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增长点,工业互联网中国有望入局卡位?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孵化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受益于中国制造覆盖全工业门类以及互联网技术超速发展等优势,中国工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入局卡位”。
结合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零售行业在仅占据中国GDP的2%左右的情况下,已经孕育出了阿里、京东、拼多多这样的巨型互联网企业。
而工业在中国GDP中占比超过52%,仍处于数字化早期的信息化阶段,不论是世界范围,还是落脚于本土,工业互联网平台也都具备可观的发展前景。
“中国工业缺位了前三次工业革命,通过数智化工业互联网来提升工业效率、‘下跳棋’弯道超车欧美,不是没有可能。”
在由轻流主办的“无代码·无边界2023·76Day轻流无代码探索者大会”上,飞象工业互联网供应链运营总监卢科,发表了他对轻流和工业互联网协作,在离散制造业供应链应用场景的行业深度洞察。
以下为他的分享干货内容:
一、飞象工业互联网赋能工业发展
在赋能工业发展方面,飞象从三个维度帮助企业开展数字化的转型工作:
第一个维度是聚焦工厂内部的纵向协同,就是提供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的改造。
第二个维度是聚焦工厂与工厂之间的互联,通过建设供应链行为平台,让厂与厂之间的信息更加互联互通,使业务更加高效。
第三个维度是聚焦在生产侧和消费侧,通过打通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从而探索一些新的业务路径和新的商业形态,例如现阶段流行的柔性制造、 C2B应用生态等。
作为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飞象为企业提供基于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的整体解决方案,包含资产管理、数据的采集分析,基于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优化和决策的一整套方案。

整个平台架构的底层属于 IoT 的边缘层,重点在于和工厂设备仪器的控制系统、管理系统做连接。Paas 层重点在于数据的连接、存储,以及基于工厂内部业务场景搭建实施的一些功能。这一部分也是和轻流合作最为密切的一层。
二、供应链协同整体解决方案
1992 年,英国的著名物流学管理学教授马丁预言, 21 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现阶段,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87%的供应链高管将重点投资供应链的敏捷性。我们将敏捷性理解为在不改变质量和成本的前提下,能够更快地响应终端客户、终端市场的需求。供应链网络的协同化已然成为工业互联网大趋势下的一个单独的研究课题。

离散制造业在供应链协同场景面临的问题
我们把这些问题分为三个端。
第一是销端。目前企业的销端渠道其实非常多,线上的、线下的销售,销端的渠道不协同,整个库存的响应不及时,导致缺货或滞销;
第二是产端。生产过程的销售需求、生产计划和采购订单数据未打通,整个产能响应不及时,难以实时了解物料和产品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和状态,造成产能过剩或不足;
第三是供端。供给端面对庞大的供应商数量,面对庞大的 SKU 数量,缺乏一个有效监管的体系,供应链的响应性和保障性就难以保障。
基于以上的一个趋势和痛点,其实我们也在一些行业做了一些案例的实践和尝试。
案例一 某小家电品牌商供应链协同平台实践案例
1.项目痛点
这个案例打造的是一个小家电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和我们合作的这家客户年产值超过 100 个亿,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他整个的供应商体系包含有接近 2000 家,单日采购的物料品种超过2万种,单月产出的成品台次超过了 1500 万台次,但是它的整个生产计划率达成不足80%。那我们分析它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其实有几个维度的问题。第一个维度是订单的不透明;第二个维度是生产计划的变更不及时;第三个维度是在响应需求的时候,供应商端的数字化能力比较偏弱。
2.解决方案
基于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搭建了供应链的整个协同平台,对供应商的数字化能力开展评估和实施,然后将供应商平台和供应商业务系统打通,实现数据的自动传递、监控、跟踪、分析。整个平台一期成功上线,已经完成了 50 家供应商的顺利介入。
这个平台的案例也入选了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以及国家电子信息案例发展中心主导的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案例。在这个项目的二期过程中,轻流作为我们深度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到了这个供应商的数字化赋能工作里。
案例二 某汽车整车厂供应链协同平台实践案例
这个汽车主机厂的关联协同是聚焦在产品的前期质量,策划等业务场景,包含了立项选点、AP、OPPP、 以及对供应商质量板块的评价等。整个过程把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全部纳入平台,进行业务的协同,业务场景几乎涵盖了供应商与主机厂之间90% 的业务流程。

我们通过走访发现,其实供应商的数字化能力很弱,已经不能满足主机厂对于供应商业务能力的要求。基于这样一个逻辑,我们联合主机厂共同举办了一些类似于线下的沙龙交流活动。我们联合轻流举办了一场汽车行业的专属数字化直播课程,题目是《无代码的 Apaas 平台在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落地实践》。后续和轻流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将邀约这些企业进行线下的交流。
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如何落地
其实供应链运营平台的建设会遵循供应链管理的内在业务逻辑。从战略层面上讲,企业会关注供应链的一些可靠性、响应性、敏捷性、供应链成本及资产管理效率,这是聚焦到具体的业务执行层面。

我们以订单的执行情况为例。
每一个异常订单背后其实都会衍生出一些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这个问题的产生有没有流程的支撑;第二类是在衡量流程的时候,绩效的计算逻辑是否正确;第三类是员工在执行流程的时候,有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训,员工的技能板块满不满足;第四类是在这个环节上,行业或企业的最佳实践是什么,应该怎样优化改善。以上四类执行过程的数据会全部同步到供应链协同平台上面来,根据改善的项目提升执行环节中每一个点的绩效,从而提高整体的供应链运营绩效。

在整个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落地层面,当我们面对客户时,首先导入飞象独有的 SCOR模型,SCOR模型是整合了供应链运营管理体系的知识框架,结合 AI 和知识图谱的技术,对企业自身的供应链运营现状进行诊断分析,并给出改善建议的报告。这个报告可宏观,也可以细化到每一个点。基于这个改善的报告,再导入我们的供应链协同平台,以及生态伙伴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逻辑下,能够快速地实施供应链协同平台的落地。
三、合作共创案例——某大家电品牌商供应链协同平台

这个案例一期已经实施完成。一期实施的内容聚焦在将线上的销售渠道、服务端,以及制造端的业务场景同步到一个平台统一管理,涉及的业务场景包含销售订单的协同、整个供应商端生产的协同、质量的协同、研发的协同以及服务场景的协同。

基于这样的实施的案例,客户对二期的实施内容也提出了明确的诉求:第一,需要将线下的销售渠道也纳到平台统一管理;第二,打通核心的 30 家供应商与平台的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互联;第三,通过平台沉淀的数据提升整体的供应链运营绩效。这里有一个指标我记得很深刻,去年他的平均订单交付周期是 25 天,那今年的目标是将 25 天压缩到 24 天。我们不要小看这一天的提升,这一天的背后意味着强大的改善,强大的流程支撑。

近几年,低代码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快速兴起,推广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工业互联网开发模式,被认为是工业互联网面向更深层次、更大规模应用的推广利器。
卢科表示,飞象致力于打造一个服务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平台,联合轻流等生态伙伴,共同打造聚焦某个行业、某个企业垂直领域的工业互联平台。期待后续与轻流的深度合作,同时也欢迎感兴趣的生态伙伴在会后进行一对一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