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末日孤舰——北安普顿号核战指挥舰简介

2019-03-11 03:18 作者:容克87G  | 我要投稿

“一旦位于夏延山地下的战略指挥所被苏联第一轮核打击摧毁,那么总统就将退到海上继续指挥核反击作战。”


随着二战后飞行器在航速和航程方面取得的长足发展以及舰载探测仪器取得的技术进步,要协调航母作战群的行动变得愈加的复杂。要处理不断增多的探测和情报数据,就要对硬件设备进行升级,也需要更多的人力来有序地选择目标并指挥舰队船舰和舰载机进行防御或攻击行动。而若是这套指挥体系被要求能够伴随航母一同作战,那它就必然需要以高速舰为载体,而且这条船的身板也绝不能太小。有人可能会觉得计算机的发展可以为这套系统节约不少人力,但问题是在这段时期里,随着计算机性能的发展,它的重量和占据的空间同样也水涨船高,再加上不断增肥的探测装置,省下来的人力并不足以节省空间。经过研究的结果就是,这样的一条船的尺寸应当和一条巡洋舰相近,可以容纳下海军上将和他的幕僚们在此地指挥调度整个舰队的行动。

俄勒冈级重巡洋舰(照片所示为该级首舰CA-122俄勒冈号)

在1945年时,俄勒冈级重巡洋舰的三号舰北安普顿号(CA-125)已经停工,其时她的建造进度已经完成了54%。随后她作为重巡洋舰建造的计划被终止,转而作为AGC(Amphibious group flagship两栖作战群旗舰)继续开工。在1953年,她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代号:“CLC-1”。该次改建彻底推翻了原有的重巡洋舰布局,新方案为这条战舰添加了一层甲板,而原定搭载的武装也被大幅度地削减了(三联8英寸主炮被彻底移除,而其余的火炮也被减少到4门5英寸54倍径火炮与3英寸70倍径火炮加20mm机炮的组合),腾出的载重和空间则用于搭载一整套雷达和无线电通讯系统。不过对于单纯指挥两栖攻击行动来说,这条船的高航速略显多余。

指挥舰的发展还有一个潜在的推动因素,那就是随着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越变越大越变越重,航空母舰也开始显得不堪重荷,而船务局出台的政策又限制了它们增大船体以解决载重不足的可能,因为若是无限制地加大战舰的尺寸,那么许多原有的港口设施将因为过于狭小而无法继续被它们所用。而且,由于战后航母普遍地开始采用斜甲板设计,这就进一步地压缩了舰桥的尺寸,甚至有可能将舰桥从甲板上再次挤走,这样来舰桥上能够搭载的雷达数目或是尺寸就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因此虽然航母本身已经搭载了一定的探测设备,但是终归还是比不上北安普顿号搭载的全套设施来的有效,北安普顿号上搭载的雷达设备包括了SPS-2远程对雷达,SPS-3快速搜索雷达和SPS-8测高雷达,这些设备要是全部堆在航母的舰岛上就免不了相互干扰。在指挥舰上设置的通讯天线和无线电收发装置不仅可以满足舰对舰,舰对舰载机的通讯需求,还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遥远的角落保证和华盛顿的信息畅通。这样一来,她能够胜任的角色就绝不仅仅只是她所处的战斗群的指挥了,整个舰队甚至更大规模的武装力量都有可能经由她的手进行调度。

北安普顿号核战指挥舰(CLC-1)原本是作为为俄勒冈级重巡洋舰的三号舰(CA-125)于1944年8月31号在位于马萨诸塞州昆西市的伯利恒钢铁公司的福尔河船坞开工建造的,但是在1945年的8月11号由于战争已经接近尾声而停工,直到1948年7月1号重新开工。在1951年,这条战舰在埃德蒙·J·兰普伦女士的主持下完成了她的下水仪式,并在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代号“CLC-1”后于1953年3月7号入役,威廉·D·欧文上校担任了她的首任指挥官。


CC-1北安普顿号核战指挥舰

在结束了试航之后,北安普顿号便作为大西洋舰队的指挥体系研究部门的舰船开始了她的服役生涯。在七个月的时间中她多次实际检验了其搭载的新设备的效能。对她的评估工作在1954年结束,随后她便作为大西洋舰队的战列舰-巡洋舰战斗群指挥舰继续存在。在这里她先后接受了作为战术指挥舰,大西洋舰队两栖作战群指挥舰(1954年10月-11月)以及第六舰队旗舰(1954年12月-1955年3月)的考验。在9月1号至10月22号期间她成为了大西洋舰队攻击部队的旗舰,她在随后的十五年中一直担任着这个职务。

在1956年2月24日,北安普顿号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结束了她的第一次大修,并作为海军第一支水面导弹舰艇分队——第六巡洋舰分队的一员在古巴的领海之外进行了演习,在本次演习中美军首次公开展示了“小猎犬”舰空导弹。在四月时,她又随着第六舰队一同驶往东方,并且在1957年的整个夏季中都恢复了军校生培训的巡航。不过,在那之后直到1961年期间,她很少再有回到欧洲的海域。由于该舰通常只会在北约和舰队演习或是要人出访时才会被部署到此地,曾经登上本舰参观的欧洲各国首脑要员可谓相当之多,比利时国王鲍德温和挪威国王奥拉夫五世也曾访问过本舰。

在1960年时,美国海军已经拥有了五条作为旗舰存在的巡洋舰:两支前沿部署舰队各自有一艘在编以及一艘备用,此外就是北安普顿号。担任旗舰的导弹巡洋舰被分派到各自的航母战斗群之中,为它们提供强大的AAW能力(Anti-Air Warfare 防空作战),但北安普顿号自始至终都只是承担了战斗群中的搜索与信息处理任务。


再次改装之后的北安普顿号

1960年之后,北安普顿被再次改建成为NECPA(National Emergency Command Post Afloat 国家水面应急指挥站),这次改造移除了她绝大多数的武装,并加装了大量通讯设施。NECPA在那时候承担的任务和先进的空军一号以及其它同类飞行器的任务是一样的,那就是为总统和他的指挥部提供一个在首都遭受攻击的紧急情况下可以前往使用的一个指挥所。1961年4月15日,改装后的“北安普敦”号作为美国总统进行核大战的海上应急机动指挥所重新开始服役,也正是从那天开始,“末日战舰”的称谓便伴随其一生,也许是因为一旦核战争爆发,世界末日的到来就毫无悬念。理论上在这条战舰上总统和他的将军们可以持续指挥战争相当一段时间。但这条船是否真的可以胜任这个任务还是令人心存疑虑,北安普顿号确实有遂行C3I任务的能力,问题是从侦测到苏联的核导弹发射到导弹命中目标的这段时间似乎并不足以让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的部队将VIP全部撤离,更别说在这段时间里和一条远在大西洋上的战舰取得联系了。

但不管怎么说,更多的这种战舰还是被建造了出来,在1963年,原塞班级轻型航母莱特号被改建为第二条NECPA舰,在被重新赋予CC-2的编号之后成为了于1961年4月15日被赋予CC-1编号的北安普顿号的姐妹舰(CC-1这个编号在档案中有时候会和莱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的编号搞混)。有意思的是,虽然莱特号是由轻型航母改造而成的NECPA舰,但它在建造之初却是和北安普顿号一样是作为巡洋舰开工的。

CC-2莱特号核战指挥舰


北安普顿号一直在西大西洋服役直至1970年2月退役,她的航迹囊括了从加拿大到巴拿马的广阔水域,在此期间她还多次检验评估了最新的通讯系统和设施并且继续承担着接待要宾的任务,在此期间肯尼迪总统和约翰逊总统也都曾经造访此舰听取军方高级将领的汇报,熟悉核战流程。

在今天,指挥巡洋舰似乎已经过时了,北安普顿号和赖特号已经被废弃,并且不再有后续舰船被划归来专门执行她们的任务。随着卫星通讯变得愈加的可靠与安全,通讯探测设备的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不断发展,她们已经不再是舰队和战斗群中不可替代的角色。宙斯盾巡洋舰(乃至驱逐舰)完全可以在提供AAW能力的同时也完成目标的搜索和情报分析工作,而后者显然和北安普顿号建造的任务目的重合了。现今的两栖指挥舰(LCC)仍然可以担任数个舰队的旗舰,但是它们将无需时刻伴随这作战群或舰队一同行动来达成这个目的,对于把绝大多数服役生涯都留在军港之中的它们来说,20节的航速就足够了由此北安普顿号和莱特号的又一个优点“高航速可伴随舰队行动”也失去了意义最终,尼克松政府选择放弃“末日战舰”。1970年4月8日,唯一的一艘核战指挥巡洋舰“北安普敦”号退出现役,结束了她为美国总统服务的历史使命,1980年,显赫一时的“末日战舰”被无情地拆卸。


内容译自: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SS_Northampton_(CLC-1)

https://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systems/ship/clc-1.htm

末日孤舰——北安普顿号核战指挥舰简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