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夜爆火的博主带来的启示:当心成长的诅咒

2023-03-06 21:29 作者:清醒梦游  | 我要投稿

某个短视频博主突然爆火的新闻大家都看过太多了,但是最近有一位让我特别感动。


可能你也看到过,「打工仔小张」短时间涨粉百万,还得到央视的点名。


她出圈是从一条《如何坐高铁》开始的,视频里颗粒度非常细致地讲解了坐高铁的全流程,像是怎么取票,怎么找到自己的车厢、座位。


视频底下有条点赞非常高的评论说:“没出过县的高中生真的需要这种科普视频。”


在这条视频爆火之后,她又拍了更多《如何如何》系列视频,像是“怎么坐飞机”、“怎么坐地铁”、“怎么去医院看病”、“如何去麦当劳星巴克”……


作为内容创作者,我是极其感动的,而且也得到了非常多的启发。



01  

发现自己身上「成长的诅咒」


大多数人看到这样的选题,可能第一反应会是“这还用教?”


这其实就是我常说的「成长的诅咒」,也就是你对于一件事太过熟悉,以至于很难想象完全不了解这件事时是什么状态,也就很难对不懂这件事的人有同理心。


想要激活同理心,可以问问自己:我上一次在陌生环境里彷徨无措的体验是什么样的?


如果有一个时光机,能够带我们回到第一次坐地铁,看着面对售票机器彷徨无措的自己;或是第一次去医院,感受自己被不太友好的护士要求去另一个窗口排队时的尴尬,也许就不会轻易质疑这种常识分享的价值。


在那个彷徨的当下,如果有人能够友善细致地告诉我们怎么做,那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事情。


不过因为我们一直在成长,已经过了关注这些信息的阶段,就会更容易忽视这阶段的需求。


我们会天然地觉得,早就知道、做到的事情,是比较“初级”的,就像玩游戏时新手村里的怪。


但人生的这场成长游戏,没有绝对的高级初级,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时区,以不同的节奏成长着,也许你五年前领悟的事情,别人最近几天才悟到;但是反过来,对方几年前就熟知的事情,可能你也是刚刚才知道。


就像是有的人先学采矿,有的人先学裁缝,去到对方的领域时,都会回到新手阶段。


你认为的常识,也许是对别人影响深远的新知。


当我们破除“常识与新知”、“高级与初级”的分别心,克服「成长的诅咒」,不仅能在与人沟通时更有温度,还能拓宽自己内容分享的边界。



02 

更新自我身份认同


克服「成长的诅咒」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自我认同的挑战。


 有些人会主动地选择「隔离」跟自己曾经的状态相似的人。


这通常是因为对曾经什么都不懂的自己无法接纳,在懂了之后想要划分界限,认为自己现在已经不一样了。


就像各种行业的“黑话”,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区隔人群,把不懂这套语言体系的人筛选掉。


这么做的积极面是提升沟通效率,用一个简单的概念来代替一大段内容,消极面就是会形成歧视,准入门槛会随着黑话的数量和内涵的深奥不断提升。


在这里不讨论它好还是不好,关键是这个身份认同,确确实实会带来改变的阻碍。


特别是在需要克服自卑感的时候,贬低他人会是一个特别快速直接获得优越感的方式。


它会成为一个惯性,更优先地注意到别人不懂的地方,来提醒自己已经过了这种状态。


如果觉察到自己有这样的倾向,也不需要自我否定,毕竟它是有效的,曾经帮助自己应对自卑的,只是可以开始切换到新的模式,超越这份自卑感。


帮助他人从不懂到懂,就是一种同时帮助双方超越自卑感的方式。



03

打破“众所周知”误区


另一个阻碍我们克服「成长的诅咒」的是环境。


大多数人感受不到常识分享的价值,也说明了大家身处在一个很幸福的信息环境里,会认为这些信息“众所周知”。


就像淘宝2018在央视春晚投广告一样,本来预计流量大概会是前一年双十一的3倍,结果超过了15倍。这也导致客服的电话被打爆,有意思的是其中一个特别集中的问题:不知道自己的地址要怎么填。他们只知道自己在哪个村和哪个省,但是不知道在哪个市。


所以我对媒体人沈帅波的一句话印象很深:“在中国,再众所周知的事情,都起码有一个亿的人不知道,而大多数时候,是十个亿的人都不知道。”


其实不需要是乡村,哪怕是我们身边的人,也很可能卡在你已经非常熟悉觉得众所周知的地方。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获得的背景知识会有巨大的不同,不同的背景知识又会让新知的吸收效率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同样是坐高铁,从小就跟着父母到处跑,积累的背景知识量自然是更充分的,而从刚有高铁就需要出差,体验过各种出错的人,也会攒下很多“失败经验”,这也是让他能流畅入座的重要支撑。


而没有这些体验的人,哪怕曾经坐过高铁,在遇到新的卡点时可能也会彷徨,像是身份证遗失要怎么办、错过班次怎么办。


哪怕你只是在沟通、表达时,多一分觉察,看见曾经彷徨无措的自己,用你已经走出迷雾的经验,帮他们突破关键的卡点。



04

改写“什么内容有价值”的认知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打工仔小张带来的最大启示,在于提醒我们重新审视什么内容是有价值的。


过去我们接受的观点,像是“不要讲废话”、“要提高信息密度”,可能需要在新的时代和场景里被改写。


就像小张在视频里带着一点腼腆说的:


 “虽然感觉好像没有人要看这个,但是万一有人需要呢。”


这个万一,已变成了数百万。



一夜爆火的博主带来的启示:当心成长的诅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