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鸡贼背法=分数开挂丨国家玮-高考语文

1.三个w (自我演绎,把文化常识赋予自己的理解)
① what ②why ③how
(一) 要的不是what,要的是我能够理解我背的东西,并且因为理解了背的东西,进而在做题时可以反应的快一点。(what与why相结合)
(二) 联想记忆(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理解意思,即使不符合古代传统文化的真正含义)
2.反命题,在背的时候就要想,我背的这些知识点中哪些是纯硬性记忆,哪些是老师可能给我设陷阱的,找出出题人能挖坑的地方,那些易混淆易搞错的重点画下来,给自己提个醒。
比如,举几个例子:
A. 同中有错,浑水摸鱼
原题:“朔月是初一,望月是十五,晦月是每月的最后一天”
分析:他如果要考,那肯定考“晦月”,因为这三个当中只有晦月不是数字
补充题目:古人还根据天上有没有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月,称为晦、朔、弦、望。晦就是三十;朔是初一;弦分.上弦(就是每月的初七、初八)下弦(每月二十四、二十五);望就是十五。
分析:一个月只有三十天吗?晦是指每月的最后一天。
B:认知偏差,古今异义
示例:黄昏:在东北,天黑了是四五点钟,而黄昏是指七点到九点
人定:指9点到11点。出题人不喜欢考,因为这样出出来,你要区分谁呢?
激励自己:
Don't confuse effort with result!
所有中学考试科目,都是【淘汰手段】,目的是把学生分流到不同层级,为未来社会岗位做劳动力储备。
如果你觉得考试的知识点太多,那就对了,因为这是淘汰的手段。
🌙●如果你是死记硬背的学生,你会感觉到知识点永远背不完。就把你分流到普通学校,因为你傻,只会看事物的表面现象。淘汰的就是你。
☀️●如果你发现,你不会那个知识点,也能做题。你发现考试题目只是表面复杂,其实在玩
"文字游戏"
答案就藏在题目里,要细心读题。
恭喜你,你有点聪明。
✨●如果你发现,语文考试的真相
是批着语文外衣,内核为共产党价值观的植入。
考语文,其实是考政治。
恭喜你,你语文必能拿高分。
🍎●如果你问,真正的语文能力去哪里学习?————你只能自学!
因为语文考试,从来就不考真正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