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文章基本特征研究报告02:选题的可能技巧

【tip】本文系某平台征稿活动废稿,所谓存稿无用,不如分而享之。以求分享观点,促成更大进步。

想出一篇爆款内容,一个恰如其分的选题是重中之重。如同商品要有卖点一样,【选题】就是内容的卖点。本期我们来深入浅出的聊聊,对内容创作者来说,切实可行的选题技巧。
我们这里强调的选题,绝对不是字面上的【题】,而是建立在【卖点】的基础上进行的逆推,是属于全结构的设计。而内容创作的【卖点】,通常围绕如下几个:商品、服务、品牌、知识、娱乐、资讯。于是,内容创作者需要首先考虑清楚本期的【核心卖点】是什么?
当然,一篇内容往往会同时聚合好几个卖点,彼此所占比例不同。

举例,如果是一篇书评类的图文或视频,其卖点可以是【书籍】(常见的带货)、【知识】(常见的观点分享)和【娱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为你读书”);如果本身就是一则品牌广告的图文或视频,其卖点就可能是【知识】(与商品有关的硬核知识分享)、【娱乐】(例如做一个vlog)和【商品】(用商品介绍品牌,或者以品牌介绍商品)。
同时,有价值的内容,必须具备下面三个核心中至少一点:有用(如知识分享类)、有趣(让人心情舒畅)、有意义(观点分享,让人产生共鸣感;资讯分享,缓解信息焦虑)。

有了上述这些梳理,我们才好选择对应可行的“选题技巧”。
【1】巧跟社会热点
这个年代,会追热点才能事半功倍。但是,创作者要学会对热点进行分析,不是为了追热点而描述热点,而是要把热点转化为吸引用户的“切口”,在内容上进行转换,引导读者关注到自己期待被关注的核心点上。
例如,明星结婚离婚是热点(虽然这类八卦之事真的很无聊,但拦不住这个世界有太多人喜欢),但衍生内容可以是情感关系,与之相关的可以有改善人性关系的书籍、技巧、礼物等。
于是,创作者需时不时关注平台提供的热点榜、微博热搜榜、知乎热点榜、快手热点榜、抖音热点榜以及朋友圈等,了解这个时代大家都在被哪些大热点吸引。

【2】主打节日氛围
与社会热点不同,节日、纪念日往往是固定的,创作者往往有充足的时间来预先设置某个与节日有关的内容。换个角度看,节日也属于“热点”,商家往往根据节日进行活动,本身也在为创作者“导流”。
这时候,创作者围绕节日的创作就要学会不断创新创造,所谓“反弹琵琶”。例如,明明是礼物推荐,内容主打的却是“这些礼物送了人就做不了朋友”,这就是一种以幽默方式进行反转的套路。

【3】创造系列主题
所谓“创造系列主题”,实际上属于自我品牌的建立。所谓的
“人无我有”,举例,在当年明月没有创作《明朝的那些事儿》前,历史小说这个概念还并不那么被社会重视,当年明月可谓是首创者。
自我品牌与现代商业中的品牌概念相似,它的难点在于建设期长、容错率低、风险大,优点在于读者一旦成为核心粉,可以让创作者相对无视外界讯息,只需专注自己的内容。

自我品牌建立通常分为横向建立与纵向建立。所谓横向建立,指的是账号内容并不限于单个领域,但每个领域都会出彼此关联的系列内容。例如公众号的“混子曰”,最早是以漫画形式说历史,现在涉足的领域包括了历史、时事、生活、文化等。
所谓纵向建立,就是我们常说的领域深入,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KOL。以动漫领域为例,以国家归类,可以细化到日漫、国漫、美漫等;以题材归类,可以细化到解读、二创、同人、MMD等。

【4】其他
上面的这3点是比较宏观的点,创作者可以依葫芦画瓢进行。而微观上面的细致操作相对更多,且很多技巧往往是需要经年累月的实践才能【深度体会】,无法进行绝对的量化。
微观上的细致操作有如下方面:
第一,呈现形式的选择(图文、视频、漫画)
其中,图文的表现最直观,但往往需要让用户有沉浸感,创作不难,创作精品需要花心思;视频可以通过画面、声音、特效进行多维度被人感知,且理解难度较低;漫画的创作成本与表现优势位于两者之间。

第二,互动点的制造(情绪点、评论点、转发点)
好的作品必须要具备互动点,例如常说的“一键三连”,指的就是让受众产生了“共鸣”。至于情绪,基于亲情、爱情、友情所产生的也无非是“喜、怒、哀、乐”,有了情绪,自然会想表达些什么,于是,评论和转发就自然而然的形成。
简言之,有了让受众阅读或观看的理由,有了让受众感到舒服的表现形式,让受众得到了价值并愿意互动,一篇篇优质爆款文章就这么从众多篇章里“脱颖而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