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白露降,盼“三候”
一、今日立秋至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时光似白驹过隙,人间忽已秋。

今天正是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秋天第一个节气。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说文解字》说:“秋,禾谷熟也”,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
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同时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

二、立秋盼“三候”
立秋到了,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结束了,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后面还有“末伏”、“处暑”,朋友们依然出门要小心防晒、预防中暑。
立秋,人们都在盼“三候”如期而至:
一候凉风至,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不同于暑天的熏蒸人的热风。
二候白露降,立秋后5~10天,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出门体温感到颇为清凉。
三候寒蝉鸣,立秋第10~15天,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这是夏蝉们最后的一场“狂欢”了。

三、立秋的相关习俗
1、贴秋膘
立秋民间有“悬秤称人”、“贴秋膘”的习俗,就是以杆秤量人的体重,以此来与立夏时节进行对比,如果瘦了,就要“贴秋膘”了,补回因夏天炎热而减轻的体重。
炎热的夏天对于体重较轻、体质虚弱的人群与老人小孩来说,损耗的元气、营养比正常人更多。
入秋以后天气逐渐转凉,人的食欲大开,胃口转好,正是“贴秋膘”补充营养、调理身体、增强体质、补足精气神的好时机。

2、啃秋
立秋吃西瓜,谓之啃秋,“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
《岁时风俗》记载曰:“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过去,人们会在立秋前一天,把西瓜、蒸茄脯、香糯汤放在院子里晾一晚。立秋当日,合家饮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3、晒秋
晒秋是指百姓把秋天收获的农作物,摊放在房前屋后的平台、空地进行晾晒,方便储存粮食作物,在过冬时不会发霉变质。
“晒秋”是老一辈劳动人民多年的农作物收获经验心得,也是一种特殊的传统民俗文化符号。

4、秋社
中国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则是“秋社”,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聚会。
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的庇佑,让当地风调雨顺、粮食丰产。

四、立秋与养生
1、早起锻炼
早秋时节,秋高气爽,空气清新,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机。适当早起,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踢毽子、做引体向上等轻松平缓的运动,有助于强身健体、养生长寿。

2、进行秋补
立秋后虽然逐渐转凉,但是还没有脱离“暑热”,饮食方面,尽量选择滋阴润燥、生津养阴、补益气血的食物进补身体。
饮食上不可餐餐大鱼大肉,要合理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素,控制脂肪、盐、糖的摄入量,以此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瓜果梨桃等立秋后的应季水果可以吃一些,同时,还可以适当多吃一些丝瓜、黄瓜、冬瓜或苦瓜等,以消除夏季体内暑湿之气。

3、消暑荐饮
立秋过后,雨水日渐减少,天气干燥,草木渐枯,人自感燥。这时多饮茶,可清热消疲,消食解腻,提高抵抗力。
日常适宜多饮用乌龙茶、红茶,常喝具有提神消疲、消食解腻、消炎消肿、清热降火、解暑的功效。

今日话题:你那里天气转凉了吗?有喝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