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褐藻】杂七杂八的补完

写在前面的话:
本系列专栏是关于常见的水族观赏藻类的介绍、展示、饲养要点、个人体会
参考书籍《在日本可以看到的388种海藻写真+生态标本》等
参考网站:algaebase.org 、Wikipedia等
参考文献:《中国海洋褐藻门新分类系统》黄冰心、丁兰平
图片来源见水印
由于个人感情包含较多、体会和饲养经验主要来自玩家交流讨论整理,并不具有学术严谨性。但本着快乐饲养的前提,应该是勉强够用来参考。同时由于个人整理,可能会出现错误,欢迎大家指出,欢迎大神拍砖,一同交流学习。
特别提醒:
这是茉莉某天突发奇想开着挖掘机挖的一个大坑,因为茉莉临近考研,本系列专栏随时面临长期不更新、停更甚至断更,大伙们看着图一乐呵就行
终于是啊,褐藻常见观赏藻给茉莉磨洋工磨到了最后一期,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光速逃跑
这一期主要是进行褐藻门观赏藻的一些查漏补缺,补完一些之前专栏没有提到的一些藻类,由于茉莉才疏学浅,并没有对之其中任何一种有饲养经验or体会,故只做展示介绍。
那么废话不多说,开始吧。


同样是作为好吃的登场的昆布,来自海带目海带科昆布属。虽然但是,市面上常见的昆布干并不都是昆布,主要还是海带,而这两者从形态和分类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外观上,海带颜色大多是黑褐色或绿褐色,干燥后表面会有一层白霜状的盐,干海带浸泡后会膨胀成扁平长带状, 中间较厚,边缘较薄,呈现波浪状,昆布外表是黑色,比海带较薄,用水浸泡后是扁平的叶状,边缘有小齿或全缘。昆布的藻多糖比海带更多,新鲜的昆布口感更加敦实肥美,在售价上自然也更高。
在我国,昆布的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之前的南朝。那时候也是海带食用历史的可考点,但是那时候的国家版图,虽然包括了黄渤海周边圈子,但昆布的贸易量,更多还是源自进口,主要进口国来自北方的宇宙国前身:高丽和百济。

裙带菜,海带目翅藻科裙带菜属,主要产地是在我国东海和浙江。如果要选一种茉莉最喜欢的食用藻类,那必然是非裙带菜莫属了。裙带菜富含藻胶原和藻多糖,非常适合小儿补碘和补充微量元素,全株均可食用,主要用作开汤和凉拌。

当然现在更多人能认识的方式,可能是在日料寿司中运用的凉拌裙带菜沙拉吧,把裙带菜叶体切丝后加入酱油等佐料凉拌,即为“海草沙拉”。

茉莉超级喜欢吃海藻军贯,其次才是鲔鱼手握or玉子烧类的,这玩意确实口感爽脆。


同样的在海带目的还有绳藻科绳藻属的绳藻,虽然看着纤细,但叶体实际却有小指般粗细。很长,可以达到3m,易折断。


同样可以吃的还有墨角藻目鹿角菜科鹿角菜属的鹿角菜,据说是拿来凉拌吧,不过茉莉并没有见识过,有吃过的朋友可以评论区分享一下好吃不(笑
接下来是一些尘状或者絮状的藻。絮状尘状毛状都是对藻类形体的描述,后面会简称为毛藻尘藻等,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水云目下的了,这也是鱼缸里因为种种原因爆发的尘藻or其他褐色的毛藻的根本之一,与之同样的极短的褐毛藻or尘藻还有褐茸藻属等和黑顶藻目下一大堆,大多被当做鱼缸有害杂藻看待,故不纳入观赏藻类不做叙述。


长囊水云,水云目水云科水云属,部分活石上如同松鼠尾巴一样蓬松的絮状藻多为此属内的藻


柱状费氏藻,水云科费氏藻属,如同冬梅花苞一样短小簇集的絮状藻,多在海南来的活石上爆发,长成一团一团的煞是有趣。部分短小的絮状藻来自这个属。


来间囊藻科间囊藻属,有明确的“茎”的长一点的絮状藻。
接下来便是一些如同面条一样的丝状藻,这里的丝状并不如同头发丝一样的纤细且杂乱,而是如同面条般粗细且好辨别。


索藻目索藻科真丝藻属

同科的球毛藻属的叉开球毛藻


同科的面条藻属的面条藻,有点像乌冬面啊


隔壁铁钉菜科铁钉菜属,据说是可以拿来入药



隔壁狭果藻科海蕴属的海蕴,主要产地是辽宁山东区块,可以吃,霓虹那边还蛮喜欢吃的,不知道有没有吃过的朋友能分享下这玩意口感如何。

网管藻目网管藻科网管藻属的网管藻,此“网管”非彼“网管”

同下目的点叶藻科点叶藻属的点叶藻,叶片宽大像小海带一样的

酸藻目酸藻科酸藻属的酸藻,会附着在双壳纲生物的贝壳上


毛头藻目毛头藻科毛头藻属的毛头藻,长得非常奇特,就像蒲公英一样,并且会带有特殊的荧光。
本次褐藻门可能的观赏藻类就到此更新完了,就用一张毛头藻丛的图结束吧,咱们下次绿藻门见,下次说不定就是过年了(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