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包公篇

2023-08-30 23:43 作者:十年悟空  | 我要投稿

包公,在北方评书中又称三侠五义、龙图侠义等,而南方评话又称七侠五义。至于“三侠”还是“七侠”,这里边有个够格和不够格的分教。

评书包公及其续书主干是大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三部,以上书路主要来源于古本,各家大体相近,再续均为新编书,差异极大。

书中主要由两个轴线构成,一是公案,二是侠义:公案以包公早期经历较为集中,如出世到任职定远县期间,以及二次就职开封府的前期,关于狸猫换太子的安排有前有后,最晚可到三次陈州放粮归来;侠义主要集中于中后期,其实早期展昭就露了头,但真正戏份是要从五鼠闹东京才开始的,到后来的故事主干变为平叛襄阳,之间插入大量江湖恩怨,已是纯短打侠义的路子了。

从整理本就可看出,说书人尽管多是公案与侠义杂讲,但也有专讲公案,或专讲侠义的(后期再续书中更为明显)。

评书

出版评书文本中以单田芳的最为完整

《包公案》,85回,单田芳口述,方殿整理,黄河文艺出版社,1987年1月,印量111,400,字数569,000(大五义中陈州放粮到定君山)

再版:《三侠五义》,改分上下两册,群众出版社,1999年1月,列入“单田芳评书精粹”系列

《七杰小五义》 ,50回,分上下两册,单田芳口述,方殿整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印量200,517,字数398,000 (小五义加续小五义,上部从颜查散被劫到捉襄阳王,下部从盗御物到金殿封官。不过把原书中许多老少侠客的戏份都安到了徐良头上,充分显示了单先生对他的宠爱,可称白眉大侠前传)

期间选段:“徐良出世”,单田芳口述,方殿整理,收于《新郎在舞会上死去》(“中外传奇丛书”),1987年4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共12回,与书中相关回目大同小异)

《三侠五义》,111回,分上下两册,单田芳、单瑞林,中国工人出版社,2012年1月,印量不详,字数1,150,000,列入“单田芳评书话本典藏”(整理与前本不同,内容是大五义加小五义和续小五义的一部分,从陈州放粮到捉襄阳王,可能为了后书接入白眉大侠更便捷,故意对小五义和续小五义部分做了大幅精简)

再版:《三侠五义》,分上下两册,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年7月,列入“单田芳自选集”

《白眉大侠》,100回,分上下两册,单田芳,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印量103,500,字数860,000(一种续小五义后的再续书,是单的自创拿手书目,讲以徐良为主线的小五义故事,从徐良闹侯府到小剑摩决斗金灯剑客)

《白眉大侠》,50回,分三册,满全、全镛,中原农民出版社,1991年1月,印量8,484,字数566,000(为上书的续书,从二探三教堂到武圣人自尽,作者虽未有明证,但因后经本人首肯收入单合集,因此姑且列为单作)

修订版:《白眉大侠》,145回,分三册,群众出版社,1999年1月,印量5,000,字数1,273,000,列入“单田芳评书精粹”系列(合前二书为一,中间略去5回,接书处经调整)

修订版:《白眉大侠》,145回,分四册,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年7月,印量不详,字数1,510,000(内容比上书略有增益)

其他家所著侠义类书

“三吃鱼”,王杰魁口述,赵定方记录,收于《曲艺》杂志1957年第1期

另:

“三吃鱼”,王杰魁口述,赵定方记录,收于《评书传统作品选》,1958年1月,作家出版社(内容同上)

“三吃鱼”,王杰魁口述,赵定方记录,收于《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俗文学集1》,1992年12月,上海书店(内容同上)

《大五义》,74回,分上下两册,刘杰谦传本,刘琳、王焚整理,春风文艺出版社,1991年10月,印量11,590,字数606,000(从包公出世到捐躯铜网阵,是大五义本子中前部较完整的)

期间选段:

“下陈州(一)”,刘杰谦传本,霍亮整理,收于《天津演唱》1980年10月刊(与书中相关回目整理不同)

“下陈州(二)”,刘杰谦传本,霍亮整理,收于《天津演唱》1980年11月刊(与书中相关回目整理不同)

“下陈州(三)”,刘杰谦传本,霍亮整理,收于《天津演唱》1980年12月刊(与书中相关回目整理不同)

“下陈州(四)”,刘杰谦传本,霍亮整理,收于《天津演唱》1981年1月刊(与书中相关回目整理不同)

“下陈州(五)”,刘杰谦传本,霍亮整理,收于《天津演唱》1981年2月刊(与书中相关回目整理不同)

“下陈州(六)”,刘杰谦传本,霍亮整理,收于《天津演唱》1981年3月刊(与书中相关回目整理不同)

“下陈州(七)”,刘杰谦传本,霍亮整理,收于《天津演唱》1981年4月刊(与书中相关回目整理不同)

“下陈州(八)”,刘杰谦传本,霍亮整理,收于《天津演唱》1981年5月刊(与书中相关回目整理不同)

“下陈州(九)”,刘杰谦传本,霍亮整理,收于《天津演唱》1981年6月刊(与书中相关回目整理不同)

“下陈州(十)”,刘杰谦传本,霍亮整理,收于《天津演唱》1981年7月刊(与书中相关回目整理不同)

《龙图奇侠传》,250回,分上下两册,马岐口述,齐文秀笔录,团结出版社,2015年2月,印量不详,字数1,170,000(大16开本,是现今所见评书话出版文本中开本最宏阔者,内容讲大五义,从包公进京求职到颜查散被劫,评讲细腻,就是校对马虎,错别字实在太多了)

《五鼠闹东京》,20回,马国良整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印量109,010,字数90,000(从封御猫到闹东京一段)

《小五义》,102回,分三册,程秉权、程淑琴、李微,春风文艺出版社,1991年10月,印量9,400-9,500,字数630,500(内容讲小五义加续小五义,从颜查散被劫到水擒白菊花,分册名分别为:大破冲霄楼、火烧藏珍楼、复夺陷空岛)

另:《火烧藏珍楼》,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6月,印量59,100,字数222,500(为上书中册之初版)

“蛾峰堡”,崔连生,收于《天津评书故事选》,1988年7月,曲协天津分会

《再续小五义》,81回,分上下两册,刘浩鹏,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印量100,000,字数515,000(自编独家书,讲小五义后代小小五义的故事)

其他家所著公案类书

《小包公演义》,15回,朱连清等提供资料,耿瑛编,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7月,印量9,000,字数60,000(述早期公案)

“巧断皇宫案”,朱连清口述,朱巍整理,收于《中国评书精华侠义卷》,1991年12月,春风文艺出版社

“包公巧断螃蟹三”(一),刘兰芳、阎春田、王印权,收于《北方曲艺》1981年第1期

“包公巧断螃蟹三”(二),刘兰芳、阎春田、王印权,收于《北方曲艺》1981年第2期

“包公巧断螃蟹三”(三),刘兰芳、阎春田、王印权,收于《北方曲艺》1981年第3期

“包公巧断螃蟹三”(四),刘兰芳、阎春田、王印权,收于《北方曲艺》1981年第4期

“包公巧断螃蟹三”(五),刘兰芳、阎春田、王印权,收于《北方曲艺》1981年第5期

另:

“包公巧断螃蟹三”,刘兰芳、阎春田、王印权,收于《古今评书选》,1982年9月,春风文艺出版社(合6回,与上大同小异)

“包公巧断螃蟹三”,刘兰芳、阎春田、王印权,收于《包公巧断“螃蟹三”》(“农村演唱材料”),1983年11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同上)

《龙图案》,24回,孙阔应,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印量160,000,字数240,000(包公案文本中最全的一部)


期间选段:“清廉公案”,孙阔应,收于《大众书场》第3期,安徽文艺出版社(节选书中前12回)

“包公送礼”,傅阔增,收于《曲艺》杂志1961年第1期

“包夫人智斩洛阳王”,郭景星、褚新,收于《今古传奇》第1期(评书书纲,共3回)

包公是北宋时期民间故事的重要人物,在戏曲曲艺中出场极多,与杨家、呼家、高家、郑家、曹家等基本上都是“有戏就有份”。除三侠五义外,存在不少与包公有关的独立书,这里仅择两部包公扮演核心戏份的作为附录

回龙传(王华买父)

《八王江南历险记》,王兰兰、张明德,花山文艺出版社,1988年7月,印量70,000,字数137,000

《回龙传》,刘林仙、黄芳,北岳文艺出版社,1992年4月,印量8,000,字数236,000

再版:《回龙传》,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8月

大宋金鸠记(王宝童篡御状),源出河南曲艺

《大宋金鸠记》,吴文堂,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印量2,600,字数243,000

“大宋金鸠记”,李元同,收于《大众书场》第5期,安徽文艺出版社


评话

南方评话一般会把包公故事分成两部大书:一部包公,讲开封府和狄青五虎平西,公案/袍带路子;一部七侠五义,讲五鼠直到破襄阳,侠义路子。各书种中成就最高的要数苏州评话。

苏评包公,包括前后两条不同的线索

以包公开封府为核心

包括选任府尹、陈州放粮、狸猫换太子等情节,主要文本有:

《开封府》,金声伯、秦绿枝,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8月,印量3,000,字数356,000(从选府尹到打龙袍,改编为连载小说形式,曾于报纸连载)

《包公》,顾宏伯、华觉平,大众文艺出版社,2013年8月,印量不详,字数不详(主要讲狸猫换太子一案,列入“苏州评弹书目库”丛书)

期间选段:

“破窑告状”,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三集(下)》,2000年1月,江苏文艺出版社(与《包公》相关章节不同)

“哭奏南清宫”,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三集(下)》,2000年1月,江苏文艺出版社(与《包公》相关章节不同)

“阴审郭槐”,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四集(上)》,2000年8月,江苏文艺出版社(与《包公》相关章节不同)

“打龙袍”,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五集(下)》,2004年12月,远方出版社(与《包公》相关章节不同)


以狄青五虎平西为核心

包括狄青出世、雪夜夺征衣到狄青拜帅(一次征辽)、误走鄯善到大战九宫山(二次征辽)、飞龙行刺到擒庞贼(三次征辽)等情节,主要文本有:

“狄青收龙驹”,金声伯演出本、夏玉才整理,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三集(上)》,2000年1月,江苏文艺出版社

“天波府比武”,祝逸伯整理,收于《上海十年文学选集.曲艺选.1949-1959》,1960年3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分注人物表白,由于这段是独立的旁支书,书情中有杨家将,竟被注明是“杨家将”选回)

另:

“天波府比武”,收于《评弹丛刊.第七集》,1962年1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内容同上)

“天波府比武”,收于《中国评书(评话)研究》,1982年6月,商务印书馆(内容同上)

“天波府比武”,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二集(中)》,1998年12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内容同上,稍作调整)

“鄯善国招亲”,顾宏伯演出本、闻炎整理,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五集(上)》,2004年12月,远方出版社

“二闹金殿”,金声伯演出本、夏玉才整理,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三集(下)》,2000年1月,江苏文艺出版社

“夜探东岳庙”,金声伯演出本、思缄整理,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五集(下)》,2004年12月,远方出版社

“五老审庞妃”,顾宏伯演出本、孙惕整理,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四集(上)》,2000年8月,江苏文艺出版社

而苏评七侠五义,大部分书路可以由金声伯出版的《白玉堂》覆盖,只是白玉堂死后的部分没有涉及。根据材料,苏评七侠共近百万字,而金的这两本书已经75万字了,考虑到文本加工时的必要删减,至少我们应该可以看到80%原本的内容,比起其它大书来,已经是文本保存率最高的了。尽管如此,其它几个选回也值得一读,全部来源于演出本的单独整理,有些细节比整书更丰富。徐剑衡是金声伯的师父,最原汁原味;而胡天如的“花神庙”几个版本连赋赞都不尽相同,参照读来也颇有趣味。出版文本如下

《白玉堂》,金声伯口述、金少伯整理,分上下两册,北岳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印量150,000,字数751,000(自二侠游西湖到遇难铜网阵,有精装本)

再版:《锦毛鼠白玉堂》,分上下两册,北岳文艺出版社,1992年8月

期间选段:

“双侠游西湖”,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一集(上)》,1997年7月,江苏文艺出版社(与《白玉堂》相关章节不同)

“双侠游西湖”,收于《江苏文学50年曲艺卷》,1999年9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内容同上)

“比剑联姻”,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一集(上)》,1997年7月,江苏文艺出版社(与《白玉堂》相关章节不同)

“三试颜仁敏”,收于《评弹艺术》杂志(与《白玉堂》相关章节不同)

“三试颜仁敏”,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一集(上)》,1997年7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内容同上)

“罹难铜网阵”,收于《中国评书精华侠义卷》,1991年12月,春风文艺出版社(与《白玉堂》相关章节相同)

“花神庙”,胡天如整理,收于《评弹丛刊.第七集》,1962年1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分注人物表白)

另:

“花神庙”,收于《东海》杂志(内容同上)

“花神庙”,收于《浙江曲艺丛刊.第一辑》,1981年2月,浙江曲协(内容同上,整理进行了调整)

“花神庙”,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二集(上)》,1998年12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内容同上,又稍做调整)

“大破霸王庄”,徐剑衡、徐小衡演出本、杜正国整理,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三集(中)》,2000年1月,江苏文艺出版社

“蒋平寒潭盗金印”,徐剑衡演出本、杜正国整理,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三集(中)》,2000年1月,江苏文艺出版社(白玉堂死后的部分仅存此一段)

其它评话书种的一些包公书段

“包公贺寿”,朱剑萍整理,收于《杭州评话研究》,2009年6月,浙江摄影出版社(杭州评话)

“天齐庙包公断太后”,余又春述、朱磊执笔整理,收于《扬州评话选1》,1962年10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扬州评话)


扬州评话中有一部世情书名篇——清风闸,又名皮五辣子,有包公情节贯穿其间,结书是包公初任定远县(有趣得是,在扬评中,包公案反倒是作为清风闸续书的身份出现的)。

《皮五辣子》,余又春口述,王澄、汪复昌、陈午楼、李真整理,江苏文艺出版社,1985年9月,印量92,800,字数379,800

期间选段:

“皮五辣子当‘活宝’”,收于《说新书》丛刊第3辑,1981年7月,上海文艺出版社(与《皮五辣子》相关章节不同)

“皮五辣子当‘活宝’”,收于《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俗文学卷2》,1993年12月,上海书店(内容同上)

“皮五辣子当‘活宝’”,收于《江苏文学50年曲艺卷》,1999年9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内容同上)

“皮五冒充五舅舅”,余又春,收于《扬州评话选1》,1962年10月,上海文艺出版社(与《皮五辣子》相关章节不同)

“皮五瘌子打肉”,收于《扬州说书选(传统作品)》,1981年9月,中国曲艺出版社(与《皮五辣子》相关章节不同)

“夜得窖金”,余又春,收于《中国评书精华神怪卷》,1991年12月,春风文艺出版社(与《皮五辣子》相关章节相同)

“打肉”,张捷三口述、吴士杰、杨创记录整理,收于《说新书》丛刊第3辑,1981年7月,上海文艺出版社

另:

“打肉”,收于《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俗文学卷2》,1993年12月,上海书店(内容同上,误注为余又春述)

《皮五辣子》,杨明坤口述,殷伯达等整理,分上下两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9月,印量不详,字数1,200,000(附评论集一册)

修订版:《皮五辣子》,改宣纸竖排线装,分十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10月

另外,其他说唱曲艺类别中还有大量包公题材,尤以中、短篇居多,文本整理出版的也不少,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包公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