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讽刺”文学

2023-06-13 02:20 作者:若有若无的风  | 我要投稿

当今的社会环境里,常常有“阴阳怪气”的风尚,好像是一种讽刺,或者是一种自嘲,或者是一种冷笑……但总归还没有形成文学的典范。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讽刺”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学形式,我们且称它为“讽刺文学”。现在这种文学好像在萌芽之中,大多是像“指鸭为鼠”之类的曝光艺术,目前还称不上为“讽刺文学”,但确实已经有了“讽刺”的意味了。 要说现代“讽刺文学”的代表人物,首屈一指的大约是鲁迅先生了。然而在我的理解之中,鲁迅先生是最不愿讽刺的作家,因为他的讽刺饱含热泪和温情。大多的理解之中,鲁迅经常讽刺底层百姓,例如孔乙己、阿Q、方玄绰、祥林嫂,他们常常在鲁迅小说里作为主角,所以有人说鲁迅冷血。至于其他比冷血更恶毒的词语,我不愿再列出,因为这些与鲁迅毫不相关。 要真正理解鲁迅,得从他的杂文里去寻找鲁迅,寻找鲁迅的思想。杂文看似混乱,实则中心是没有变的。鲁迅的中心是让中国人不再惯于“奴才的属性”,不惯于“豺狼的属性”,不惯于“蝇虫的属性”,不惯于“老爷的属性”,不惯于“皇上的属性”,不惯于“丫鬟的属性”,不惯于“太监的属性”等等。总而言之,他希望让跪下的人站起来,昂头挺胸的走路;希望让趾高气扬的低下头,谦虚平和的说话;希望沉默无语的人说出话来,争取自己的人权;希望叽叽喳喳的人停下嘴,多一些深刻的思考;希望高谈阔论的人俯下身,看看苍生的鲜活的生活。 他希望每一个人成为人,成为自己,而成为非人的附庸,物的附庸。 “讽刺文学是能够死于自身故意的戏笑的”——鲁迅。 这是且介亭杂文里的一句话,就足以说明鲁迅先生的“讽刺文学”之目的了。以“讽刺”著称的作家说出这样的话,大概多少有些令人不理解,然而这是鲁迅的实笔。他希望自己的文字“速朽”也就不难理解了。 讽刺便是希望讽刺的事情不至于真的出现或者涌出,以免悲哀和灾祸招致,血泪涂地。这便是讽刺的意义。讽刺不是冷的冰的刀,而是热的温的药。药虽苦,治病。倘若讽刺不是讽刺而成真,那么讽刺的意义就小了一大截,而常常的情况是反过来倒有人会骂他“乌鸦嘴”。但如果幸灾乐祸,那么就非讽刺而是“冷嘲”了,这种冷嘲是令人厌恶的,因为他会给敌人递刀,对自己下手。 当今正需要一些像鲁迅一般高超的“针灸”大师,治一治社会的病,免得病入膏肓,再现了韩非子的《扁鹊见蔡桓公》。倘若我们的身边多一些真的讽刺,少一些真的冷嘲,不至于使这世界荒凉,那么讽刺也就真的有自己的“文学”的一席之地了。

“讽刺”文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