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与清(一)

2020-04-19 10:26 作者:落棠庵主-蘅芜  | 我要投稿

六、明清时期。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开始改革匠籍制度,逐渐推行轮班匠和住坐匠制度,提升了工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此时的景德镇已然鹤立鸡群了,南北方其它的名窑虽还在苟延残喘,然而却无法与景德镇匹敌了。

明代的瓷器一改元代的粗笨形象,更多的借鉴了唐宋的韵味和格调。尤其在明中期以后,茶器也逐渐的趋于精细、小巧;陶瓷纹饰也倾向于精致。在器物的设计、生产、制造等过程里,开始为使用者考量。

明代在瓷器制作里开始出现明确的分工,这也深刻影响着现今的景德镇。“一胚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甚至出现了“一器动累什百,画者画而不染,染者则染而不画,所以一其手而不分其心也”。当然这种精细的分工,也促进了装饰技法的发展。

明永乐青花狮球心压手杯(故宫博物院藏)

郑和下西洋后,带回了“苏麻离青”。这种青花钴料浓艳明快的发色,一举成就了永宣青花之名。而永宣之后,青花也一改元代风貌,开始进入了文人的视野。永乐压手杯,就是永宣青花的典型代表。当然我们从史料记载里看,永乐压手杯是典型的酒器。

至于颜色釉方面,有着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的霁红釉和以钴元素为着色剂的霁蓝釉。除这二者之外,当属永乐甜白釉的成就最高。甜白釉又可以称为“填白釉”,源于元代枢府瓷。因釉面似白糖而通感得名。它的成功烧制,也为之后的明代五彩和成化斗彩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到了成化年间,青花料用“平等青”逐渐取代“苏麻离青”,发色愈加淡雅了。而成化时期,最著名的就是斗彩了。斗彩里面最熟知的就是当初拍出亿元天价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了。所谓的斗彩,文献里多用“逗彩”“窑彩”或“青花间装五彩”,即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拼逗而成的画面表达。而成化斗彩鸡缸杯从实物和史料分析,是受到金银酒器影响的酒杯。

明成化斗彩三秋杯(故宫博物院藏)

至于酒杯是何时用做茶杯的,其源头是闵汶水。而在明代中期以后,文人为了衬托茶汤之美,开始务实的使用白瓷且以小为佳。而且,对于明代文人来说:奢华或者贵重与否,跟雅致没有太大关系。

源于明代著名文人张源的“壶泡”,也对后世使用紫砂泡茶和工夫茶的萌芽有着深刻的影响。

从明代供春开始创制的紫砂壶,发展到清代的时候,文人趣味更加浓重了。而其体积和重量,也较之前朝趋于小型化。而从乾隆开始,在紫砂器上面上釉、堆漆等做法,着实有些巧不知耻了。一直到了清晚期,紫砂工艺就逐渐衰败不堪了。

明与清(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