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又发论文了 你对此有什么想说?
@中国新闻网
“文武双全!”
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在男子百米赛场跑出9秒83的成绩,创造亚洲人在奥运百米比赛的历史。
告别全运会征程之后,苏炳添回归家庭享受了一个短暂假期,随后又开启工作模式。


苏炳添和学生们

当地时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上,中国飞人苏炳添以9秒83创下亚洲纪录,刷新个人最好成绩,成功晋级决赛,他也是首个进入奥运会决赛的中国飞人。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苏炳添回到了位于广州的暨南大学上课教学。遇到有学生提问,苏炳添便手把手教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据中国体育报消息,除了教学,苏炳添近日在《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上发表了论文《科学训练辅助:柔性可穿戴传感器运动检测应用》。

而今年8月,暨南大学公布了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记者注意到苏炳添的名字出现在该校体育学院体育教学、运动训练2个专业的导师名单中。

当时,苏炳添一篇“我研究我自己”的论文也在网络走红。
据了解,在2019年,苏炳添以第一作者在《体育科学》期刊发表题为《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的论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近10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男子100m短跑的成功经验。


在文中,苏炳添认为,中国男子100m短跑跻身世界一流的原因包括:践行科学化训练理念;打造良性团队竞争模式;实施“接力促单项”策略;贯彻“走出去,请进来”方针;组建完善的训练保障体系;注重提升运动员素养。记者发现,苏炳添还在论文中贴出自己训练前后的对比数据。

除了教学, 苏炳添近日还和李健良等人在《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发表了评述文章《科学训练辅助:柔性可穿戴传感器运动检测应用》。

作者简介中介绍,苏炳添,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
该文章从运动员训练中对各种体征信号采集、分析的需求出发,综述了近些年来柔性电子、光电可穿戴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种类的运动信号检测方法,包括生物电位信号监测、(http://hot1.ffsy56.com/latest.php )电化学传感监测、光电容积描记法监测等。为我国运动员与体育工作者提供最新、最前沿的可穿戴传感器技术总结,为制定更为精准、可量化的科学训练方法与理论提供知识与技术支持。

图1. 基于不同传感、分析原理设计的传感器,针对运动生理信号进行运动监测与科学分析

图2. 基于运动电生理信号、运动生物姿态信号、生物组织动力学信号、运动生物化学信号进行运动生理体征监测

另据中国体育报介绍,苏炳添已经恢复了个人训练,备战2022年杭州亚运会。
论文发布后,不少网 友表示,“ 这就叫专业!苏神yyds!”“ 你以为苏神是备战亚运会,实际上是他为了论文提供实践基础”
苏教授,太棒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cns2012)综合中国科学杂志社、中国体育报、暨南大学、网友评论等
转载于:http://www.wlchinahn.com/news/hangyezixun/202111/27613.html
http://toutiao.wlchinahf.com/wlzc792105.html
http://hot1.ffsy56.com/newsdetail1505242.html
http://hangqing.ffsy56.com/wlzc482965.html
http://news.wlchinahnzz.com/x1707012.html
http://mip.wlchinahf.com/21-0-436261-1.html
http://hangqing.wlchinahc.com/x864251.html
http://news.wlchinahnzz.com/jinri/xw/x76443.html
http://b2b.wlchinahf.com/news/list/3930/
http://www.wyjyhs.com/news/jinrixinwen/202111/wczc39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