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国乱局的开端,黄巾起义的爆发和落幕

2023-07-11 09:14 作者:史唠客  | 我要投稿

三国张氏家族之巨鹿张氏

籍贯:巨鹿郡

代表人物:张角、张宝、张梁

上期说黄巾起义计划泄露后,官府下令通缉张角。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张角不得不迅速通知各方,提前举事。于是,太平道的信徒们在一夜之间化身为起义军,潜伏在各地,攻占州府,诛杀长吏,这一行动震动了整个天下。起义者们都以头裹黄巾作为标识,以顺应所谓的“黄天”之命,因此被称为黄巾军。头裹黄巾的标识还有另一个作用,即避免误伤同伙。起初的黄巾军表现出勇猛的作战能力,绝非乌合之众。

张角发动起义时,不仅依托宗教,还依靠着他的家族。张角自称为“天公将军”,他的两个弟弟张宝、张梁分别称为“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寓意着天、地、人“三才”,主宰世间万物的变化。太平道也是一个家族集团,由张氏三兄弟担任宗教和军事首领。三兄弟和太平道的主力军驻扎在政府军相对薄弱的冀州,但在与国都洛阳相距不远的颍川、汝南、南阳等郡,也有强大的黄巾军力量。如果他们完成了对帝都的包围,那么洛阳将难逃一劫。

黄巾起义虽然突然发生,但汉朝朝廷的反应还算果断。除了清查黄巾党羽外,汉灵帝还在张角起事当月连发三诏。首先,任命何进为大将军,驻扎在都亭,设立八关都尉以保卫京畿地区。其次,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分成三路征讨黄巾军。同时,从公卿子弟和吏民中选拔出能征善战的士兵参与征讨行动。并大赦天下党人,解除长达十六年的党锢,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避免了士族倒向黄巾军。

黄巾军起义时,由于内应失陷,未能迅速实现对洛阳的合围,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先机。黄巾军规模庞大,攻城略地,声势浩大,宛如蚁群席卷而来,因此也被称为“蚁贼”。然而,黄巾军缺乏统一指挥,在袭击洛阳失败后,各自为战,四面出击,暴露出他们的弱点。此外,黄巾军中大部分成员并非职业军人,缺乏战阵经验。面对精锐的政府军,他们往往过于依赖人数优势,选择了消耗极大的阵地战和攻城战,这进一步加速了他们的失败。黄巾军的战术选择与政府军的精锐训练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导致他们在战斗中遭受重大损失。

政府军平定黄巾军主力实际上只用了九个月。当年四月,黄巾军尚处于战略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颍川黄巾军击败了朱儁,汝南黄巾军击败了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杀死了幽州刺史郭勋和太守刘卫。然而到了五月,皇甫嵩、朱儁、曹操在长社大破颍川黄巾军的波才部队,一举扭转了局势。随后,皇甫嵩与朱儁分道扬镳:朱儁南下与南阳太守秦颉合军,后又得到孙坚的支援,一起攻破了宛城,并斩杀了黄巾军的别帅孙夏。而皇甫嵩则北上,在东郡和仓亭连续击败了黄巾军。在河北地区,朝廷先后派遣卢植和董卓两位主帅对抗张角的主力部队于广宗,但都未能取得胜利。因此,朝廷下诏命令皇甫嵩北上讨伐黄巾军。当年十月,张角在战斗中病逝,黄巾军一时无主,皇甫嵩趁机击败了张梁于广宗,十一月又斩杀了张宝于下曲阳。到了十二月,黄巾起义基本宣告失败。


然而,乱世已经开始,天下再也难以安宁。张角兄弟死后,黄巾军的大量残余部队仍然分散在帝国各地,以游击战的形式继续与官府对抗。与此同时,各地的叛乱和动荡也接连发生。朝廷不得不扩大原本只负责纪检监察的州刺史的权力,使其逐渐成为一州的军政主管。权力逐渐集中,军阀割据现象随之出现。大将军何进凭借平定黄巾军的功绩,权势日盛,引发了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权力争斗,为后来的洛阳之乱埋下了祸端。

随后,曹操、孙坚、刘备、王允等人开始崭露头角,逐渐成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在这个时期,各个军阀开始争夺权力,而那些散落在四方的黄巾军余部反而成为他们扩张势力的兵源。在中平年间,益州的马相和赵祗自称为黄巾军,在绵竹县攻掠三郡。然而,他们最终被益州从事贾龙击败,余部被益州牧刘焉收编为部曲。

初平二年,青徐黄巾军三十万众入侵渤海界,公孙瓒在东光大破他们,俘获七万余人,使公孙瓒有了与袁绍争夺河北的资本。

初平三年,曹操与鲍信合军大破青州黄巾军,俘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其中精锐者被编为青州军,成为曹操在天下横行的主力军队。

初平四年,袁绍大举进剿黑山军,接连击灭了如于毒、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多支部曲,屠其屯壁,斩首数万级,奠定了袁绍统一黄河以北的基础。

建安十年,黑山军统帅张燕接受曹操的招安,率领十万人归降,被封为安国亭侯、平北将军。此后黄巾军不再在战场上出现。


三国乱局的开端,黄巾起义的爆发和落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