方大概恰恰在于用绝望去形容一群事事有人兜底、时时都有退路的人。去年网购抢不到菜的人大概是体验过绝望的,你下不到单是真可能挨饿的,但文盲回答不上采访好像什么损失也没有。普通人代入到论文答辩或者求职面试,一句完整的答复都吃力也很可能绝望的,因为虽然大学毕业生收入低但用人单位对廉价劳动力的最低学历要求就是本科毕业,因为虽然一份工作面试失败你还可以找下一份但这家公司也许是你投了几十份简历以后第一家约你面谈的企业,明知道成功的回报率也很低但失败会更惨的感觉简直绝望透顶。难道文盲们词穷的时候也不得不承受这种心理体验吗?如果我是视频里的文盲们大概需要竭尽演技去忍住不偷笑,侥幸自己回答不出送分题却还能不停接受新的采访。看过采访合集的人不知道有没有产生如同置身于客户回访现场的似曾相识的感觉,视频里的对话模式以如下的方式演绎也不会违和。
Q——请问先生/女士对我们的产品的满意度如何?1非常满意2满意3基本满意4不满意5非常不满意
A——嗯...嗯...
Q——那我能不能理解成您对于我司的产品没有需要改进相关的建议,所以您的态度是2满意。
A——对,怎么不算呢
.......
Q——拜托您给本次的回访服务打分,并给出相关的意见。
A——嗯......我的意见就是这种调查没有意义。
这种有来无回全靠提问方自cue答案的采访,回答者消费积累不到一定金额都接不到,客服必须抱着社畜加急赶下班的工作态度才有可能尽快完成所有答案收集,即使出钱上宣称鼓励式教育的辅导机构遇上回答者都可能失去耐心劝家长快乐育儿。所以当hard模式玩家用“绝望”去形容闯关失败但有机会付费通关的easy模式玩家的时候,还有人觉得不够讽刺不像笑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