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千古风流人物之李商隐

2023-06-11 11:30 作者:狗子敏  | 我要投稿


在晚唐,有一位饱受争议的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颠沛流离。挣扎于党争的夹缝,在恩主与岳父家的对立关系中进退维谷,直至潦倒而死。--李商隐

壹:知遇之恩

      约公元813年,李商隐出生于获嘉县县衙,父亲李嗣额手称庆,“商隐”之名取义于秦末汉初之际,隐于商山的四位高士,即后世所谓“商山四皓”,四人因张良之荐出来辅佐汉高祖的太子安定储位,李嗣取子商隐是希望他如四皓待时而出,成为帝王之佐。公元815年,李嗣被聘请为浙东观察使幕僚,李商隐便随父李嗣离乡赴浙。不到十岁,李嗣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通过“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这期间,李商隐回家乡荥阳曾从一位学问极好又入过太学的堂叔受经习文,因家父病重,堂叔遵循孝道从太学退学二十年如一日的照顾父亲。在堂叔的教习下,李商隐熟读儒家经典和史部书籍,学写古文古诗,练习书法,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即《才论》、《圣论》而得名。堂叔于不惑之年去世,但在堂叔的传统儒家教育使他树立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念,李商隐后来有四句诗很鲜明而凝练地表达了这一理想。他向那些因忌才而造谣中伤他的人说我的心里永远装着一叶扁舟想要翩然于江湖之上,但是那要等我做出一番伟业,为大唐中兴耗尽心血熬白头发之后,你们万分留恋的权位,在我看来不过是腐鼠滋味罢了,而要实现这一理想只有入仕。于是他来到了东都洛阳。

《安定城楼》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投文献诗,以文会友,李商隐拿着自己的得意文章拜谒洛阳的贵人名士,并受到十年前做过宰相的行政长官令狐楚的青睐,这时的令狐楚已年过六旬,是个极爱才又极会用人的好官。怜惜李商隐的令狐楚让他和他的儿子令狐绹一起读书并亲授他们骈文写作。在洛阳,除令狐楚外,他还认识了白居易,58岁的白居易称病东归回洛阳定居,晚年的白居易极为欣赏李商隐的诗,往往自叹不如,二人几乎成了忘年交并授予其《白氏六贴》。


贰:长安花落

      公元830年初,李商隐跟随令狐楚来到郓州在天平军幕府任职,期间令狐楚悉心教导同时也让他代笔起草过一些公文信函,这年岁末,令狐楚邀请李商隐与自己一道入京朝集,并且还给了他一个郓州乡贡的名额让他来年参加礼部的春闱。公元830年春,李商隐信心满满初入科场,但却连续三年名落孙山。期间,李商隐遇见了初恋柳枝,柳枝是商人的女儿,天真浪漫、音乐造诣很高,李商隐的堂兄李让山住在柳枝家附近,两人便精心策划让李让山在柳枝家外高声朗读起李商隐早期的作品《燕台诗》,全篇由春夏秋冬四章组成,抒发主人公一年四季对女子的相思之情。柳枝便被此诗吸引并约定三天之后小聚,但是李商隐却以追丢失的行李而失约。等不到人的柳枝姑娘最终被某官僚娶走做了妾。

《柳枝五首》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

其一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其二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其三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其四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其五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后来。令狐楚被调回朝廷任职,白衣的李商隐失去了幕府巡官的身份,后经人介绍,做了节度使崔戎的幕僚,对于这时的李商隐来说,一份有薪俸的差事,无异于雪中送炭,但是没过多久崔戎病逝,成立不久的幕府也随之瓦解。公元835年,李商隐再次赴京赶考,却再次名落孙山。这一年发生了一件震撼朝野、威胁国家社稷的大事即“甘露之变”。这件事给李商隐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使他从个人苦闷困厄中挣脱陷入对唐朝命运的担忧,期间他创作了语言庄重严谨的《有感二首》。

        公元836年,李商隐参加进士科考试仍榜上无名、铩羽而归,临行前,给时任左拾遗的好友令狐绹写了一封宣泄自己牢骚、批判当今社会的信,令狐绹决定出手相助,第二年,李商隐终于进士及第了。公元837年,进士及第后的李商隐被令狐楚叫到了汉中,甘露之变后因厌恶宦官擅权,令狐楚被调任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这时他已病入膏肓。11月,令狐楚卒于汉中官舍。失望落寞之际,李商隐在长安会见了自己同年进士的好友韩瞻,此时的韩瞻已经做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乘龙快婿,正值春风得意之时,经韩瞻的介绍,王茂元给李商隐送来了聘书请他出任府中的秘书,为生活发愁的李商隐便欣然答应了王茂元的应聘。韩瞻的极力推荐以及王茂元本就是个爱才之人,李商隐在府中受到厚待并娶了王茂元的女儿,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也是《无题》系列诗篇创作的源泉。但此时,李商隐“忘恩负义”的说法在长安刮起了一阵风,当时牛李党争已经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牛僧孺一党),而王茂元属于李党(李德裕一党)。李商隐在不知不觉中做了李党的人,而对他有栽培之恩的令狐家属牛党,这对于牛党人士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李商隐触犯了政治斗争中最忌讳的潜规则,这也注定了自己一生坎坷。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帏。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叁:凌云寸心

        自从李商隐和王茂元的女儿结婚以后,李商隐的仕途就蒙上了一层阴影,唐朝考试有常举和制举,考进士是常举,制举就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设置的考试,考上即为天子的门生。公元839年,唐文宗开春四年春,李商隐再次作别了妻子,来到长安参加吏部考试,虽然知道吏部有些官员对自己有成见,但他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了京城,这次不做希望的应试反倒通过了,还被授予了秘书省校书郎之职,虽然官阶甚低,仅为正九品上阶,但却是个好差事。可在此位置上工作了几个月,突然吏部来了调令,让他去河南道弘农县(今河南灵宝)任县尉,李商隐感觉到这恐怕还是那股压制自己的势力在作祟,县尉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治安和抓捕盗贼,事务琐碎而繁杂,作为文官的李商隐为了生机和仕途也只能勉强答应下来,在弘农县工作一段时间后,李商隐了解到那些抓来的囚徒实际上都是交不出官府沉重的赋税和还不起高利贷的人,他难过许久,庙堂官员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民间百姓却穷困潦倒。里李商隐对待赋税未完,或因其他事触犯官府而并无大罪的刑徒,往往会手下留情,每天傍晚县衙清点犯人,他在执行时总是能宽则宽,能放则放,对此受到上司的责罚,这使他身心俱疲,因此决定辞职离去。

        回到长安后,李商隐在城南约二十里的樊川找了一处房舍决定把母亲和妻子都接到长安,也是从这个开始,他启用了新的名号樊南生。公元840年正月,唐文宗驾崩,由于没有子嗣,宫中哥派势力围绕皇位展开了一场血腥的争斗。为了悼念唐文宗也为了抒发内心的不解,便写了《咏史》,虽然他知道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但当时唐文宗很有雄心壮志,可惜被家奴所制抑郁而王,所以他无法解释国家为何会走向衰败:

《咏史》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咏史》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公元840年,李商隐把母亲和妻子一起接到长安,同时也忙着自己的从调之事,公元842年春,李商隐以卸任弘农尉的身份通过了吏部的考试,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属正九品下阶,这是他第二次进入秘书省,这年冬,李商隐母亲病逝,按唐朝制度,官员父母亡故,一律离职守丧(丁忧)三年,期满可以官复原职,这是任何人不得例外的事。此时,唐武宗当权重用李德裕,本可以仗着丈人家的势力更进一步,丁忧让李商隐失去了这个机会。丁忧结束,随着唐宣宗的上台,李党迅速失势。在其守丧期间,又发生一件悲痛的大事,公元843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逝世,儿子刘稹拥兵自重,要挟朝廷让自己世袭父亲的职位,如此蔑视朝廷的行为,自然不会被允许,战争在所难免,此时王茂元作为李党的股肱之臣被调往前线,王茂元到任后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武宗昭命给刘稹写劝戒信,但最终还是发生了战争,同年五月,朝廷正式下达围剿诏令,可是很多军队没有王茂元那么积极,都在旁边采取观望态势,与刘稹交战的主力都是王茂元的部下,这对于年迈的老将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压力,经此几战,王茂元的身体一落千丈,不久就在军营中病逝。

        公元845年,李商隐为母守丧期满,按规定重回秘书省任正字之职,一来二去,已到中年的李商隐发现自己对官场中的许多事实在是很隔阂。面对如此浪费生命的工作,李商隐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借爱情写官场。李商隐找到了“无题”这种形式来获取更大的创作空间,于是便用这种形式抒写爱情,以至于在后世不少读者心中,李商隐成了一个一个专擅讴歌爱情的诗人。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

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其二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公元846年,渴望长生不老的唐武宗,因常年吞噬丹药暴毙而亡,由于死的突然,事先并没有安排好继位者,按惯例,王朝高层进行了一番打斗,最后即位的是韬光养晦数十年,一向被误以为弱智的皇太叔李忱即后来的唐宣宗。在宦官的拥立下,宣宗上台后,李党之人纷纷被贬,而牛党之人则重返朝堂。在这场人事巨变之前,李商隐在秘书省已经被孤立,巨变之后更难立足,任你有五彩生花的妙笔,任你有致君尧舜的赤诚,在这篇腐烂的泥沼里,也画不出万里绿荷。

     《哭李商隐》

[作者] 崔珏 [朝代] 唐

其一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其二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肆:锦瑟哀弦

        公元847年,李商隐接受了李党被贬官员郑亚的邀请做了幕僚,开始了他的漂泊生活。唐宣宗上台后全然不提李德裕的功劳,大肆贬黜李党一派,虽然理性上李商隐应该说服自己与令狐绹恢复旧交,但是情感上却为李党不平。李商隐没有按权势大小和现实利弊来决定自己的政治态度,相反,他把同情和支持给了李党。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初夏时分,李商隐一行来到桂州,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幕府还没开张,郑亚又接到新的调令,级别降低,地方更远,而且催的很急,不容延误,表面堂皇庄严的朝廷,竟如此残酷无情,李商隐连做幕僚的机会都没有,无奈只能从水路北返,辗转前往长安,一路上李商隐被黔南的风景吸引,置身于这篇世外桃源之中,功名仕进之心似乎不再那么重要,他心底只有一个念头将这种美好和自己的妻子分享,这一天,李商隐路过巴蜀,恰逢大雨,夜宿师时分聆听雨声,倍感孤寂,便作了一首《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公元848年深秋,一路风尘仆仆的李商隐终于回到了长安,见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妻子,也终于实现了“夜来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的美好预想。回到长安的生活,对李商隐来说是难得的,这一年,他和家人团聚,尽享天伦之乐,但是现实的骨感,让他不得不向生活低头,一家人的生计问题,才是自己这个为人夫、为人父者唯一应该操心的事情,当年“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豪情壮志在今日李只能徒增一笑罢了。公元849年腊月,李德裕在崖州辨所凄凉病逝,翌年十月,令狐绹拜相,长达四十年德牛李党争也即将宣告结束。这段时间迫于生计,李商隐给令狐绹呈了不少诗文,文中自然少不了谦卑德恭维,与婉转德陈情,但令狐绹却只是虚与委蛇,不肯真的施以援手。

        这时期,徐州武宁军发生兵变,朝廷委派卢弘正前往平乱,并且接管军务,就在李商隐为生活发愁的时候,接到了卢弘正的聘书,卢弘正是李商隐的远亲,因为这次调动急需用人,所以特地回长安,处于爱才和帮扶的心里,聘请李商隐为自己的幕府判官。然而此去徐州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遗憾,经过一年多忙碌的平乱和安抚工作,身体羸弱的卢弘正病倒了,不久在汴州(今河南开封)逝世。公元851年暮春,李商隐风尘仆仆回到长安,回到家发现妻子王氏已于几日前病故,没想到仅分开一年,夫妻二人竟成了永别,置身家中,妻子身影仿佛昨日,想起十年前在泾州的新婚之夜,那时妻子多么的无忧无虑而嫁给自己后却一直在受苦,他努力要给妻子挣一份体面的生活,为此聚少离多,而这代价只换来沦为幕僚,这些年来除了无尽的酸楚,除了一些华而不实的诗篇和一些同样华而不实的思恋竟未给过妻子分毫,将妻子的灵柩安葬后,李商隐作了一首诗来倾吐心中的孤独和期盼,在妻子短暂的一生里,总是忘我地勤俭持家,默默承受着流离贫困之苦,像春蚕一样,吐尽生命中的最后一缕丝。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平复悲伤,李商隐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做那就是挣钱养家,子女年幼,自己也赋闲在家,必须得找一个维持生计的依托。这年秋天,升任为东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他以三十五万钱为聘邀请李商隐为他幕府中的掌书记,他再次动身,随柳仲郢去了梓州(今四川三台县),谁知这一去便是五年之久。公元855年年底,朝廷调柳仲郢回京任吏部侍郎,半辈子的幕僚生活终于结束了,李商隐心中有些失落也有些解脱,次年春天,他回到了长安,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儿女,孱弱的病体让李商隐倍感烦闷,入秋后,他决定去城南乐游原[ 乐游原:唐代长安城的最高点为登高览胜的佳地。]散散心,看着眼前的美景,李商隐颇为伤感,将景与情相连作了一首诗。

《乐游原 / 登乐游原》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文人,李商隐渴望为国效力,但时代和社会没有给他机会。公元858年,李商隐在荥阳的家中病故,家人收拾他的床铺时,发现一张泪痕斑斑的纸,上面写着一首不知何时完成的,连题目也没有的七律诗。

《锦瑟》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本文整理于腾讯视频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第一季李商隐



1. 甘露之变: 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势力开始坐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军并且成为定制,从此宦官势力变得不可抑制。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唐敬宗被宦官刘克明杀害,另一宦官王守澄立文宗为帝。文宗向来不满宦官专权,大臣李训、郑注知道文宗有反抗之心,便与文宗密谋诛灭宦官。李、郑二人是因为王守澄的引荐而得以进入朝廷任高职,文宗认为与二人谋事不易引起宦官们的警觉。当时,外人仅知道李、郑二人倚仗宦官擅作威福,却不知道二人原来与文宗另有密谋。太和九年,文宗以李训之谋,杖杀曾参与杀害唐宪宗的宦官陈弘志,不久又以李、郑之谋赐王守澄死。虽然李、郑二人的共同目标是消除宦官专权,但二人开始争功,发展成势不两立的局面。九月李训升为宰相,同时把郑注派到外地任凤翔节度使,表面上是作为助援,内里却另有打算,如果清除宦官的计划成功,下一目标便是郑注。

2. 唐文宗:唐文宗李昂(809年11月20日―840年2月10日),原名李涵,唐朝第十五位皇帝(826―840年在位),唐穆宗李恒次子,母为贞献皇后萧氏。李昂为人恭俭儒雅,博通群书。长庆元年(821年),封为江王。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即位为帝,年仅十八岁。在位初年,励精求治,放出宫女三千余人,释放五坊鹰犬,并省冗员,重用宠臣李训、郑注等人,发动甘露之变,企图消灭宦官势力,事败后遭到软禁。开成五年(840年),李昂抑郁而终,享年三十二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葬于章陵。

3.《哭李商隐》:《哭李商隐》是唐代诗人崔珏的组诗作品,共二首。第一首诗表达对亡友李商隐的深切悼念,同时赞叹其文学奇才,感慨其不幸的命运遭遇;第二首诗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又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全诗行文酣畅,情辞并茂,作者对友人深挚的哀悼之意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千古风流人物之李商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