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调查报告(2020年)

2020-06-22 22:30 作者:太宇可斯  | 我要投稿

调查时间

2020年2月27日——2020年3月5日

问卷发放

通过互联网和微信公众平台面向基层党员干部发布网络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样本2088份。

样本构成

  • 其中小镇青年人数比例为86.8%,城市青年人数比例为13.2%。

  • 男性样本占比为62.9%,女性占比为37.1%。

  • 农业户籍占比为71.3%,非农业户籍占比为28.7%。

  • 20 岁占8.6%,21-25 岁占40.2%,26-30 岁占32.8%,31-35 岁占14.0%,36-40 岁占4.4%。

【本文系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资助项目“‘小镇青年’的生存状况调查”(项目编号:19YB086)的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 贾立政;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尹泽轩,人民智库高级研究员 石晶】


本研究中,我们将年龄在16-40岁之间,长期生活在县乡镇村的受访者定义为小镇青年,又用多个题目将小镇青年群体的类型进行了划分:一直以来主要生活和工作在县乡镇村的青年为“原住小镇青年”,本次调查中占比为11.1%;近一年主要生活在县级市和乡镇村,且有过一年以上大城市工作经历的为“回流小镇青年”,本次调查中占比为23.4%;近一年主要生活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为“游侠小镇青年”,本次调查中占比为65.5%。

发现一:小镇青年对个人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呈现出共性与差异性。个人生活领域,子女教育问题与职业发展问题受小镇青年的关注程度较高;社会生活领域,食品安全问题是小镇青年的共同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一直以来,您最关注的个人问题是什么?”时,“提拔、升职等职业发展问题”受到青年群体的普遍关注,在不同小镇青年群体和城市青年群体中均列前三位。进一步分析显示,职业问题更受城市青年和游侠小镇青年的关注。而“入学难、升学难等子女教育问题”更受回流小镇青年的关注。比较而言,小镇青年对婚恋、养老、亲子等问题的关注度较低。

在社会生活领域,本次调查发现,无论是目前居住在乡镇的回流小镇青年和原住小镇青年还是当前生活在城市的游侠小镇青年,食品安全问题是他们非常关注的问题。这一方面反映出小镇青年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基本民生问题在乡镇村等基层治理末梢还存在很多改进空间。此外,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也得到小镇青年的广泛关注,原住小镇青年和游侠小镇青年对此问题的关注度最高,显著高于城市青年。在基本民生领域的推进城镇化进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发现二:看剧、玩游戏、网购和看书是小镇青年最主要的业余活动,视频类、社交类和游戏类应用是平常最爱使用的三类软件。

关于小镇青年的业余生活,调查结果显示,不同青年群体的业余生活模式差别不大,看剧、玩游戏、网购、看书是青年人的共同爱好,在小镇青年中这一比例分别为52.2%,50.2%、43.5%、43.2%,小镇青年玩游戏的比例略高于城市青年(46.6%),而城市青年在看剧(56.3%)、网购(48.9%)和看书(47.0%)上的比例略高于小镇青年。

关于小镇青年手机软件使用情况,根据4月底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今年3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均超九成。可见,网络生活已经成为青年群体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次调查显示,视频类软件是小镇青年平时最常用的应用软件(63.9%),其次为社交类(52.7%)、游戏类(46.0%)和新闻类(45.5%)。知识类(29.5%)和购物类(17.6%)软件的使用比例不高。

发现三:去大城市发展依然是小镇青年首选,而家庭因素是小镇青年选择留在当地的最主要原因。

本次调查显示,小镇青年是进城人口的主力,有近八成(78.5%)的小镇青年表示,身边的同龄人有一半以上选择去大城市发展,仅有两成左右的小镇青年表示周围同龄人进城发展的少。对于留在当地的原住小镇青年而言,当问及“对去大城市发展有什么看法”时,仅有8.2%的人从没想过去大城市,有52.3%的人表示“曾想去,但没去”,也有近4成的人表示“打算去”(39.5%)。

关于小镇青年为什么选择留下来,调查结果显示,家人和朋友都在当地(30.3%)是原住小镇青年还没有去大城市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有23.6%的人认为“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没必要出去了”,有16.4%的小镇青年表示“家乡有更好的社会资源”,也有14.9%的人表示“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

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一部分是在大城市工作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小镇的“回流小镇青年”,他们选择回乡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需要回家赡养父母”(28.9%)。随着小镇发展的越来越好有23.5%的人表示“回家乡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一些负面因素如“在大城市未能获得充分的社会保障”(18.2%)和“大城市没有很好的社会资源”(10.9%),也是让小镇青年回流的部分原因。而一些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如“饮食、生活方式难以融入”则选择的比例相对较低(4.1%)。


传统上,乡镇村属于熟人社会,更看重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然而本次调查发现,相较于关系,当前的小镇青年更看重个人能力在社会生存中的重要性。当问及“您觉得在家乡比较成功的人更多的靠什么”时,无论是原住小镇青年还是回流或游侠小镇青年,“能力”都是各类青年群体最看重的因素(86.7%)。关系(67.0%)、运气(57.0%)、相貌(21.8%)分列第二至第四位,能力因素比关系因素高出近20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显示,回流小镇青年对工作的满意度最高,其次为游侠小镇青年,而原住小镇青年的工作满意度最低。回流小镇青年和游侠小镇青年均在乡镇和城市工作过,对两个不同的生活空间差异和各自的优势有着切身的体会,无论是选择回流到小镇还是继续待在城市,选择背后更多是经过比较做出的决定,因此这可能是回流小镇青年和游侠小镇青年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的原因。

具体而言,在工作意义感知方面,有71.1%的回流小镇青年表示自己的工作比较有意义或者非常有意义。在问及“考虑到您的能力和工作状况,您认为您目前的收入是否合理”时,有67.2%的回流小镇青年表示比较合理或者非常合理,高于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而在预期未来三年收入有多大程度增长的问题中,回流小镇青年(53.4%)认为会增长的比例也最高,城市青年对未来三年收入会上涨的预期最低(41.1%)。

小镇青年在生活压力上呈现出分化的趋势,有一半的小镇青年表示“压力适度,还能够承受”(46.8%)或“完全没有压力”(5.9%)。从受教育水平来看,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上的小镇青年感受到的压力普遍低于大专、高中/中专和初中学历的受访者。大学本科学历中有41.0%的人表示自己压力比较大或者非常大,这一比例在初中学历的小镇青年中为59.1%。

我国近些年大力发展小镇经济、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小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与之前有了很大进步,城镇文明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党中央进一步提出要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总体而言,小镇青年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在中等偏上水平(满分为5分),三感水平均高于城市青年,分别为3.69分,3.70分和3.84分。

发现六: 理性和节俭是小镇青年消费的主要特征,原住小镇青年虽然节省,但存不下钱的比例也更高。

调查结果显示,各类型青年群体消费模式趋于一致,理性和节俭是他们主流消费心态。就三类小镇青年而言,游侠小镇青年的理性消费观念最高(57.5%),节俭消费观念最低(27.4%),而原住小镇青年的情况恰好相反,其节俭消费观念在三类小镇青年群体中最高(39.5%),而理性消费观念相对最低(46.7%)。

当问及“你每个月能存下多少钱”时,有一半的回流小镇青年(50.2%)和游侠小镇青年(50.0%)表示能存一半甚至更多的钱,而城市青年(45.2%)和原住小镇青年(42.1%)在这一选项的比例相对较低。原住小镇青年中表示“基本存不下来”或者“不仅存不下来还会花超”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群体9到13个百分点。

发现七:回流小镇青年认为政府管理能力、社会保障能力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是家乡提升最多的地方;原住小镇青年对收入和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的期待更高。

调查结果显示,回流小镇青年对家乡的变化评价最高,其次为“游侠小镇青年”。对回流小镇青年来说,政府管理能力(90.5%)、社会保障能力(90.3%)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90.1%)是他们认为家乡提升最为明显的三个地方。而原住小镇青年对家乡当地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评价相对最低,让其感到提升最少的是居住环境(83.1%)、经济发展水平(87.1%)和社会保障水平(88.7%)。

对于家乡未来的期待,总体来讲“工资收入”“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是青年群体最希望未来能够改善和提升的内容,分别有46.7%、45.6%和45.5%的人有所提及,“文化教育”(43.4%)和“住房条件”(39.7%)选择的比例也在四成左右。从不同群体来看,原住小镇青年对“医疗保障”(47.7%)、“工资收入” (47.2%)和“文化教育”(46.2%)方面的需求更为迫切,而对“住房条件”(36.4%)、“文化娱乐设施”(22.1%)、“城市绿化水平”(32.8%)等生活环境方面的需求则明显低于其他群体。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回流小镇青年对居住生活环境和质量有着更高水平的要求,在“社会福利”(45.9%)、“绿化水平”(35.4%)、“社会治安水平”(36.7%)方面的期待比其他两个群体更高,同时在“文化娱乐设施”(31.1%)、“居民素质”(34.5%)等城镇软实力方面的期待度也比原住小镇青年要高一些。



中国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调查报告(2020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