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要再“盯”着孩子写作业了,盯出4种非理性情绪,吃力不讨好!

2022-05-30 09:22 作者:天使育儿愈康  | 我要投稿


来自圈圈妈妈的咨询:

 

儿子今年上五年级,从二年级开始,拖拉问题就比较明显,不仅表现在生活中,也表现在学习上。

 

所以我专门抽出时间盯着他写作业,让他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习惯。
 

 

因为后来我发现孩子在写作业过程中,总是悄悄观察我的动静。

 

如果我去干了什么事,他就松懈下来,开始玩自己的,等我到他身边,他赶紧装模作样写作业。

 

他将80%的精力用在怎么对付我,这让我十分恼火,有一次我故意放下话:“如果我再发现你写作业的时候玩,我就把你本子撕了!”

 

 

 

A.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作业做事拖拉,没自制力,多盯几次就好了,谁知道多盯几次,孩子“毁”了。

 

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在盯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因为哪哪都看不顺眼,所以经常唠叨催促孩子?是不是孩子哪里没做好,就忍不住立刻指出来?盯孩子学习做事的时候,我们是批评多还是赞美多?

 

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立能力,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不要死死地“盯”着他。

 

“父母越是关注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就越高,而这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在孩子身上,最终把孩子压垮。”

 


B.警惕孩子的4种非理性情绪

家长在盯孩子写作业时的种种表现,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以下4种类型的“非理性情绪”。

 

 

一、需要被赞赏

孩子在做作业这件事上,也需要被认同。

 

当他们从学习中获得满足和成就感时,他们才会保持学习的热情度,反之就会各种拖拉和应付。

 

而父母盯得太紧,多半是挑孩子毛病,虽然出发点没错,但对孩子来说无时不刻都是一种压制和打击。


 

 

二、过高的自我期待

有一部分家长反过来,喜欢用夸赞式的教育来激励孩子,但是用法欠妥或者说没有灵活根据不同情形来运用。

 

比如说孩子明明没有能力完成一件事,家长却不断鼓励“你可以的,你一定行,再想一想就能想到解决办法”。

 

说实话,没有正确的方法辅助,纯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无异于耍流氓。

 

孩子给自己过高的期待和评价,然而遇到问题却无法解决时,更容易产生心理落差,此时有的孩子就会用拖拉磨蹭这一招来逃避学习和做事。

 

 

 

三、习得性无助

做任何事都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成就感,这很容易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的状态,会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身,放弃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甚至因为重复的失败和惩罚而习惯的听大人摆布,失去独立思考。


 

 

四、过度的依赖

孩子做作业时,家长盯着陪着,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产生依赖性,缺乏自我学习的动力。

 

这样的孩子缺乏自控力,因为他们一直都是处于“他控”的状态,如果没有大人安排好计划和目标,孩子就不知道要做什么,也只有在父母的监督下才能按部就班完成。

 

 


五.针对4种情绪的4个对策

既然找到了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现在要做的就是去解决它,可以分4步走:

 

1、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总是去学习,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给孩子一点休息娱乐的时间。

 

在孩子写完作业后,找到孩子今天表现最好的地方,放大孩子的优点,让他们从中获得满足和开心,这样也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如:在孩子写作业的中间,可以提醒他起来休息一会,写完作业后,找出一个孩子的优点夸赞,哪怕只是作业卷面干净整洁。

 

 

 

2、学会有效赞美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鼓励和赞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比任何方面都重要。

 

例如孩子今天写作业有五分钟没有分心,那么就可以去夸奖孩子:“孩子,你真棒!这次可以认真做作业五分钟,那么下次就能做到八分钟!”

 

孩子面对父母的夸奖,心里会更有底气。这种夸奖比指责的效果好1000倍。

 

 

 

3、不要说“不要”

家长常常会教育孩子说:上课的时候不要乱动;不要吃零食;不要跳来跳去……,但是您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些话不仅不能纠正孩子的行为,而且还对孩子的行为有强化的作用。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韦格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告诉被试者,他们可以想任何事情,就是不要想白熊。结果呢,每位被试者在试着不去想白熊的时候,其实总是在想着它。

 

韦格纳把这个效应称为“讽刺性反弹”,这个实验说明:大脑它会自动过滤“不要”这两个字,只记住你说的不要后面的内容,那么当你越是强调孩子不要做什么时候,反而孩子越会做什么。

 

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自控力的时候,去掉“不要”两个字,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做。

 

 

4、提升自控力阈值

自控是所有大脑活动中耗能量最高的一项,为了保存能量,大脑不愿意给你充足的能量去抵抗诱惑、集中注意力和控制情绪,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小孩子。

 

尤其是对于刚上小学、学习模式转变较大的孩子,要一步步升级,不能上来就要求孩子30分钟内全神贯注完成作业,不要让自控力培养,走向另一个极端。

 

大脑需要多巴胺来感受快乐、驱动学习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家长可以适当设置奖励,来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当然也可以选择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更为全面精准的锻炼大脑,促进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分泌,提升专注力和自控力!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不要再“盯”着孩子写作业了,盯出4种非理性情绪,吃力不讨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