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线圈》——现实?虚拟?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酌情观看)
07年对于日本动画而言,也是相当辉煌的一年。4月的《幸运星》;7月的《鲁鲁修》;10月的《CL》。以及其他相当具有话题的动画诸如:《school days》,《黑之契约者》,《零之使魔》,《空之境界》。
在这一系列无论话题还是质量都具有爆点的动画面前。《电脑线圈》这部慢热,画面也不出彩的动画确实很难有出头的机会。
即便是获得了好几项诸如:2007年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祭动画部门第十一回动画优秀奖,2008年东京国际动画博览会电视节目部门优秀赏,第39回星云奖(多媒体部门),第29回日本SF大赏的奖项。却也只是进一步证明了《电脑线圈》只适合在小众圈子传播的事实。
但从动画本身来看,毋庸置疑《电脑线圈》值得被人交口称赞。

当技术发展模糊了虚拟与真实,我们该何去何从?
“电脑眼镜”,拥有AR和VR各自部分功能的一种眼镜式的电脑。既具有了手机的便携性,又具有了电脑的功能性。甚至成为了衣食住行乃至城市运作的一部分。
同时,也成为了小学生也就是主角们玩乐的主要工具。
尽管有相当多的专业电脑术语与名词。但从监督矶光雄的角度来看,他不过是把孩子们手中的工具从“魔法”变成了“科技”。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用“魔法”一词来帮助我们理解主角们的行为。
因为“电脑眼镜”的存在,孩子们沉迷其中的虚拟世界在摘掉眼镜的大人开来不过是无理取闹。这种孩子与大人之间的距离感,和我们现在的亲子之间的关系颇为相似。
在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更加模糊之后,还是小学生的主角们并没意识到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一种新兴的玩具。
事实只是如此吗?不是的。即便是虚拟的,那也是真实的。宠物“电助”是女主优子从小到大一起成长的电子宠物。尽管“电助”的去世不过是一堆数据的变化。母亲和医生也都秉持着“抓着真实,能触摸得到的事物。放弃虚拟,不存在的世界”。
但对于陪在自己身边一起成长的优子和妹妹京子而言,这份在一起快乐,分别时痛苦的感情是货真价实的。
而原研执着于在虚拟世界去寻找死去的青梅竹马观奈的电脑体,也是出于赎罪和逃避痛苦的手段。
很庆幸动画并没有态度明确地表明自己支持虚拟还是现实的立场,而是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去肯定人类在其中经历过的感情。
如此看来,“虚拟与现实”的争辩倒也是一种庸人自扰。

优子与勇子,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
《电脑线圈》若只看前半段,它是一个节奏缓慢的清新治愈的日常动画;但若只看后半段,它又是一段紧张刺激的科幻故事。
站在故事中心的两位是在日文读法上十分相似的女主优子和另一名女主勇子。
初看之下,二人只是性格迥然不同且毫无关系的两个小学生。
一个温柔亲和,另一个强硬冷漠。
而借着故事展开,优子和勇子二人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人。优子父母健在,妹妹和爷爷送的宠物“电助”陪在身边,奶奶又是一个老顽童一起疯疯癫癫;而勇子这是年幼丧父,母亲不管,哥哥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去世,自己又在交通事故后醒来自闭。
而就是这样两个完全相反的人,却在优子爷爷的作用下以一种很扭曲的方式联系在了一起。为了救回勇子,优子爷爷利用勇子的记忆伪造了虚假的哥哥帮助勇子成长。然而,在离别之际,勇子看见了优子用吻抢走了自己的哥哥,进而导致空间崩坏。
优子既是勇子的仇人,却又是勇子的恩人。在最后,优子向勇子喊出“勇子的用是直面痛苦的勇气的勇。”
而勇子也才终于从逃避痛苦追求幸福回忆的过去中直面充满痛苦的前方。
二人关系的亲近是因为“电助”的原因。“电助”之于优子就好像哥哥之于勇子,知道自己的原因导致优子失去“电助”。勇子对优子有了一份愧疚和理解。也因为失去了“电助”,失去了陪伴在自己身边的爷爷的遗物,优子也才能理解勇子的痛苦。
二人虽然成长环境不同,但在这一刻面对失去心爱之物和对美好过去的追求变得相互理解。
也因此,更加坚强的优子才会为了挽回更加偏执的勇子而不断呼喊。而勇子也才会在理解,愧疚,各种矛盾的心境下反复挣扎之后回应了优子。
借着电脑眼镜这一载体,意识和身体的分离成为可能。虽然我至今一直觉得分离意识与肉体实在是过于扯淡。但通过动画的表现,这扯淡的设定也让我信以为真并开始自圆其说。
动画中,优子的爷爷试图在医疗领域使用这种方式,构建一个能够治疗人心的虚拟空间。围绕着这个虚拟空间所发生的这一切的事,成为了一种合乎逻辑的猜想。在这一刻,电子,虚拟,程序,意识。这数个名词之间的距离与界限也缩短和模糊。
回到最后,电脑线圈有什么要表达的主题吗?引用bangumi的一句影评:“选择是痛苦的,但不能选择就连痛苦都没有,人啊可能就是一种靠着疼痛才能识别自己存在的生物,心里感到痛的方向就一定有路。”
所以啊,不要停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