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设定构造5 时代(下)
先前我们简单设定了大神时代、圣人时代和王制时代,现在我们进入一统时代。一统时代与仙道时代的区别没有先前三个时代那么大,它更近似于一个时代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如果以一统时代与仙道时代的区别去看先前的时代,则三皇与五帝分别为两个时代,夏商和周秦为两个时代。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去分呢?只是因为一统时代已然接近我们关注的仙道时代,必须慎重对待它,因此将其单列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一统不是说统一,而是说天下只有一(个)统。古人讨伐了前朝并不会将其赶尽杀绝,而是给一块封地允许其保留传统。周时夏商后人都有封地,这就是三统。而进入一统时代后,天道已将神灵彻底压制到历史或幽冥中去,天下
仅
剩天道与遵奉天道的王朝。这便是此处一统的意思。 一统时代我们截取秦至唐这段时期。为什么?我们不妨借游戏一思。20年前游戏界有国产双剑——轩辕剑与仙剑。非常值得玩味的是,两者对于时代背景的设定几乎是截然分开的:轩辕剑总是在唐以前,而仙剑则在唐以后。仙剑的时代设定属于武侠的老传统。可是轩辕剑呢?这两个系列作品的不同,到底在反应这两个时代的什么差异? 我的回答是历史。轩辕剑的主角必然在参与着历史的塑造。在这里首先重要的是历史大势必然在我显明的意识中占据一席之地。历史传承构成着我之存在的不可逃避的负荷。我之出身并非纯洁无瑕或微不足道,它是有明确的
传承渊源
的,比如墨家弟子,比如陈国最后一位皇子,比如自极西王庭前来求取王道之人。它纠缠着我,形塑着我,激发着我,让我从特定的角度参与道路的斗争,为自己背后的
政治
势力谋取新的命运。 因此,这就绝然不同于仙侠作品中的主角总是出身于一些无政治影响力的地方,或者那仅仅只是背景。他的起点是自由的——充其量是会被祖辈之间的纠葛影响——于是只能通过为国为民来为自己的行为赋予最终意义。甚至为国为民还不够大,还需要更加巨大的世界、三界六道、宇宙、诸天万界才能够提供那种足以让人站立住的森然压力,让人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有根的。这就仿佛在说:我是一个浮沉于红尘中的尘埃,而江湖没有为我指示出理应流向的大海…… 因此我们如何去定位一统时代与仙道时代的差别?当然,差异的产生首先是因为后世人们的晋升途径被极大地拓宽了。庶民也可以走上高峰。换成小说设定就是道祖开创了所有人皆可修炼的体系这样的。而从时代设定上说就是,神退隐后,其道之义虽然还在世代相传,但也逐渐空洞化。一统时代,尤其是晋以前,还有神代残余下来的义,还有王道。但义逐渐僵化成理,由一种自我实现的标杆转化为因事施用的理式。于是专注于悟道的仙道开始崛起,最终成为一个时代。仙道时代人们只能尝试在理之下争取出一点人的情感。这就划分出了大义与私情分别对应天下与个人的两个层次,并且只剩下这两个层次。剩下的问题是如何做好取舍。 通过这两个时代的基本风貌来划定界限之后,我们开始正式探讨一统时代。 首先神力,已经完全消失了。不过也可以像仙剑一样设定个女娲后人继续行使神力,又或者有些保留原始风味的族群中仍存有神使。至于在天道授意下出现的,以凡人朝廷为蓝本建构的的神明们,还是与人一样使用灵力/仙力吧。 不过,神力仅仅只是不能直接使用。鬼神依然愿意帮助那些为文明筑基之人迈向巅峰,比如建国者、诗人、赴死者。这些人撑起了一个时代的脊梁,为一个时代赋型,暗合神力之原理,可得鬼神暗中相助。 暗中有神力的支持,在天道一统的时代下,这就呈现为天命之力。“思之又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
气
之极也。”在一统时代里,鬼神被奠基在天道之中,由天道以天命之力的形式分发给合适的人。天命之力不是气运。因为天命之力不是可以直接操控的力量,也不可以始终保持发动。它仅仅是一种特殊的
状态
或境界,在这种状态下力量可以打通壁垒、突破极限,就好像遮天的神禁一样。而既然眼下天命之力必须通过天道进行分发,那么这种状态就被限定到为天下、大义而斗争之时。或者如我在规定基本风貌时说的,从代代相传的道义中进入稽古维度,也可以继承一些传承下来的天命之力。天命可以以秘传的方式继承。 一统时代最为重要的建构莫过于统一王朝。而如果试图在修仙世界中建立起国家的话,私以为将国家本身神秘化是一条可能的出路。我并不是在说仙凡二元的凡人王朝,也不是在说“国家是最大的暴力机构,因此地位越高实力必须越强”这种混乱时期才允许的结构。当然,读者或许喜欢的就是“一个人打败tmd整个世界”提供的爽感,因此设定一个凌驾于个体之上的国家大抵是吃力不讨好。但需要知道的是,必要的限制反而能更大程度地开发出一片可能空间。合适的限制(设定)是想象腾飞的台阶。 说回来,国家本身的神秘化靠的就是天命之力(天下,神器也)。我们不可能期待所有上任的官员都具有强大的修为,因此必须想一个办法让官员可以
借
力。可以这样去设定,官印的力量来自皇权。但不是以远程能量传输的方式,而是以原型投影的方式借得强大的力量,并以当地灵脉作为能量支持。而皇权的力量来自王朝建立这一天命事件,是开国皇帝超越时间伟力的投射以及神器中一路传承至今的各代之天命。这其实就是模仿圣人时代圣人制型后人取用的模式。这样一来,我们就把官员的实力与儒家境界解绑了。维护住彼此的本质,和而不同,我认为这很重要。 天命之力的投射是一种方式。但像军队这些的怎么办呢?总不能全靠皇权投射力量吧。军队走炼体的路子。但炼体并不是说像仙道境界体系里面有一个分支或者一个维度是炼体。仙道体系,或者整个所谓的境界体系说到底重视的是境界的提升,说白了就是意识或灵魂层次的提升。但身体,或者说体魄,这个魄本身强烈的,随时可能突破魂之制的生命力并没有得到释放。 “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炼体不能片面地局限在只是提升身体强度。体可以与魄乃至形这些概念联系起来。如果说魂具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宁静、和谐,那么魄完全可以主爆发、裁断,同时形主韧性。境界体系与灵力总是个体的:高天之仙无处借力。为了与之抗衡,炼体的深度开发可以试着与大地相连,汲取大地深处积蕴着的震动之势,由此炼体需要增强的就是传导力、承载力、集中力。或者直接设定魄力这个概念,主裁决、刑杀。(革新) 国家其它形式可资利用的力量,还有王制时代中提过的仪式。天道与人心相通。人心之情是世界祭仪(经济基础)的燃料。皇帝可以利用国家仪式引出世界祭仪中庞大的灵力,调和气候,抚慰人心,甚至在战争中搞一记核爆。前提是,他还有民心可用。 如果到了仙道时代,也可以用更直接一点的方式。说到底仙道时代最大的资源是什么?不是自然资源,不是守着那几亩药田,而就是人本身。修士力量的增长是惊人的,仙道体系是可普及的,这其实就为把人本身资源化提供了可能。对于官方来说,只要为寒门学子提供
入道之种
,并借此灌入一定灵力帮助他们跨过最初的阶段,剩下的就是像收税一样按时收割灵力。相当于官方借给个人必要的工具,参与开发人身体中潜藏的力量。某种意义上这能吸引大量没有上升渠道的平民,很符合官方反贵族的利益。只是这种理念恐怕仙道时代的人难以接受。 说完神力的相关对象后,我们讨论一统时代的一个重大事件——佛教传入。 佛教的传入直接导致了仙道时代诸境界体系的产生。原先大家并不追求一种此岸彼岸截然分开的境界,也不会觉得有存储气、灵力的必要。但佛教首次把个人的存在凸显出来,或者说,人人皆有平等之性,因而彼此独立,关系只是附加之物。宗教大抵如此。 人是天地结构的集中体现,人之一身中内蕴天地之关窍,也即人是万物之灵。这是传统的理解(其实是以圣人为尺度为人这个概念提供深度)。但佛教以根尘重新定义了孔窍的意义,身体又被贬为无灵性的肉的集合,以此凸显意识的纯净性(以众生的平均水平为标准)。受此影响,与物感应的灵之能力转化为控制万物的灵力,存储于与物分别,超然物上的人体内。人从通路变成了集合。这就在最基础的力量理解上为仙道时代做好了准备。 然后,境界问题。境界体系的建成是一个内在化进程。外丹术继承着圣人时代制型的理念:真正重要的不是丹的各种功用,而是炼丹过程中人随着丹的完成一同达到完满,就好像劳动既改造着世界也改造着人一样。并且丹本身就象征着人与世界的和谐,人可以在丹中发现自己的圆满。这也是灵的本质。炼丹是一种技艺,也是一种认知方法,它本身考察的是纯熟度与认识深度,亦即一种与物的亲密性,本身不应该有境界的划分。但在境界体系中这些都被撇下。只要虚心静坐,人与自然的关联就会恢复。用修仙的话说就是灵根成长,灵力修炼有成。(其实这只是反证了圣教的固化,道义不再能树立标杆,激动人心。) 不过佛教同时提供了什么呢?提供了一种人人皆可修炼的可能性。(这放在圣人时代说不定会被打成教唆神人杂处。)只有到了这个时代,普通人才真正有了翻身的凭仗。这才为仙道时代中小人物也可以走向高峰奠定基础。至于法力与信仰之力这种人情之能量的变式,我就不赘述了。 最后简单讨论一下灵力吧。灵力自始至终都是灵根中源涌出的力量,本就来自元婴境界的玄牝之门。并不是修炼到高深境界元婴才出现,而是到了高深境界时人才回归真我,元婴显现。而在这个过程中,元婴始终存在于灵根内部,以灵力源的形态隐藏自身。如果愿意把灵力与神力联系起来,或许可以设定为:使用灵力者皆是天道之神使。在天道一统的条件下,至大无外的天道和谐了一切不可认识的东西,这才允许灵力无所不通,灵觉无所不及。仙道之所以无畏,难道不是因为此吗? 一统时代就讲这么多。主要还是考虑国家建立与为仙道奠基的问题。而仙道时代的设定我在之前的设定文章中已经给过了,写这篇时代设定的目的则是为了让这些设定扎根于历史,便于寻求新的可能性。只有回到事物刚刚被建立起来之时,我们才能审视其究竟凸显了什么又放弃了什么,事物对今人来说才不是“天然如此”。这也是越古老越强的一种解释——不是古的强,而是新人在古老之中寻得了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