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鈴芽之旅(鈴芽的門鎖),觀後感

2023-03-07 20:27 作者:赫利歐斯  | 我要投稿

簡單寫一下對鈴芽之旅的感想

先把結論寫在前面,這部不會對不起票錢跟時間(數位版,我沒看其他版本)),喜歡新海誠的朋友還是值得去看一看,但就放鬆看吧。

以下可能有劇透

.

.

.

.

.

.

.

.

剛看完的時候我發了一句吐槽:「誠哥,答應我,之後少點超自然要素」

我自己感覺是新海誠在「突破自己既有框架」的路上走了岔路。

新海誠作品最大的特色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是畫面跟音樂

對,也不對

誠哥作品的畫面總是那麼美,每一幀都可以截圖當桌布,音樂也相當用心。

但能做出優質音畫的人很多,以電影工業來說,屬於可以堆料的,而新海誠如果只有這招,那早就泯然眾人了。

新海誠之所以是新海誠,肯定有其他特殊的要素

從星之聲、秒速五厘米、言葉之庭這些誠哥早期的經典作品中,我想提煉出一個詞:「現實」


跟宮崎駿善於創造充滿幻想的世界不同,新海誠早期大多數作品都對「現實」進行了非常精采且細膩的刻畫,現實中會出現的情感、現實的人際交流、現實的孤獨與茫然、還有,特別現實的遺憾。


星之聲跨越光年的通訊,思念穿越空間,時間卻不斷被拉長,孤獨,卻又無能為力。

秒速五厘米中,原本相近的心卻因為現實的不可抗力,越來越遠。曾經貴樹在火車上經歷了期待、迷茫、憎恨、懊悔、驚喜,這些真實而又強烈的情感沒有像一般二次元作品那樣歷久彌新,讓主角在結局爆發小宇宙,而是逐漸被歲月磨平。最後在跨越平交道時的驀然回首,那人終究沒有停留,貴樹最後的笑,是自嘲?還是釋然? 無論哪種,只要有一點感情經歷的觀眾,都能產生強烈的帶入感,為什麼?因為太現實了...許多感情裡最美的,是錯過。


言葉之庭我的評價略低於秒五,但也能看出誠哥仍然沒有離開「基於現實進行創作」的核心,我知道有人會吐槽下雨就翹課的學生、翹班喝啤酒配巧克力的老師很不現實,但劇中對兩人內心的刻劃還是相當好的,誰年輕沒有衝動過或是想衝動過?

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時,能遇到認可自己的人、能遇到可以傾訴孤獨的人,該有多好? 如果真的遇到這樣的人,你又願意付出什麼?

翹課翹班、巧克力與啤酒,都只是表現手法而已,不影響核心。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這部我有看沒有懂,先不提了)



因為基於現實創作,所以特別能打動人。對於有類似經歷或體驗的人,結局完滿的,感慨當時所作的正確決定,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而苦笑回味的人,則跟著作品舔舐自己的傷口。



在這個時期,我感覺的是新海誠對於自己作品有完全的掌控,很清楚自己想講什麼故事,也不太在意「觀影門檻」這件事情。

跟宮崎駿的作品大人小孩都愛看不同,新海誠的這幾部作品中是有較高觀影門檻的,太小沒經歷過的看不懂,年紀太大的人對年輕時的遺憾往往只剩下一抹回憶,最適合的人大概是高中畢業到35歲事業穩定前的群眾吧。



然後,311大地震的創傷激起了誠哥新的創作靈感,卻也給了他一定的包袱:要有圓滿結局(至少對主角們)的包袱。



「你的名字」這部電影,我認為是一切「恰到好處」的電影,雖然有超自然要素,但使用得宜,製造懸念但不影響觀影體驗,受到超自然力量影響的男女主角做的最多的事情,還是體驗對方的「現實」,就如我前面講的,因為是現實中能廣泛存在的情感,所以觀眾能共情、能帶入,雖然有超自然要素,但仍然是「現實的」製造危機引導避難來解決問題,拯救了眾人,卻失去了彼此,原本以為又是一個遺憾的結束,但在最後的樓梯上,兩人終究沒有錯過,有了一般大眾喜聞樂見的圓滿結局,也治癒了多年來被誠哥惆悵故事插刀的人。

超自然要素也好、懸念的設置也好、感情線也好,一切都是這麼「恰到好處」,因此你的名字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這份成功給了誠哥第二個包袱,太多人希望他成為下一個宮崎駿了,但他始終不是。

新海誠背起了這兩個包袱,開始用力想突破自己的框架,但目前的成果只能說用力過猛,方向錯誤。



從天氣之子開始,新海誠在電影中的「加法」就停不下來,更多的超自然奇幻要素、更多的男女主互動,但同時又不想丟掉自己原本的現實感,安排了很多現實社會問題的縮影。

加太多了,真的,加到忘記自己只有兩個小時來講故事,最後加到每個要素都不具備足夠的說服力。

這些問題在鈴芽之旅全面爆發,在這部只有兩小時的電影中,要加入更奇幻的世界觀與設定、公路片般遇到的形形色色人群、在旅途中男女的互動與情愫暗生、單親收養家庭的矛盾、超自然職業與現實職業的衝突、311大地震與海嘯的創傷、好基友兩肋插刀的義氣、甚至還要搞笑跟老歌。

最後就是奇幻的設定讓人一頭霧水、男女主角的感情基礎缺乏說服力、臉譜化的路人、沒有搔到癢處的創傷後遺探討,只剩下畫面還保持足夠的水準,這次甚至音樂都沒有讓我留下深刻印象。

我不認為新海誠在擺爛,但用力錯方向可能比擺爛更嚴重,希望他能夠沉澱一下,認真思考自己到底想講什麼故事,找回「真我」,做「減法」,在兩個小時內把有限的故事講好。

目前我還能無腦進電影院支持他的下一部作品,但如果下一部沒有改善,下下部我是否能不假思索的買票,就是個問題了。





鈴芽之旅(鈴芽的門鎖),觀後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