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他们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吗?

2023-06-07 08:38 作者:荣新奇教授  | 我要投稿

一位在外企公司工作的抑郁症年轻女性回忆:“我真的说不出来,我有什么好不开心的,我的回忆中,全都是考试第一名、拿满分、参加比赛得名、被老师称赞的记忆,同学总是把我当神一样的崇拜。说实在的,在上大学以前,我还真没拿过第二名。即便到了研究所毕业,我也是全班最快升到这个职位的,我还有一个对我服服贴贴的男友,或许,我真的是处在福中不知福吧!”然而,当女生举起手时,手臂上却满满是美工刀割腕后留下的刀疤。

“一个被爱包围的小孩,会愿意乖乖的自己拿起书来念、非拿满分不可吗?她为的是什么?她为什么愿意放弃跟其他小孩玩,一有空就念书,有比赛就参加,还要拼命拿到名次?”我说。“你的情况我还不清楚。但很常见的理由是:因为只有在她举起第一名的奖状时,成天争吵个不停的爸妈才会暂停下来,一起围过来,向她说声乖。”

说到这边,女孩已经是泪流满面。心情不好,不是你的错,更不是你不够努力。在我们开始之前,我只想要告诉你这么一件事。


“我想出去上班,马上就被质疑:家里待你难道不够好?留在现在的部门,不管提什么计划,通通被反对,说我不脚踏实地,光想一些有的没有的痴人说梦话。”男子说。“同事都羡慕我,说我少奋斗他们几十年,我只知道:再过几年我就三十五了,出去找工作也没人要我,更别提我的履历表上一片空白;继续待在公司,什么都不能做,什么也学不到,整天就是被骂:就教你这样胡搞瞎搞?前辈教你怎么做,你照做就对了。但,那些明明就是既多余又荒谬的动作,整个公司就是陷在这种无效率的程序,财报才会那么难看。我的青春难道就要这样一直耗下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工作,在公司里反复做着无意义的事,一起沉沦下去,倘若如此,又为什么要我出国去见见世面?”这是多年前,一位从小被送到国外念书,念完大学后,回来在家族企业上班的年轻男性说的话。

近十几年来,一些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接班的问题,这样的个案多到不可胜数,男性多了一些叛逆反抗的心;女性往往就在明知一切后,默默选择跟那个“家-公司”葬送在一起。

同样的对话,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各自存在着——医生、律师、建筑师、外商主管、科技专业人才们,屡屡用着自己的方式,努力试图进行阶级复制,充其量,多了一点人文教养与新时代的包容,然而,永远少不了这么一句:“你啊!你就是处在福中不知福……”


一位愤怒的女高中生就说:“别再告诉我,别家的父母才不会为了你们,在工作这么忙的情况下,还愿意腾出时间自己去上亲子教养的课,学习同理与感受我们的心,给我们一个自由开放的童年──那又怎样?到头来,等着我们的还不是一样要参加会考、学测,还有‘要人命’的高考,我宁可像私立高中外考进来的同学,从小就是不断地念书跟补习,落差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大:曾经无忧无虑,现在每天煎熬,先给我一切,再通通夺走,这是怎样?这就叫做我比别人幸福吗?”

事实上,人是主观的生物,活在内心的世界,“痛苦”是人与生俱来最基本的权利之一,任何人都不能假借任何名义,来剥夺别人的痛苦权。

你描绘了一万遍乌克兰难民的流离失所,也不会让一位受有钱继父性侵的少女稍感幸福。后者就算衣食无缺、性命无虞、出门有司机接送,你会认为少女就应该忍受性侵,安享“幸福”吗?

从来,幸福就不是用这种方式来衡量的。幸福感只能由当事人自己去建构,却不能由别人的努力而获得。当一个人自觉幸福的时候,他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反之,当他被“要求”或“应该”幸福的时候,那他就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人。

幸福只能是一种权利,不能是一种义务。快乐亦然。


简单讲,当一切条件俱足,幸福感自然会油然而生,这不需要任何人的努力或希冀。而所谓的咨询与治疗,只是在设法成就那原有应该达到却没达到的条件。

反之,如果在毫无幸福的条件基础下,只因为别人的努力或期望,而背负了“应该”幸福的责任,这等同就是情绪勒索,因为连皱个眉、小小抱怨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如同匮乏者有匮乏者的痛苦,拥有者一样有拥有者的痛苦,只是后者的痛苦远较前者隐微而不可见,当事人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旁人更是难以理解,那句“处在福中不知福”的话语也就更容易脱口而出。

本文原创自荣新奇教授催眠心理工作室,如需转载,请取得许可并标明出处。可点击头像预约催眠心理咨询。


他们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