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2.26 汉武帝刘彻

2023-03-16 14:17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26、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8—前87年)


  西汉极盛时期的著名皇帝和杰出的法家、政治家。他在位五十四年,“内修法度”,重用法家人物,积极推行法家路线,对强化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当皇帝时,西汉王朝已建立六十多年,一直以法治国,蒸蒸日上。由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辛勤劳作,当时国家已经开始富强起来。但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的矛盾依然存在,北方匈奴奴隶主的侵犯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威胁。他继承了文、景时期削弱诸侯封国的政策,采用主父偃建议的“推恩法”,把封国土地分封给诸侯王的子弟,直接由各地的郡管辖,使各诸侯王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他又设立刺史官[1],考察政事,检举不法的豪强、郡守和诸侯王。先后因犯法失侯的不下一百八十人。

  他还从经济上削弱地方封国和工商奴隶主残余势力。他任用著名法家桑弘羊做大农丞,负责国家经济财政,把盐铁收归官营。同时,他下令销毁各种旧钱,严禁郡国和私人铸钱,杀掉了大批盗铸[2]金、钱的人,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了币制。他普遍实行“均输”、“平准”法,由国家直接经营运输和贸易;并公布“算缗”、“告缗”的法令,征收商人、高利贷者的资产税。由于“告缗”[3]而没收的“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没收的田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4]。这些措施,有力地打击了豪强富商,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巩固了汉朝的封建经济基础和中央集权。

  刘彻在全国大兴水利,改革农具,推广新耕作法,发展农业生产。他征发大量民工,开掘渠道,引水灌溉,著名的有白渠、龙首渠等。有些渠长达二、三百里,可灌溉农田万顷以上。

  在对外方面,他反对儒家狄山、董仲舒等的投降路线,采纳了张汤、桑弘羊等法家的主张,结束对匈奴奴隶主的“和亲”政策,坚持用武力抗击匈奴奴隶主军事政权的侵扰。公元前一三三年,他制订了讨伐匈奴的战略,用奴隶出身的卫青做大将军,十八岁的青年将领霍去病做骠骑将军,率领大军北击匈奴。在十四年内,取得三次大规模反掠夺战争的胜利,解决了为害几十年的匈奴奴隶主入侵问题。他大量移民于边疆,开垦荒地,修筑新长城,巩固了边防。他还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经济交流。

  刘彻“内多欲而外施仁义”[5],他表面上好儒,实际上并不器重儒家。当时的大儒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他也只是表而上接受,并不真正实行。董仲舒也没有得到重用。后来董仲舒因反对法家路线,诽谤朝政,曾被他投狱治罪。他重用的仍然是桑弘羊、张汤、汲黯等法家人物。汲黯“好直谏”,敢于揭露儒家的奸诈行为,得到刘彻的格外器重,称他为“社稷之臣”。刘彻还特别重用抗击匈奴有功的青年将领卫青和霍去病。他封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也从侍中提升为大司马。这都说明刘彻基本上是坚持法家路线的。

  刘彻是一个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由于他执行法家路线,通过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和斗争,使西汉进入极盛时期。在封建社会中,“只有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是创造财富和创造文化的基本的阶级。”[6]刘彻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劳动人民的基础上的。由于他加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曾多次引起农民武装起义。他“淫侈无度”,大建豪华的宫殿楼阁;迷信神仙,大搞“鬼神之祀”,多次派遣方士携众入海求仙,上山觅药,妄想长生不老。他还用儒家宣扬的“王权天授”和仁义道德等说教,来加强对人民的思想统治,这对元帝以后的尊儒反法是有影响的。刘彻的功过,充分反映了当时地主阶级的两重性。


注:

[1] 相当于秦的监御史。

[2] 伪造。

[3] 告发对资产隐满不报或报而不实的人

[4] 《前汉书·食货志》。

[5] 《前汉书·汲黯列传》。

[6]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588页。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2.26 汉武帝刘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