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神话视角的太阳运行

2020-03-16 19:53 作者:HoldenLW  | 我要投稿

在《大荒经》中,一共出现过七对日出之山。分别是,大言、合虚、明星、鞠陵于天、天苏门、壑明俊疾、孽摇頵(yun)羝(di)(汤谷)。七对日落之山丰沮玉门、龙山、吴姖天门、(ao四声)鏖(ao二声)钜、常阳山,大荒之山、方山。

 

七对日出日落的山峰,依照郑文光老师的著作《中国天文学源流》中的启发,我们可以把七座日出之山摆在东面,方向自东北至东南。七座日入之山摆在西面,方向自西北至西南。

 

 


日行一周需一年


 

一日之中的太阳运行轨迹(此图摘自,何新《诸神的世界》)


另附《淮南子,天文训》

原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爱始将行,是谓胐明。至于曲阿,是谓旦明。至于曾泉,是谓蚤食。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至于鸟次,是谓小还。至于悲谷,是谓 餔时。至于女纪,是谓大还。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至于悲泉,爱止其女,爱息其马,是谓县车。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日入于虞渊之汜,曙于蒙谷之浦,行九州七舍,有五亿万七千三百九里,禹以为朝昼昏夜。夏日至则阴乘阳,是以万物就而死;冬日至则阳乘阴,是以万物仰而生。昼者阳之分,夜者阴之分,是以阳之胜则日修而夜短,阴令胜则日短而夜修。

 

译文:太阳从旸谷出来,在咸池沐浴以后,掠过扶桑树木,这时叫晨明。升上扶桑树顶,于是开始启程,这时叫黎明。到达曲阿山时,叫旦明。到达曾泉,正是用早点时间。而到达桑野是用午餐时间。到达衡阳山顶,正好接近中午。到达昆吾山时,日在正中。到达鸟次,这时是中午偏西。到了悲谷正是 餔时,该用晚饭了。再到西北的女纪,太阳更是偏西。到达渊虞后,已是傍晚舂米时。再到连石山时,太阳也就快要隐没了。而到了悲泉,全天行程将完,于是让御手卸车息马,悬车休息。到了虞渊,已是黄昏时分。再到蒙谷,天已黑,是黄昏之后的定昏了。这时太阳入息于虞渊水边,阳光余辉映照着蒙谷之畔。太阳每天行经九州、七舍,行程五亿万七千三百零九里,可将此分为早晨、白天、黄昏和夜晚四个阶段。夏至时阳气回落阴气上升,所以万物趋于死亡。冬至时阴气回落阳气上升,所以万物向往着而生长。白昼属阳气管辖,夜晚属阴气主管。因此,阳气为主时白天长而夜晚短,阴气为主时白天短而夜晚长。

 



在刘宗迪的《失落的天书》中,有一段解“十日”的片段。他引用了较多的资料,有十日对应干支一说,也就是说十日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一种说法,也对应上了“十日日晷”说。也就说扶桑木对应的是日晷上的表木。


 

 

 


神话视角的太阳运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