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生于害!易经说,父亲之所以要严厉,是因为……

一个家庭里面,总要一个让小孩子一看就怕的人,因为一个人的畏惧之心,要从小培养。
「曾仕强每日箴言」
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严父慈母”之说。父亲的威严,已然是我们民族的一座丰碑。
而今,社会上却流行着所谓时髦的新观念:
爱孩子就是多多夸奖,多加赞美,多加赏识。
父亲只能夸赞孩子不可以骂孩子,否则就是有伤亲情。
父亲不能高高在上,要跟孩子平等做朋友,孩子可以直呼父亲的名字,这样才比较亲近。
严父的形象已经过时了,甚至有说,正是父亲的严厉苛刻才导致一个家庭的失和与不幸。
父亲不严的新观念真的靠谱吗?真能令人折服吗?在这种观念下长大的孩子会怎样?
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了小霸王,越来越多宠大的孩子工作后竟然因为老板脸色难看而辞职,越来越多宠大的孩子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而宅家啃老.......
现在,你还愿意相信严父过时之说吗?
古圣先贤为我们树立的严父形象为什么不会过时?一个家庭之中,父亲的严厉到底是什么?
《易经》说,任何事情,如果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最好选择不要相信。
如果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再去尝试一下,逐渐增加信任度,才不会受伤。
1父子关系是父子的伦常
现在很多人都在鼓吹,父亲要跟孩子做朋友。其实那是在害孩子!
害孩子一辈子没有父亲,害他只不过多了一个年长的朋友而已。
其实,那些所谓父亲要做孩子朋友的论调,不过是赶时髦的一知半解罢了。
西方认为,孩子可以直呼父亲的名字。而我们中国人认为,这只能表示他们仅有父子的关系,而没有父子的伦常。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五种人伦关系,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但是,“五伦”全世界都有,而我们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还有“五常”。
五常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五伦配以五常,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伦常关系。
伦常一直是我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且内化于每一个人心中,世代相传。
什么是父子的伦常?父子之间的骨肉亲情就是父子的伦常。
如果有两位老人都需要照顾,老父亲和父亲的朋友,先照顾哪一位?
如果能够同时照顾两位老人,当然好。
可是,如果精力有限,时间有限,怎么办?我们一定会选择先照顾自己的老父亲,这就是父子亲情。
2父亲为什么要严厉?
《易经》说:“家人嗃嗃,悔厉,吉。”
中国传统家庭都是这样的:小孩子一旦看到父亲脸色不对,都会有点害怕。
父亲经常给小孩子严厉的脸色,虽然好像伤点感情,好像有点不够亲近,但却是吉祥的。
当孩子长大工作时,如果遇到老板给脸色看,孩子觉得父亲有时比老板还凶,这样,孩子就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但是,如果父亲对孩子很客气,孩子从小就不懂得察言观色。
长大之后,一旦老板脸色难看,孩子的挫折感会很大,好像天要塌下来,甚至为此辞职,那不是很糟糕?
还有些父亲,一回到家就开始讨好孩子,请问,居心何在?
是想离间夫妻感情,在孩子面前表明父母感情不和?还是离间母子感情,把孩子拉到自己这边,共同去对付母亲?
一个家庭里面,总要一个让小孩子一看就怕的人,因为一个人的畏惧之心,要从小培养。
《易经》说:“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身。”
如果小孩子从小就没有畏惧之心,长大以后就会天不怕地不怕。
如果一个人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老天都拿他没办法,就只能放弃他了。
想想看,做人做到连老天都不愿意管,不愿意理睬,这个人还有什么希望而言呢?
所以说,人有恐惧感,其实是一件好事情。
作为父亲一定要培养孩子的畏惧之心,一定要让小孩子有些畏惧感。
现在,由于错误的观念,有的父亲会担心自己严厉孩子长大会记恨。
其实,父亲不严,孩子长大后才会记恨;父亲严厉,孩子懂事明理后自会感激不尽。
《易经》说:“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一个家族之中,父亲的责任就是严谨治家。
读懂家人卦方知:原来,父亲过于严厉,虽然有伤和气,有伤亲情,甚至与孩子感情疏远。
但是,这不会让孩子有失家教。
因为父亲不严有失家教,比起有伤亲情,更加可怕;最为可怕的是,有失家教,最终会导致家道衰败。
3严厉的“度”很重要,如何拿捏?
父亲严厉,其实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但是严厉也要掌握好“度”。
怎么掌握度,就可以学学易经中噬嗑卦告诉我们的道理。
《易经·噬嗑卦》说:“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处理事情要谨慎,宁可严厉不能宽松,但是,也不能严厉过度。
比如小孩子虽然犯了过错,但是不能打。因为打人这种暴力倾向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智模式。等他长大就会反噬父母,那时就麻烦了。
但是,为什么会“无咎”呢?因为父亲惩罚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
父亲打孩子,并没有存心要置孩子于死地;孩子长大反噬,也没有存心要给父亲难堪。
那么,小孩子犯了错误到底该怎么办?
《易经》说:“噬肤,灭鼻,无咎。”
惩罚,如果不知轻重,反而让人很难堪。
但对于初露端倪的小过错,采取稍微严厉的处理方法,是好事,而不是什么坏事。
实际上,父亲看到自己小孩犯错时的心情,与看到别人家小孩犯错时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父亲会觉得别人家小孩犯错,没什么大不了的,相反还会觉得很好玩,因为小孩本性就是调皮的。
可是,自己的小孩犯错,他会很紧张。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作为父亲,在小孩犯小错,初露端倪的时候,就要严厉一点管教。
千万不能放过小错,等到大错铸成,后悔莫及。因为恶果是无可挽回的。
读懂噬嗑卦,我们才悟道:
原来,父亲的严厉要有个“度”,太过严厉,会打击知错就改的积极性。
可是,父亲不严,太过宽松,无异于放纵过错,害死孩子。
所以,严厉这个“度”非常重要,要拿捏好才是。
4夸赞是人生最危险的一关
西方盛行所谓爱的教育,爱孩子就要多多夸奖,多加赞美,多加赏识。
可是,我们民族古老的神话传说却中,就连阎罗王都难逃夸赞这一关。
有个人死了,被抓到阎王殿。
阎罗王问他是否知罪?他反问阎罗王,何罪之有?
阎罗王就说:“你一生到处给人家戴高帽子,害死那么多人,还敢说自己无罪?”
他说:“没办法,是那些人太笨。像阎罗王您这么英明,再怎么给您戴高帽子都没有用啊!”
阎罗王心里很高兴:“你说得蛮有道理,那就赐你无罪。”
瞧,阎罗王被戴上高帽子,照样犯糊涂。
《易经》说,“鸣谦,贞吉。”
当我们得到美誉,受到夸赞,如果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尤其是得意而忘形,那就是人生最危险的时刻。
如果小孩子从小听惯了好听的话,宠坏了,长大后就听不得难听的话,经不起挫折,很难克服磨难。
如果做父亲的经常凶一凶小孩,骂一骂小孩,长大后反而可以很好的适应社会,渡过难关。
其实,做父亲不是不能夸赞孩子,只是不能在外人面前夸,而是要在私底下赞美孩子。
我们向来都是讲严父慈母,如果讲慈父,多半是客气话。
父亲最大的责任就是对子女要严格,这样才能成全母亲的慈。
如果父亲和母亲两个人都慈,孩子就会被宠坏,变成小霸王。
如果父亲拼命讨好孩子,那就是让外人害死孩子;只有对孩子严厉甚至于苛刻,外人才害不死孩子。
天底下,除了父亲会给孩子当头棒喝以外,大概也没什么人愿意这样做了。
因为别人犯不着,也没有责任去这样做。
恩生于害,而害生于恩。
尤其是人生过半,你会发现:
以前总认为天天嘴上说你好,对你样样都好的人;原来,多半是在害你;
以前总认为天天在找你麻烦的那个人,反而是对你最好的人。
其实,家里的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天底下,没有一个人比父亲更能百分之百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来为我们着想了......
父亲的威严正是他背后默默付出那一片深情。
父爱如山。爱之深,才责之切。玉不琢,何以成器?
人的一生往往是:
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本文策划:若卿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