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满分作文【1】——岂可“不食人间烟火”

岂可“不食人间烟火"? “不食人间烟火”是用来形容神仙的。神仙可以霜饮露、吞气咽风,他们是不吃人间(也就是俗世)饭食的。所以神仙大都别有风骨,来去总是飘飘乎遥然。 神仙是凡人想象虚构出来的,向往也好,寄托也罢,停留在精神或文学的层面似乎也无可非。但如果混淆了现实与艺术的界限,本来是肉眼凡胎俗世子,非要参照神仙的标准规划定位人生的走向,结果只能是可叹复可笑、可怜复可惜。 “你的理想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不少中小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成为世界首富、成为大明星、成为大老板......总之,要成为人上人,成为最最成功的人。 理想要远大,这话没有问题,但这不等于可以让理想无限地高飞。在我看来,理想就像风筝,要有根线和地面或地面上的人相连接。这根线其实就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智商潜能、行为习惯等,如果挣脱了这根线,风筝可能会飘一会儿,但紧接着就会跌落。 孩子是大人的投影。不想做凡人,本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让“太空式”的理想充盈孩子的大脑,最终的结果是,一直悬在太空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可能会垂直落体。那场面,想想都令人毛发倒立。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少孩子自小就生活在“真空”中,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纯净儿”。家长全方位、无死角的阿护,让孩子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生活里没有真空,社会是万象的集合。如何打理自己的生活琐事,如何与人正常、健康地交往,如何解决可能遇到的这样那样的矛盾、如何对待学习与生活中随时出现的不如意......这些都不是孩子在真空中能够练就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话很多家长张口即来,但如何才是“计深远”,应该有个怎样的“计”,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利于孩子“深远”的“计”,很多家长对比似乎并没有清晰的考虑。“巨婴”数量的不断高升,就是最直接的证明——尽管没有哪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巨婴”。 既然“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那么就要立足于天地,食人间的烟火。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是理性的定位,让孩子成为健康的常人才是父母的“深远”之爱。希我的肺腑之言能够让正在或可能做着“太空梦”患有“真空症”的家长们“怵然为戒”,幡然猛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