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第十九节 共产主义制度的特征
第十九节 共产主义制度的特征
我们看到,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必然要崩溃(而且现在它正在我们面前崩溃)。它之所以要崩溃是因为它有两个基本矛盾:一方面是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它导致了竞争、危机和战争;另一方面是社会的阶级性,社会的一部分人同社会的另一部分人处于、而且也不能不处于势不两立的敌对状态(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社会是一部结构很糟的机器,其中的一部分经常紧扣着另一部分(参看第十三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所以这部机器迟早不可避免地要毁掉。
显然,新社会应当是这样的一种社会,它的结构将比资本主义坚固得多,既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会把资本主义炸得粉碎,那么在这个资本主义的废墟上,必然出现的,是一个没有旧社会所固有的那些矛盾的社会。就是说,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应当有以下几点:
它应当是有组织的社会:它不应当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私人企业主的竞争、战争和危机;
它应当是无阶级的社会,它不应当是由互相永远敌对的两部分人组成,它不能是一个阶级剥削另一个阶级的社会。
而这样的无阶级的和全部生产是有组织的社会,只可能是协作的、劳动的、共产主义的社会。
我们现在比较详细地研究一下这个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础应当是生产资料和流通手段的公有制。这就是说,机器、装备、机车、轮船、厂房、仓库、大粮仓、矿山、电报、电话、土地和耕畜——这一切都归社会占有。不是个别资本家,不是个别财团占有这些资料,而是全社会占有。全社会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甚至不是一个阶级是占有者,而是组成社会的所有的人都是占有者。在这种条件下,社会变为巨大的劳动协作组合。这里没有任何生产的分散和任何无政府状态。相反地,正是在这种制度下,全部生产都是有组织的生产,其中任何一个企业也不会同另一个企业进行斗争和竞争,因为一切工厂、矿山和其他设施在这里好像是一个包括全部国民经济的全民大工厂下面设的分厂。不用说,这种巨大的组织要有共同的生产计划。如果所有工厂和整个农业都成为一个巨大的劳动组合,自然在这里一切都应当计算好:不同工业部门之间的劳动力怎样分配,它们需要生产什么产品和生产多少,技术力量往哪里使用,等等,——这一切都需要预先,哪怕是大体上计算好,并按照这种计算行动。正是在这一点上表现出共产主义生产的组织性。没有共同的计划和共同的领导,没有准确的统计和计算,就没有任何组织。在共产主义制度下,这样的计划是有的。
但是,只有组织性是不够的。这里问题的实质还在于这个组织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协作组织。除了组织性以外,共产主义制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消灭剥削,它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要知道,也可以设想生产是按照这样的方式组织的:少数资本家占有一切,然而是共同占有的;生产是有组织的,资本家同资本家不角逐、不竞争,而是共同地从变为半奴隶的工人身上榨取剩余劳动。这里有组织,但是也有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这里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但这只是一个阶级,即剥削阶级的公有制。因此这决不是共产主义,尽管这里也有生产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可能只消除了一个基本矛盾: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但是,它却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另一个基本矛盾:社会划分为两个斗争的部分;阶级斗争还更加尖锐化。这个社会只是在一个方面是有组织的;但是它在另一方面,即在阶级是彻底分裂的。共产主义不仅组织生产,而且要把人们从一些人压迫另一些人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它在自己的各个方面都是有组织的。
共产主义生产的协作性质还表现在对这种生产进行组织的一切细节上。例如,在共产主义制度下,不会有永久不变的工厂管理者或一辈子从事某一种劳动的人。要知道,现在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是皮鞋匠,那他就一辈子缝制鞋子,除了鞋楦,他什么也看不到;如果这是一个烤大馅饼的人,那他就一辈子烤大馅饼;如果这个人是工厂厂长,那他就总是在进行管理和发号施令;如果他是一个普通工人,他就一辈子执行别人的吩咐和安排。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没有任何诸如此类的现象。在这里,所有的人都受过多方面的教育并熟悉各种生产:今天我做管理工作,计算下一个月需要生产多少毡靴或长圆形白面包;明天我在肥皂厂作工,过一星期,可能在公共温室工作,再过三天,可能在电站工作。当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受到应有的教育的时候,这将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