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冷芸时尚圈周报130 | 中国元素的创新、夏季汉服热潮等

2023-06-27 17:15 作者:冷芸时尚圈  | 我要投稿




中国元素的创新传承


前言:在讨论中,冷芸博士提及了时尚品牌MARRKNILL两位设计师的中国风作品,引发了关于设计作品与中国文化的联系、立意和切入点的讨论。阿豆豆、若三、陈雪菲、Bonnie和沈彬纷纷分享了自己对中国元素与当代设计的看法和观点。


冷芸博士: 

大家觉得这两位设计师的中国风作品如何?


分享文章:巴黎时装周上的中国县城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TQzMjE1NjQwMQ==&mid=2655921980&idx=1&sn=d0074c67e3c1cc8b1c612c394bc8c4d9&scene=21#wechat_redirect


阿豆豆-上海-二群副群主: 

对于衣架包这个设计,刚刚推出的时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不阐述其理念,很难将其与中国文化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即使脱离了中国标识元素,它依然是一件精彩的设计作品。

 

若三-杭州-二群副群主: 

这些作品的立意和切入点都很好,作为艺术品来看没有问题。

 

陈雪菲-上海-非语设计创始人: 

我很喜欢文章的最后一段话:“做品牌不是一场‘一考定终身’的考试,而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某个阶段,大家讨论度极高的设计师,可能在下一个阶段就会被彻底遗忘。因此,抓住市场一时的关注,并不是做品牌的终极奥义。”

 

我个人的观点是,那些追求满足西方审美评价体系的所谓中国原创品牌,永远无法成就真正伟大的中国审美品牌。我希望更多的中国设计师回归自己的文化自信,重新发现几千年来引领世界的东方审美,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受世界尊重的中国品牌。

 

此外,做服装品牌不同于艺术品创作,服装最终要成为商品,要为人们所穿,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将市场认可与艺术审美相结合并不矛盾,但需要扎实的工艺基础和审美基础来实现平衡。因此,在产品开发时,请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需要弄清楚自己的客户是谁。是为那些不差钱的高端定制客户服务,还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现在的消费者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理性和谨慎。

 

若三-杭州-二群副群主: 

我同意,服装除了吸引眼球外,在订货中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服务。近期比较火的品牌如MIUMIU和THE ROW,以及圈内知名的设计师山本耀司、麦昆和加利亚诺,她们的设计思路都是注重创新的同时确保实穿性,让衣服真正为人们提供服务,在大众中才能得到高度认可。

 

同时,我也鼓励国内的设计师们以不同的视角传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Bonnie-北京-奢侈品买手、创业: 

对于以梅花、龙纹、仙鹤刺绣为元素的设计,它们构成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这些元素美得无可挑剔,但缺乏当代的活力。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这些元素在封建社会时期广泛使用,但随后中国经历了民国时期、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中国的元素不仅限于梅花、龙纹和仙鹤刺绣,改革开放后的45年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这些元素也是中国元素,它们更为鲜活。我们不能回避或忽略它们。

 

沈彬-纽约-4群副群主: 

(图片来源:密扇官方旗舰店)

(图片来源:之禾官方旗舰店)


我完全同意,密扇这个品牌将中国元素运用得非常好,既美观又时尚。另外,ICICLE之禾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并没有大量显眼的中国元素,但整个品牌理念都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老东方哲学,充满了禅意。

 

艺航-昆明-4群副群主: 

我非常赞同,传承不一定排斥融入“新”,更好的结合当代特色可以让“文化”得到更好(更快)的认知和认可。

 

总结:讨论中提到了设计作品的印象、立意和切入点。大家认同这些作品的精彩设计和艺术性,但也强调了中国品牌需要回归自身文化自信,重新发现并创造属于自己的中国品牌。此外,讨论者们也强调了服装品牌的实用性和市场认可的重要性,需要从用户角度思考和平衡审美和实穿性。最后,大家一致认同传承中国元素的同时融入现代特色可以让文化得到更好的认知和认可。






阿迪达斯的现状与挑战


前言:讨论中,若三引起了关于阿迪达斯在市场定位、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问题导致业绩下滑的讨论。童双阳分享了阿迪达斯在篮球领域的战略布局和与Nike的竞争情况。成玉和David则讨论了市场对阿迪达斯鞋类和流行款式的偏好。



若三-杭州-二群副群主: 

曾经的阿迪达斯是“时髦”的代名词,穿一双“阿迪鞋”被赋予诸多意义,是年轻人态度的表达和潮流的追求。但市场定位、品牌形象、文化内涵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公司在大中华区的业绩下滑。

大家现在有购买阿迪达斯的服装吗?体验如何?和之前的产品或其他品牌的产品相比又有哪些感受吗?对于阿迪来说,大家最近是怎么看待阿迪的鞋靴设计的?

 

童双阳-会理-政府单位职员: 

好的,阿迪达斯在今年MBA全明星周末的时候公布了未来几年内的一些鞋款,都是属于篮球系列。阿迪达斯在战略布局上依然保持了强势竞争力。

在其他领域,我只能看到田径系列在鞋类科技领域与Nike齐头并进。但在其他领域,如极限户外和生活类,阿迪达斯还没有取得进步。

 

童双阳-会理-政府单位职员: 

我认为阿迪达斯在户外极限领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为阿迪达斯的鞋类质量要略好于Nike,并且在欧洲,户外领域也是阿迪达斯的传统强项。

在服装方面,阿迪达斯的设计注重极简和商务风格。整体没有那么花哨,配色设计较为平庸和沉稳。质量方面还是很稳定的,并且在国内市场,价格始终低于Nike和其他运动品牌。

 


成玉-杭州-商品运营主管: 

我很认同童双阳的看法。在运动鞋方面,阿迪达斯和耐克在专业性和核心技术方面具有竞争力。但生活类产品可能会被一些平价平替品牌所取代,因为在生活类产品中,消费者对于颜值和穿搭的要求更高,对于专业性的技术要求并不高。所以一些国产品牌潮牌会占领这部分市场。

在市场上,经典鞋款仍然有很多人选择。比如抖音上比较火的星星鞋,主打年轻人和Z世代人群,从颜值、包装到明星小红书穿搭都做得很好,整体做工质量和舒适度也很好。

 

若三-杭州-二群副群主: 

听完双阳对鞋类的了解,对阿迪达斯有了一些新的认知。这个星星鞋确实很多明星都穿过,原来是今年的爆款。大家在购买鞋类时更倾向于选择品牌质量的阿迪球鞋,还是选择市场上流行的款式?

 

成玉-杭州-商品运营主管: 

我个人在购买鞋时更喜欢购买自己熟悉的品牌款式,然后再选择市场上的流行款。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是这样?

 

童双阳-会理-政府单位职员: 

是啊,有产品信念的同时也得卖货。

 

David綦朋-广州-品牌孵化器: 

正好我们年底也准备发鞋,这个话题挺有意思。adidas从Yeezy系列逐渐找到了营销感觉,在年轻人群体中站稳脚跟。知道自己的产品系列该如何规划,完全没有没落的感觉,反而准备大爆发。

 

童双阳-会理-政府单位职员: 

理论上来说确实越来越难做,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人类是否还需要鞋子,甚至未来的球鞋设计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等等。

 

David綦朋-广州-品牌孵化器: 

作为老adidas人,篮球系列目前处于防守阶段。篮球这种强营销的产品,真的不取决于产品本身,而是取决于adidas能否签到下一代的球星。adidas的未来是和生活方式结合的鞋,例如Yeezy和与Jerry Lorenzo的合作。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可持续: 

现在On跑鞋、Hoka、斯凯奇都卖得很好,对阿迪达斯和耐克不利。Lululemon也开始做鞋。

 

若三-杭州-二群副群主: 

很多运动品牌都开始做鞋了,有些鞋类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服装。

 

童双阳-会理-政府单位职员: 

我认为阿迪达斯在市场上还是有机会的,抓住国内这波机会,先看看能发展几年,不要是昙花一现。但是,即便未来很重要,活在当下或许更加重要。

 

总结:讨论中提到了阿迪达斯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如篮球、户外和生活类产品。虽然阿迪达斯在篮球领域仍有竞争力,但在其他领域的发展还需提升。大家对阿迪达斯的产品质量和经典款式持肯定态度,但也倾向于选择市场上流行的款式。童双阳和David则提到了阿迪达斯未来的发展机会和挑战,需要抓住当下的机会并与生活方式结合。最后,大家都认识到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未来的发展充满挑战,但同时也强调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夏季汉服热潮


前言:阿豆豆提到了中国美院毕业生和汉服博主"宋代姑娘",讨论了汉服在线上和线下的发展趋势,以及将汉服融入活动策划或地摊创意作为破局的方式。Vincent、佳林和若三分享了他们对夏季汉服热度的观察和经验。


阿豆豆-上海-二群副群主:


(图片来源:视频号@蕾蕾angel1)


 "宋代姑娘"是一位中国美院毕业生,也是一位资深的汉服博主。她身穿汉服,寓意着好运和莲花。上周我们讨论了关于如何破局汉服的话题,包括汉服在线上和线下的发展趋势。将汉服融入活动策划或地摊创意,是否也是一种破局的方式呢?大家在外出时是否会好奇地多看几眼汉服活动或汉服穿搭?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可持续: 

这几天是端午节,所以汉服的活动多了一些。

 

佳林-广州-内衣买手: 

是的,现在好像有很多年轻人喜欢穿汉服出街。

 

阿豆豆-上海-二群副群主: 

夏季汉服的热度又开始上升了。夏季的汉服是否会设计得更简约透气一些呢?

 

若三-杭州-二群副群主: 

这个买花郎在西湖很有名,仿佛一夜之间就火起来了,为杭州增添了浪漫的氛围。大家都购买了一些汉服来迎接夏日了吗?

春天一般穿汉服去旅行比较多,夏天大多穿短袖和凉鞋,但改良版的夏季汉服又失去了纯汉服的特点。

 

阿豆豆-上海-二群副群主: 

夏天的汉服褙子还有一定的季节性,大家在举办线下活动时可以考虑一下以汉服为主题。

 

原原-上海-编辑: 

夏天的汉服面料通常会给人清爽的感觉,透气性很好。款式上,大多采用宋代的褙子、唐代的齐胸襦裙和圆领袍等。现在混搭的方式也更加常见,当然也有一些人不怕热,即使在30多度的天气里穿着飞鱼服。

 

祺祺-杭州-工艺: 

是的,夏天的一些汉服款式,比如坦领,我个人就当作T恤来穿,工作和出行也不会不方便。

 

总结:讨论中提到了夏季汉服的设计和流行趋势,以及在夏季穿着汉服的舒适性和透气性。大家认为夏天的汉服款式应该更简约透气,并且夏季汉服可以成为线下活动的主题。工艺专家祺祺也分享了夏季汉服的穿着体验,将某些款式当作T恤来穿,既适合工作又方便出行。夏季的汉服热潮中展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创新的尝试。





火车站和机场的时尚品牌


前言:白泽提到火车站和机场逐渐增多的时尚品牌,并询问大家在候车时间是否会进这些服装店去看看。阿浩和廖蕊怡分享了他们对于火车站和机场购物的看法,认为这些地点的消费群体较大,品牌在选择这些地点开店更多考虑的是宣传和广告的作用。


白泽-杭州-3群副群主: 

大家是否注意到火车站和机场逐渐增多的时尚品牌?但如果是你,在候车时间是否会进这些服装店去看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阿浩-济南-销售: 

感觉这里的店铺加价10倍起步。卖2000万去1000万租金,150的成本和库存,40万的工资。

 

廖蕊怡-广州-服装设计: 

个人临时出差会考虑在火车站或机场购买。感觉这里的消费群体很大部分是去旅行的,比如三亚机场很多游客就是冲着免税去的,很多品牌还要排队进店进行限流。虽然租金贵,但品牌更多的是考虑到宣传的作用,机场和火车站人流量大。

 

阿浩-济南-销售: 

对,还有很大的广告作用。

 

白泽-杭州-3群副群主: 

我也在想这个加价的问题,火车站的餐饮价格也是挺高的不过火车站的店面普遍不是太大,宣传作用更强一些吧。

 

阿浩-济南-销售: 

业内传说鼻音勒芬加价13倍卖。我也注意到一些小品牌可能加价率也就四倍左右。


总结:讨论中提到了火车站和机场时尚品牌的加价问题,阿浩提到了店铺加价的现象,并分享了一些行业传闻。大家对于火车站和机场的购物也有不同的看法,廖蕊怡认为临时出差时会考虑在这些地点购买,而白泽则认为这些地点的店面普遍不大,更注重宣传作用。火车站和机场的时尚品牌店铺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承担了宣传和广告的重要角色。




预售模式与消费者权益


前言:在讨论中,艺航提出了关于618购物节和"订金"销售模式的问题。沈彬指出消费者很难察觉到"定金"和"订金"之间的区别,同时也分享了消费者对于复杂定金和付款机制的不满。他们进一步讨论了品牌预售方式和商家的诚信问题,并探讨了消费者投诉的途径和机构。


艺航-昆明-4群副群主: 

大家在618购买鞋服产品了吗?你们对于"订金"这种销售模式有什么看法?还有,作为消费者,你们是否会注意到"定金"和"订金"之间的差异?

 

沈彬-纽约-4群副群主: 

如果不仔细看,可能真的察觉不到"定金"和"订金"之间的区别。对于品牌来说,在现在的网购环境下,特别是电商和直播中,如何留住客户是一个令品牌头疼的问题。然而,作为消费者,我并不愿意等待,更不想涉及复杂的定金和付款机制。

 

艺航-昆明-4群副群主: 

大家所在的公司是否会采用品牌预售方式,即预交订金的形式?虽然订金是可退的,但在语言上还是有点不太流畅。不知道对于商家来说,这是否算作一种变相的"认筹"。

 

沈彬-纽约-4群副群主: 

文中提到"公开资料显示,定金与订金是不同的,定金具有担保责任的含义,一旦交易无法达成,定金也可以不退还。"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微小的词汇确实容易引起误解。

 

李闯-广州-电商运营: 

对于品牌来说,如果预售承诺做得不好,损害的是自身形象和客户。大多数消费者会按照电商平台的规定处理,很少会向工商部门投诉甚至提起诉讼。

 

沈彬-纽约-4群副群主: 

是的,每一步都会影响品牌形象。那这些消费者通常通过什么渠道进行投诉呢?是通过12315吗?是否存在专门负责处理电商投诉的机构?

 

穎婷: 

投诉工商是一种方式,但基本上都是与商家进行沟通。没有专门负责处理电商投诉的机构,我记得是这样。

 

ThomasC-嘉兴-皮革企业: 

杭州有网上法院,专门处理线上纠纷。

 

沈彬-纽约-4群副群主:

哦,原来是在杭州。电商发达的地方政策会更完善一些。

 

陈晶-武汉-商品: 

不过,感觉意义不大。我有一个涉及金额超过3000的投诉,一直打不通电话。

 

Jenny-杭州-买手: 

我曾经投诉过,商家一开始根本不承认,还让我去投诉。后来我拨打12315,成功维权。我认识的一个邻居是负责电商工商的,他建议我先拨打12315。他们办事很迅速,至少在杭州是这样。维权需要确凿的证据才能成功。

 

艺航-昆明-4群副群主: 

虽然我不喜欢"订金"这种预热(预售)模式,但如果是我非常喜欢的产品,我也不介意这种方式。或许这就是品牌在制定策略时需要清楚考虑目的是什么。因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定金"的形式确实给人一种"all in"的感觉。虽然可以硬着头皮购买后申请退货退款,但也有点麻烦。

 

华尼托-太原-服装创业: 

可以使用"意向金"这种方式,让大家感觉更舒适。淘宝的"定金"是为了收集数据,同时也是为了提前备货,以便让买家在数据考核活动当天支付尾款。高成交额意味着更高的权重。


总结:讨论中提到了品牌在制定预售策略时需要清楚考虑目的,同时也提到了消费者对于预售模式的接受程度和退款的繁琐程度。华尼托提出了使用"意向金"这种更舒适的方式,而淘宝的"定金"则被认为是为了数据收集和备货的目的。讨论中还提到了消费者投诉的渠道和在某些地方存在的专门处理线上纠纷的机构。在预售模式中,平衡品牌利益和消费者权益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创业准备与初入职场


前言:艺航提出了创业的首要准备和初入职场的毕业生是否选择创业型公司的问题。成员们讨论了学习、折腾、认识人以及保持谦虚的重要性,以及创业对个人修炼的意义。他们也强调了认识人和参与社交活动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自己对创业的看法和经历。同时,圈子和获取活动信息的问题也被提及。


艺航-昆明-4群副群主: 

大家觉得在如今创业的首要准备是什么?另外,作为初入职场的毕业生,你们会选择创业型公司吗?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可持续: 

准备好愿意学习、愿意折腾、愿意认识人,还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谦虚,自信容易变为自我。 


艺航-昆明-4群副群主: 

学习、折腾、识人、自省。 

 

沈彬-纽约-4群副群主: 

说得非常对!创业是一种自我修炼。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可持续: 

是的,认识人非常重要,初期要多参与社交活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辛勤努力做些小生意,但要发展成大企业就困难了,就像高考和中考一样。创业也不一定是名校海龟才有优势。

 

周一帆-郑州-8群副群主: 

我听过老师的直播,觉得如果一个人想要起步,做轻创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沈彬-纽约-4群副群主: 

有一个问题很多人没想明白:为什么要创业?是因为周围的人都在创业,所以跟风去创业?还是因为想赚更多钱?还是其他原因? 

 

周一帆-郑州-8群副群主:

我思想上比较勇敢,但行动上还需要更多努力。现在的95后和00后都很厉害,身边的人很早就接触商业创业,有些做得非常好,自然影响到了我。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可持续: 

我高中最后一年开始接触福布斯杂志和华尔街时报,那正好是互联网1.0时代。

 

沈彬-纽约-4群副群主: 

对啊,圈子很重要。老师也常说,有勇气、敢于思考和有想法是最重要的。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可持续: 

是的,但其实毕业后先打打工也是不错的选择。 


周一帆-郑州-8群副群主: 

我的心态是为什么不呢?如果有合适的时机和资源,为什么不尝试创业呢?即使无法做到大规模,也可以创办小规模的事业。人生只有一次,不想永远当打工人。 学习商业交流和项目管理能力很重要。 

 

周一帆-郑州-8群副群主: 

是的,圈子很重要。以前只接触学校里的人,那段时间觉得人生前景很暗淡,过得很平庸。但现在视野开阔了,逐渐明白了那句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的话。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可持续: 

周末有时间可以参加一些线下活动。比如创业活动、分享会等都可以去。特别是在大城市的高校。 

 

周一帆-郑州-8群副群主: 

那如何获取这类活动的信息呢?尤其是本地城市的活动,我觉得在郑州很难看到这类活动的宣传。 

上海似乎有很多这类活动。 

 

沈彬-纽约-4群副群主: 

是的,大城市有优势。现在很多活动都提供直播。我记得前几天高考期间,有老师说填志愿最重要的是看学校所在的城市,再看专业。现在想想挺有道理的。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可持续: 

多关注一些公众号,或者搜索创业,可以了解到更多信息。

美国很多学校在农村,企业也不那么好。因为去大城市看活动比较麻烦。 

 

周一帆-郑州-8群副群主: 

所以我有时候很羡慕在北京、上海读书的同学,如果大学四年愿意与所在城市的资源联系,至少在视野上能超越其他内陆城市的同学。不过,我也很感谢互联网和像老师这样真心做社群的人,给了我认识这么多优秀人士的机会。

 

Noon-上海-9群副群主: 

现在还不算晚,我大学毕业后才来上海,虽然有些晚,但最终也没有错过太多。不要放弃,继续向前就好。 

 

沈彬-纽约-4群副群主: 

互联网时代的魅力就在于此,任何人之间的距离只是一个屏幕的距离,你可以与世界上的任何人交朋友。 


总结:讨论中强调了创业准备的要素,包括学习、折腾、识人和自省。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对创业型公司的选择存在不同意见,但认同了创业对于个人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圈子和社交活动被认为是拓宽视野、获取信息和建立人脉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时代的连接性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为交流和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女性职场挑战


前言:冷芸博士分享了有关职场女性的两个报告,涉及职场妈妈的抑郁倾向和女性领导者的成长经历。成员们对当前女性职场现状进行了讨论,表达了对于职场妈妈抑郁问题的担忧和对女性职场压力的认识。冷芸博士提出了一个girl helps girl的活动,询问大家是否愿意参加,并希望了解大家在这个活动中需要什么帮助以及能为其他女性提供什么帮助。



冷芸博士: 

《职场妈妈报告》指出,70%的妈妈存在抑郁倾向,这个数据真的很吓人。另一个报告则讲述了女性领导者是如何成为领导者的。大家对当前真实的女性职场现状有什么看法呢?如果有一个girl helps girl女性帮助女性的活动,你们愿意参加吗?你觉得在这个活动中,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同时又能帮助其他女性什么呢?

 

爱平-上海-美学教育:

冷芸博士中午好,我一直在这个群里接收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非常感恩。关于职场妈妈报告,70%有抑郁倾向,全职妈妈估计比例更高,真的很可怕。

对于真实的女性职场现状,我来用我的经历说说。2018年年底离职生娃,2020年被邀请回到原来的公司,2022年11月因为想追求所谓的灵魂自由而离职,当时想要找工作或创业,我是87年的。

 

现状是:

1、2023年初找过工作,因为年龄、个人愿望、距离等等原因放弃找工作;

2、目前有事业的雏形,也看到创业不易,和两个合伙人共同创业,我是初次创业,事业方向坚定,愿意面对不确定性但也会着急;

3、看到自己不再年轻,去了一家MCN公司考察,发现线上线下的竞争很激烈,体力和精力都不如以前的想象;

 

我非常愿意参加girl helps girl的活动,我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也希望得到帮助。我需要得到的帮助是:我希望大家能反馈自己的衣橱是否满意,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愿意找人帮助整理和搭配衣橱吗?愿意花费多少钱和多长时间?因为这些反馈和我想做的项目相关。

我能帮助其他女性什么?我从事服饰和美学教育工作已经有13年了,以前是服饰品牌的内训师,也在美学教育公司担任团队管理工作7年。

我现在创业想做的项目是“女性衣橱整理的业务平台”,希望通过整理胶囊衣橱来帮助35+女性看见自己、看见家庭关系和对外关系。我坚信通过整理女性衣橱可以帮助女性舒缓心情,看清自己的衣橱人生和人生衣橱,从而看见家庭关系和对外关系,实现自我价值。

 

冷芸博士:

感谢你真诚的分享,你很优秀。你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不过,我们群里也有很多从事这个领域的人,你可能还需要明确自己的独特点或优势。

当然,这个看起来是线下衣橱整理,所以即使你在当地做得很好,也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机会。不过从商业模式来看,这个工作非常依赖于人力,长期发展和规模扩展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张涛-深圳-打版师: 

职场妈妈的抑郁症大多是由变态的职场环境导致的。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小有名气的科技型公司工作,待遇比同行高,但非常内卷,每天都是紧张的工作状态,甚至要慎言。只有熬过半年的人才能留下,都是精英。

 

冷芸博士: 

我同意,这种职场环境并非个别现象,几乎大多数公司都有这个问题。 爱平-上海-美学教育: 是的,职场妈妈的抑郁症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精力分散、自己能力的覆盖、市场变化太快、家庭支持等等,都可能引发职场妈妈的抑郁症。


职场妈妈既要应对职场挑战,又要兼顾家庭角色,平衡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牺牲或选择侧重一个角色可能会减少焦虑和抑郁倾向,但我们往往都想要兼顾,这也是我在思考的问题。


我观察到,中国女性肩负的负担是最重的,其他国家没有看到如此强大的女性角色。又要兼顾生育、抚养孩子,还要能赚钱。对年龄也很苛刻。爱平-上海-美学教育: 是的,去年离职时我充满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好,有能力、有精力、愿意学习和付出。


我身边有几个女性朋友也是这样。有一个37岁的朋友离职创业,之前在一线公司工作。结果创业遇到疫情,又开始找工作。找了一年多找不到,很受打击。但我告诉她不是她不够优秀,而是现在总体失业人数很多,这是社会问题。

 


爱平-上海-美学教育: 

是呢,女性职场、职场妈妈,需要一种特殊的组织或活动,不只是职场,也不只是妈妈,而是我们自己,同时可以在这个组织中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冷芸博士: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就业压力。但对于职场妈妈来说,就业选择更少。比如单身的女性可以去外地工作,但职场妈妈就很难。

 


爱平-上海-美学教育: 

难在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有钱就可以请老师或保姆照顾孩子。但这在现实中不太现实。

 

这个地方是我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不靠人或靠人都存在不确定性和巨大的挑战。关于是什么导致了职场妈妈的抑郁症问题我认为:

 

1、公司对所有员工的结果要求过高;这个问题在于度,公司不是慈善机构,追求的是结果,老板要求更高,团队就会紧张,公司氛围不好甚至会导致更多人抑郁,不仅是职场妈妈;这个问题在公司之间普遍存在。

 

2、职场妈妈的抑郁症,精力分散,自己能力覆盖不了,市场变化太快,职场妈妈的要求太多,家庭的支持等等,我觉得这些都会导致职场妈妈抑郁症。

 

3、职场妈妈既要应对职场挑战,又要兼顾家庭角色,平衡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牺牲或选择侧重一个角色可能会减少焦虑和抑郁倾向,但我们往往都想要兼顾,这也是我在思考的问题。

 


冷芸博士: 

是的,职场妈妈的挑战非常大。我们可以通过girl helps girl的活动,提供相互帮助和支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面对这些挑战。

 

张涛-深圳-打版师: 

看到有朋友分享了关于女性衣橱整理的项目,这个领域有很大的市场。女性对于衣橱整理和搭配的需求一直很高,如果能够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指导,肯定能吸引很多顾客。

 

爱平-上海-美学教育: 

是的,我也看到了这个机会。我希望能够通过girl helps girl的活动,与其他女性交流,了解她们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分享我的经验和知识。通过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冷芸博士: 

非常好!girl helps girl的活动就是为了这样的目的而设立的,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女性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我鼓励你们积极参与活动,相互支持和学习。祝愿你们在职场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总结:讨论中指出职场妈妈的抑郁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包括职场环境的压力、个人能力的覆盖范围以及家庭角色的平衡等。成员认为女性职场挑战巨大,同时也认识到互相帮助和支持的重要性。girl helps girl的活动被认为是提供相互帮助和资源分享的机会,有望帮助女性共同面对职场挑战并实现自我成长。对于女性衣橱整理项目的讨论引发了市场机会的关注,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指导能吸引更多顾客。大家积极响应冷芸博士的呼吁,希望通过互帮互助实现共同成长和成功。






通勤幸福感

前言:讨论中涉及到年轻职场人对通勤的焦虑和提升幸福感的单品推荐。成员认为通勤路上的枯燥难熬,需要一些能提升幸福感的物品。通勤方式主要包括地铁、公交和骑自行车,不同方式对应不同的需求和考虑因素。


白夜-西安-8群副群主: 

大家晚上好!刚看到一篇关于职场人通勤的文章,觉得很有意思。现在的年轻职场人对通勤真的很焦虑呀!夏季高温来临,大家有没有什么推荐的提升通勤幸福感的单品呢?比如防晒服品牌、防晒霜或者耳机之类的。

 

周一帆-郑州-8群副群主: 

感觉通勤路上的枯燥难熬,确实需要一些能提升幸福感的物品!群里的大家平时都是用哪种方式通勤的呢? 

 

白夜-西安-8群副群主: 

我一般是坐地铁和公交。 

 

周一帆-郑州-8群副群主: 

地铁是最常见的通勤选择。 

 

Steve-杭州-服装小白: 

我一般是坐地铁或骑自行车。 

 

白夜-西安-8群副群主:

骑自行车会很辛苦吗?不怕晒吗? 

 

周一帆-郑州-8群副群主: 

骑自行车,很酷啊。 

 

Steve-杭州-服装小白: 

不会很辛苦的。我通常是在较短的距离骑自行车。夏天骑车的时候会穿抗紫外线的外套。 

 

周一帆-郑州-8群副群主: 

那说明你的通勤距离还比较近,通常在路上看到骑自行车且穿得很时尚的人,我都会不自觉地向他们致以"注目礼"。 

 

小郭-昆明-恩派公益: 

如果距离较近,我会坐公交车;如果距离较远,会打车到地铁口。


总结:讨论中认为年轻职场人对通勤的幸福感值得关注,推荐一些提升幸福感的单品。通勤方式多样,包括地铁、公交和骑自行车,每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需求。骑自行车通勤时可以选择抗紫外线的外套,而地铁和公交通勤则可以考虑其他单品。讨论者们对于骑自行车通勤的人表示欣赏,并向他们致以赞赏。通勤距离的远近也会影响通勤方式的选择。





职场态度变革

前言:讨论中涉及到职场平级化和年轻一代的心态变化。成员认为年轻人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在职场内耗,注重个人需求和价值创造。同时,一些成员认为积蓄和能力是影响个人对待职场平级化的因素。讨论中也提到了对于领导方式的要求和责任心的重要性。


Noon-上海-9群副群主: 

(图片来源:微博@地产八卦男)

大家如何看待目前职场的平级化,这是一种好的职场社会现象吗? 

 

白夜-西安-8群副群主: 

这是普遍现象吗?我觉得这种现象应该还是少数吧。 

 

小艾-上海-学生: 

不太了解,但就我们现在实习来说,确实是,再加上本身也有余地,所以如果待的不开心了就走人,没必要给自己找不痛快,但如果正式工作了,多少还是会顾忌一下的。对职场来说算不算好事不知道,但对于个人来说其实是一件挺好的事,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内耗。

 

Noon-上海-9群副群主: 

其实最近我的身边就发生了一模一样的事情。如果自己家里的积蓄足够多的话,年轻人在面对职场不公平的现象时的确有底气一点,不过也同样有人没有积蓄也非常有底气,因为无欲则刚,你有所求,就会有所困。

 

人的性格会决定一些事情,有的时候不完全因为家里情况或者有没有房贷,当然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职场现象,这样可以良币驱逐劣币,从某些方面来说,我觉得00后和95后更有想法一点,年轻人充满着朝气,这就是希望。如果工作把你压得不再有信仰和梦想,我觉得这对于国家来说也不太好。

 

很多人2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死了,也有人60多岁依然天真,我觉得这种朝气与灵气非常的宝贵,也非常需要运气和环境。

 

阿豆豆-上海-二群副群主: 

文章里的职场平级化倒不见得,但是有话直说是真的!心里不舒服了会把事情明面儿说出来。 

 

Eleven-杭州-买手: 

这和积蓄无关,主要还是能力问题。平级化不是退让,只是沟通上的谦和。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包括原生态家庭+早年求学经验)以及早期的职业生涯(尤其是毕业后前1-2份工作),都将对个人的品性、素养的打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许多人心态是出于崩溃和半崩溃状态的,戾气普遍侧漏。我觉得责任心比任何时候来的重要。90-95后这一波的大部分被保护的太好了。出来做事对分寸的拿捏、同理心、抗击打(尤其是挫折管理这一块),真的需要补上。

 


Icey-上海-商品: 

作为95后,我觉得工作里勇于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想法,不内耗,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确实没有太多经济压力,另外也在于我们更重视自己,相比外界的标准,我们更在意自我的需求,我们在工作中更期待双赢,工作给我们带来成长,我们也在工作中给公司带来价值。另外,我们不是不能接受被批评,而是批评要有方法,而不是盲目指责,所以换句话,也可以说是我们对领导我们的方式变得有要求。

 

Noon-上海-9群副群主: 

其实我觉得是时代变化了的原因,过去父母对我爸妈那一代也非常的严厉严格,但是到我们这一代,就希望得到鼓励与赞美了。职场也一样,年轻人开始不接受过去的职场风气,而变得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了。

 

Icey-上海-商品: 

是的,就像图中说的“骂他敢顶嘴”,既然已经很清楚自己是在骂下属了,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想下,问题是不是出在“骂”这个层面呢? 

 

Eleven-杭州-买手: 

有想法固然不错,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更好。招一个人,不仅是提问题,更是为了解决问题。 

 

Noon-上海-9群副群主: 

是的,企业给你发工资是请你来解决问题的,不是让你来挑剔的,不过批评下属如果还是用骂和人身攻击,这就不能怪年轻的一代不吃这一套了。

有一种沟通方式叫“温和的坚定”,我觉得好有力量,值得学习。

 

Eleven-杭州-买手: 

做错事,该“骂”,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了。毫无依据的“骂”,那可能就是找事。

 

总结:讨论中认为职场平级化是一个好的现象,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和提升个人幸福感。年轻人的态度变化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他们更注重个人需求、表达想法,同时对于领导方式有更高的要求。讨论者们强调了沟通方式的重要性,提倡温和坚定的沟通方式,并强调了责任心和能力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职场发展的重要性。



*以上观点均代表网友个人观点。

不代表本社群与冷芸个人观点。

编辑/排版:张怀楷


冷芸时尚圈周报130 | 中国元素的创新、夏季汉服热潮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