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有巢氏,指事字,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
欧几里得40、“不”与有巢氏,指事字,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
“传统上,根据考察对象范围的不同,把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中学生说。
…考、察、考察,对、对象,范、围、范围,完、全、完全:见《欧几里得39》…
…归、纳、归纳:见《欧几里得38》…
…推、理、推理:见《欧几里得12》…
…归纳推理:见《欧几里得38》…
“完全归纳推理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中学生接着说,“比如38集(《欧几里得38》)说到的三角形。”
“在一个平面内,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锐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钝(dùn)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是全部的三角形,所以,平面内的一切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中学生继续说,“这个例子中,考察对象是‘三角形’,考察范围是‘全部’。考察了全部三角形后,归纳出‘一切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的结论…”
“这是完全归纳推理。”中学生最后说。

“不”是“帝”的特殊异体字。不,甲骨文是由“帝”的甲骨文字形减笔而来的特殊指事字。
“帝”是“缔”的本字,甲骨文“帝”是指事字,字形在“木”(树)上端加一横写成。一横表示在树杈上构筑巢居。
在没有锋利金属工具的巢居时代,不存在凿孔削榫(sǔn)的建筑技术,古人只能利用竹、藤、绳等柔韧材料来系扎、加固连结物。“帝”的简体甲骨文字形将表示系束的圆圈简化成“工”状。
巢(cháo)居的发明,使先民摆脱了选择有限、进退不便的穴居困境,为生存赢得了空前广大的自由空间,使中国的史前文明跃进一大步;而最早缔(dì)枝为巢的部落首领,也由此被先民尊称为“帝”。
将“帝”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束的“工”就成为“不”,即树杈未经缔结构造的原始树杈巢居。缺少防护的原始树居要面临风雨侵袭和坠落的危险,甲骨文中“帝”与“不”的造字思路,显示巢居时代的先民对原始树居不安全居住方式的否定态度。
字义: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
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
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
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
…指事:指以象征性的符号表示意义的造字法。如“上”、“下”…
拓展资料:指事字
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例如「上」、「下」、「凶」……等等。「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一」为界,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置,写成「二」,也就是「上」字;而在横线下面画符号“、”,则是「下」字。
「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ㄩ」代表深坑,中间的「×」符号象征在陷阱里放置的致命的危险物(交叉而置的箭)…


“不完全归纳推理仅考察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中学生说,“比如38集(《欧几里得38》)说到的白天鹅和工资。”
“你看到的都是白天鹅,然后你说‘天鹅都是白色的’,”中学生接着说,“这个例子中,考察对象是‘天鹅’,考察范围是‘你看到的天鹅’。考察了你看到的天鹅后,归纳出结论:天鹅都是白色的。”
“你看到的天鹅是‘天鹅’这类事物的部分对象,”中学生继续说,“这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
“你每月能按时领到工资,然后你说‘工资都是按时发的’,”中学生说,“这个例子中,考察对象是‘工资’,考察范围是‘你的工资’。考察了你的工资后,归纳出结论:工资都是按时发的。”
“你的工资是‘工资’这类事物的部分对象,”中学生最后说,“这也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的词意是‘全部’,”另一位中学生说,“完全归纳推理,顾名思义,就是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后,进行的归纳推理。”
“‘不’表示否定。‘不完全’,意思是‘不是全部’‘缺少部分内容的’,”中学生接着说,“不完全归纳推理,就是考察了(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后,进行的归纳推理。”
“公理系统:公理和以公理为依据,用三段论等逻辑方法推出的定理、推论,共同组成的系统,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最初的公理系统),牛顿力学体系(俗称“经典力学”)。
请看下集《欧几里得41、数学归纳推理,原、原理,公理体系,映象,结、构、结构》”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