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评测】论“复兴”——飞傲EM5平头耳塞分享

一、平头塞的三个属性
平头塞这个东西,其实在我的心里,仍还是默默地叫它“耳塞”的。
而与之对应的东西,倒是才特意地人为叫做“入耳式耳机”,以示区别之处。这样的称呼方式并非我个人因喜爱而标新立异地给平头塞强加这样的一个“正统性”的称呼,而是因为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十几年前,也就是我开始入烧的时候,大家原本就都是这样称呼的。
但是现在,我也并不能够把这个定义方式作为一个公共言论出现在任何的公共空间里。毕竟时过境迁,再多地“闲坐说玄宗”也无非是多了几分遗老遗少式的可笑之处,倒不如坦然承认也罢。
其实,六年前我开始做平头塞系列评测的时候,其实是觉得平头塞的衰退已不可逆,当时的心情是万念俱灰的,只觉得是在“为了忘却而纪念”。几年下来,在听过的不下二百条平头塞中进行遴选,倒也颇写下了五六十条塞子,大抵是有些内容和看法的。我想,如果说今天的平头塞比几年前,不但保留了火种,还颇具一定规模的复苏迹象的话,我是可以欣慰并自得于自己在其中的微薄作用的。
由此,在一切内容之前,我所关于平头塞的一些事情以及属性的看法和理解,是不吐不快的。
1、平头塞的HIFI性
关于HIFI、关于素质,我总觉得很多人的心态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很多人觉得信息量和解析力就是HIFI的代名词,而入耳塞因为结构上的封闭性以及多动铁单元、复合单元结构的原因,便具有了更高的素质,也更加HIFI;而平头塞更多是依赖于传统的调音味道。其实不然,声音的素质本身具有非常多的层面和角度,平头塞虽然密封不足,但是因相对较大的单元尺寸和更大的腔体混响空间,也更具有非常良好的声场和动态等素质方面的展现。
所以,我们如果单纯觉得平头塞不够HIFI,那可能真的是把平头塞看得小了,而把HIFI看得也窄了。
2、平头塞的刚需性
我还是始终觉得,作为一个耳机爱好者或者使用者,平头塞还真的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设备类型。
音箱、大耳机、便携头戴、入耳、平头各有特点和用途,也都有被制约的条件和情况。
比如音箱虽好,但“众乐乐”的同时,自然也干扰他人;大耳机虽好,但终究也只能坐在台放面前躬身而听;便携头戴可以出街,但终究夹得人头疼欲裂;入耳式小巧隔音,但是完全封闭耳道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平头塞舒适自然,只是出街时候的隔音效果不足。
其实更多时候,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还是以舒适为前提,平头塞更多时候不会让人的耳道完全封闭且强行压迫,听得时间长一点,也没问题。特别是我这样的上班族,工作的时候听听平头塞,即便是有些外界声音干扰其实也是不大影响的,但是如果听不到领导的呼唤终究是个极其危险的事情。当然,平头塞另一个主要功能是睡觉塞,睡觉的时候,当然还是平头塞更容易让人有个好的睡前状态,长期佩戴入耳的异物感是很可能导致失眠或者耳道疼痛乃至于感染的。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其实平头塞的使用场景相比入耳塞,反而是更广泛的,也更具普遍性的。毕竟,我个人而言,工作和睡前听音乐的时间要比上下班路上长多了(特别是今年一直开车上下班,则入耳塞的使用频率就更低了)。
所以,平头塞这个东西,其实对于喜欢听耳机的人来讲,是一个很必要的耳机类型,其舒适性和便捷性,是无可替代的。
3、平头塞的现状
平头塞逐渐式微的现状实确实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其原因自然很多,比如技术层面上的难于创新、比如经营层面的利润不足;也比如人的生活节奏加快,户外及路途上听音乐的时间占比越来越高;还有烧友所习惯佩戴方式的改变,等等。
因此我们的HIFI方式就缺少了一个挺重要的门类,也导致了我们在对HIFI的乐趣的追求和内容的探寻上,就缺乏了更多的可以拓展的思路和更多不同的乐趣和感受。
二、声音以外的部分
前面用了不小的篇幅,来介绍平头塞这个门类。下面,我们还是把目光放在今天的主角——飞傲EM5上,来看一看,这款平头塞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塞子。
1、外形
通常来讲,平头塞的外形一般都是大同小异。无非是一个前面板和一个半球形的后腔壳扣在一起,接上一个线柄。但是EM5的外形却殊为不同,不但后腔和线柄采用了异形曲面的设计,而且还有一条平行于线柄的后笛管。这样的外形,不敢说特别好看,但终究是具有设计感,且不会千篇一律地如同地摊儿塞子的。
如果单纯就形状考虑的话,这个笛管在调音作用以外,还可以替代盲点,让我们在黑暗的环境中可以清楚地辨别耳机的左右。这一点对于平头塞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平头塞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睡觉塞嘛。
耳机的腔体整体采用了3D打印的非对称异形设计,这一点在如今公模横行的平头塞领域殊为难得。虽然我个人并不排斥公模平头塞,但还是坚定地认为,平头塞这个领域需要更多的独立设计和特有设计思路。这样,平头塞的发展才会有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也才会有更多的声音方面的拓展和创新。


2、线材与插头
飞傲EM5采用了可更换插头设计,原配配有3.5单端、2.5平衡和4.4平衡三个标准插头,用旋扣与耳机线进行接驳。用户可以轻易地更换插头以适配自己所需的播放器接口。基本上,这几个插头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播放器端口的需求,毕竟所缺少的3.5平衡插头,目前在播放器领域已经不是主流,绝大多数用户其实已经不太需要这样一个插头了。虽然我个人还是有3.5平衡耳机口的设备,不过这也无非就是一个转换头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自不必纠结。
不过,我个人觉得比较遗憾的是,飞傲EM5没有可更换耳机线的设计。这个当然与EM5腔体的设计有关,这个腔体及线柄确实很难安放母座,无论是MMCX还是2PIN,都似乎是没有太好办法。其实EM5原线的水平和搭配其实都很不错,只是缺少了一个拓展的可能性。

3、佩戴感
在这方面,EM5的佩戴感还是非常舒适的。既不是纯金属腔体式的重,也没有巨大后腔所导致的坠,也没有超大单元产生的耳廓胀痛,就是一个很正常的平头塞所应该具有的良好佩戴感。戴着EM5的感觉,基本上就是接近于没有戴耳机的感觉。
当然,EM5这个塞子,正常情况应该是带着海绵套的。原配给了几种不同调音设计的海绵套,但是我没舍得用,试听期间主要还是用了自己的海捷套。因为海绵套这个东西本身就是消耗品,所以我觉得或许非官方标配才是常态吧。
EM5后腔形状还是有一点凸起的,所以侧卧睡觉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有一点影响。但影响幅度也不是很大,至少我自己试过戴EM5睡觉,问题不大。当然,我个人并不倾向于戴这个耳塞睡觉,毕竟睡觉时佩戴耳塞是很容易损坏的。对于这款2000元的耳塞,我还是舍不得冒这个风险的。
4、腔体
腔体采用树脂3D打印、纯银耳机线、镀铍振膜单元、32欧的阻抗以及109灵敏度这些指标参数,都可以在官网查到,我这里不做赘述,也不再解读。
三、声音
首先要说的是,EM5的单端和平衡声音存在差别,但幅度不大,我这里采用综合听感进行描述;平头塞声音听感受海绵套、佩戴等因素影响,这里以我个人佩戴方式状态下的听感为准进行声音描述。测试前端为飞傲M15、飞傲M11、享声MR1等播放器;对比设备为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千元以上平头塞。
1、三频
飞傲EM5的频响分布整体来讲还是比较均衡,而中频相对突出一点的。这样的声音频响分布也符合我们绝大多数音乐类型。
如果单纯地说EM5中频突出这一点点,在目前市面上的高端平头塞的范围里,是比较少的且很难得的。很多平头塞,特别是高端平头塞往往都会稍微削一点中频。这个做法可以让声音的素质感提升,但是相应地就会缺少一点温度和感情,损失一定的乐感。而EM5则充实饱满地把中频展现出来,让声音更具立体感和温度感。特别是人声的表现力,更加真实,也更富于感情。
EM5的中频是温和且透润的,且音准和衔接方面都很好,没有任何刻意对音准、音色的人为调整,所表现出来的人声和中频器乐也都是自然、舒适又不乏劲道的。关于人声的测试,我试验了很多种不同的风格类型,整体而言,EM5的适应度还是不错的,基本上绝大多数人声表现力都可圈可点,特别是对相对舒缓的传统流行人声有非常好的表现力。
比如,叶倩文的《珍重》和《浅醉一生》,应该说我一直对这类传统港味情歌敬而远之,总觉得太过于“浓得化不开”,总觉得不太能够习惯于这样的感情味道。这两三年逐渐看过贾樟柯的电影,才重新拾起这些歌曲,重新审视这样的音乐。其实客观地说,叶倩文的声音辨识度并不高,音色虽美,但总让人难以捕捉其中的况味。但飞傲EM5下所表述出来的叶倩文,则完全展现出了歌曲本身的意境,声线流转润泽,不着痕迹。既柔美飘逸,又富于张力和韧性。完全把握住了歌手外松内紧的嗓音和情感表达状态。中频既丰盈充沛,又绝不肥腻,垮塌。而用EM5听王菲的歌曲,表现也非常不错,多多少少地给王菲的嗓音中加了一点温和与厚度,但整体不影响轻灵飘逸的主题旋律。当然,我也试验了一些更小嗓的日韩女声,也还行吧。
高频方面,EM5的表现是相对收敛的,虽然EM5的高频无论在延展还是信息内容的表现都挺好,但是EM5的高频顶端修理成了一个比较圆润的形态。也就是说,EM5的高频具有相当不错的基本水平,但设计者还是刻意地“收”了一点,进行了一个“做减法”式的打磨。这样的结果就是EM5的高频不会特别的刺激和高亢,而稳定性就会比较好。当然整体来讲,这是一个具有足够素质水平,但是比较倾向于保守的高频状态。EM5的这个高频,我觉得如果是用来听小提琴或者长笛这样的比较“油”的西方古典器乐,是比较适合的,具有足够的亮度和透明度,同时也更兼温和与圆润。而相对来讲,对一些中国传统器乐的高频部分,比如竹笛、古筝及琵琶这些,稍显过于温和,缺乏了一点凌厉和干脆。这其中自然是取舍之道,不可贪全,也不可强求。
低频方面应该是EM5在设计过程中最为注重的环节之一,毕竟平头塞的低频不好做。因为平头塞声音设计的可控性没有入耳的那么强,更多时候略带了些“写意”的意味。往往平头塞的低频要么寡淡、要么松散得毫无力道可言、抑或是糊成一片。所以低频之于平头塞,一直是阿喀琉斯的脚后跟,也总是让人觉得遗憾,也是我前几年做平头塞系列评测的时候,一直不太愿意提及,而往往一带而过的一个话题。
EM5的低频混响是通过独立的笛管完成调制的。我觉得这个笛管的效果确实不错。明显可以感受到EM5的低频相比平头塞领域的整体情况,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变化。无论是下潜、运转力度、凝聚力以及形态都具有挺明显的技术性突破。EM5低频的整体水平已经可以达到中高端入耳塞的状态和素质。相比绝大多数平头塞一抹而过或散得不具形态感的低频,EM5的低频状态可以非常明确地展现出从下潜到落地、从发散到回弹的一个完整的低频变化形态,同时也具有了良好的低频质感。
EM5低频的体量、力度以及速度状态都是比较适中的,所以这个低频既可以表现传统的那种大鼓的质感、韵味和立体感、也可以用来听流行、摇滚乐中的架子鼓甚至电子鼓那样的干脆利落的节奏和动感。就一般的情况下,EM5的低频具有相当好的兼容性,各类音乐都有很好的表现。


2、结像
EM5的结像体积属于适中偏大一点,声线具有足够的厚度和纵深,同时也具有相当大的密度和重量感。所以听起来EM5的声音温和扎实,声线稳而质感足。
相对来讲,EM5的声音还是具有适度的发散感,由此衍生到音乐上就是一定程度的泛音和残响,幅度不是很大。给声音韵味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3、空间感
EM5的声场规模适中。如果类比的话,基本上差不多是当年森海MX980的声场规模的水平。其实也算是挺大的了,只是这几年来我们对平头塞的声场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就显得稍微不是那么特别的大。
就其声场规模来讲,我觉得如果大多数音乐类型,是完全足够的;而如果听一些大编制的交响乐类,也还可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EM5的空间排布感和分类度是很优秀的,即便是听交响乐类,也可以明确地分清各个音乐部之间的方向和位置关系,钢琴、提琴部、管乐部、打击乐部层层叠叠依次排布开来,距离角度明晰交错、互不干扰。
总体来讲,EM5不是以声场规模见长的塞子,但是其声场也可以满足各类音乐的需求,不会形成明显的短板。毕竟,声场和中频的位置和质感之间往往存在顾此失彼的关系,所以这方面的设计中,还是要从大局考虑的。而且,EM5没有采用高阻抗设计和多单元设计,也是为了更好地对声音有更稳定的控制从而让更多烧友可以接受的。
4、解析力
EM5的解析水平和信息量的完整性是具有不错的表现力的,不但具有更多的细节表现力,同时在声音本身的表现上也具有很高的准确度,我觉得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振膜的镀铍材质。也就是说,EM5的声音内容,不但“多”,而且“准”、“稳”。同时,EM5对声音主次层递关系上,也做得非常明晰,让人在音乐整体内容的体会中,可以感受到不同层次、不同强弱、不同音色状态的差别感。
所以,以往我们所认知的“内容多”即为解析、即为素质的观念,是不完全的,这也是我们很多人会认为入耳塞的解析更高的原因。其实,具有更多样的表现力和表现形式,才是更真实准确的解析和素质,也才是更加高级的解析和素质。
5、动态和瞬态
EM5的动态还是比较足的,在力量和气势方面的表现是足够让人满意的,甚至在与一些高阻平头的比较中都不落下风。这一点对于一个只有32欧阻抗的平头塞来讲,可以说是非常难得了。
瞬态方面,EM5的瞬态是应该是稍微偏慢了一点的。这也让声音不直白干涩,而是更富于韵味。当然,这样的一个瞬态状况,则要求我们在搭配上需要更多地尝试。
6、驱动
近些年来,每次我们提到平头塞,很大程度上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高阻抗和超高阻抗的塞子。当年,150欧的PK1都让烧友们望阻兴叹,后来300欧、600欧乃至于上千欧的平头塞可谓层出不穷,甚至一度成为了平头塞领域的主流趋势。饶是播放器推力水平不断提高,也还是无法满足这样高阻抗耳塞的推力要求。也客观上导致了高端平头塞逐渐成为了少数爱好者的小众玩法,很难走进大众烧友的视野中来。
飞傲EM5则采用了32欧这样的一个低阻抗的设计,其目的当然是让更多烧友能够接受,也让更多烧友加入到平头塞的这个领域阵营中来。
所以,这里自不必说,EM5对播放器推力的要求是比较低的,基本上所有的耳机孔(包括播放器、蓝牙设备、小尾巴甚至手机自带耳机口)都能给出良好的驱动状态。至少在我的测试过程中,没有出现过因为驱动不足,而导致的声音方面的问题和缺失。
当然,平头塞这个东西,本身的大尺寸动圈单元的属性,也决定了这个塞子在推力充沛的情况下,是具有很大的潜力空间的。我试验过用耳放和台式设备来驱动,确实比在普通设备的驱动下,具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当然,我在这里不想使用“大力出奇迹”的说法,因为EM5本身在大多数设备的驱动下的声音水平就很好,所以不能说是那种翻天覆地的“奇迹”的概念。
7、纯净度
整体而言,EM5的纯净度感还可以,虽然是个偏暖的塞子,但无论是背景还是空间,都具有不错的纯净度。至少总体来讲是比较干净的,毕竟平头塞这种半开放式的结构,导致混响的时候,难免会有一点噪点,但并不严重。EM5的表现,以任何角度来衡量,都是一个比较干净的空间状态。
8、音色
飞傲EM5算是个稍微偏暖一些的塞子,这一点就在目前的高端平头塞领域独树一帜了。目前的高端平头塞,总体来讲应该算是冷声为主流的,在音色的问题上基本无非就是哪个更冷一些的问题。而EM5则采取了一个中性偏暖的音色走向,对于平头塞这个领域以及烧友而言,是一个具有相当程度开拓性和建树性的。
四、声音方面的总结
1、飞傲EM5具有目前市面上高端平头塞旗舰级别的素质水平。EM5与之前我们所熟悉的各种以素质见长的高端平头塞相比,综合素质毫不逊色,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相当程度的领先水平。如果以其2000的价格放在整个耳塞领域来进行考量的话,那么我觉得EM5的整体素质水平,相比同价位的绝大多数入耳塞,则具有不小的优势。毕竟平头塞的整体市场价位空间相比入耳来讲,还是比较低的。而且,EM5的素质各个方面表现比较全面,没有明显的短板,当然这也符合飞傲一向对“水桶”理论的执念。
2、飞傲EM5是一个调音(或者叫做“声音设计完成度”)成熟、具有对音乐风格广泛适应性的声音走向。总体而言,EM5遵循的是一个声音温暖、润泽、稳重,而又略带内敛保守的调音方式。与目前市面上大多数高端平头偏于激进的风格不同,EM5选择了一个更加内敛的、也更加大众化的调音方式,而更有一些上古高端岛国平头的风格神韵,并融入了一些现代化的乐感元素于其中,使得EM5的乐感表达更具兼容性和广泛性。
EM5可以算是一个杂食平头塞,流行、古典、爵士、轻摇滚、轻音乐类的表现都非常不错。总体来讲,EM5还是以常规流行为主要风格标准的,其对于人声、常规的流行器乐如吉他、架子鼓和电子琴的音准和音色表现是最具标准性和完整性的,这也是大多数烧友最经常接触的音乐类型;而对于古典、爵士以及轻音乐、轻摇滚而言,整体的声音构架也基本完善,除了一些极其细节处稍有含糊,大体上还是可以然人满意的。当然,如果是嘻哈类和金属类,则显得有一点偏温和,不够凌厉和尖锐,但放眼平头塞领域,似乎也难有这方面的更好表现。至于ACG类,就要分具体内容,大多数常规的也都还可以,只是对一些极小嗓女声来讲,EM5的听感口型,可能略大了一点。
3、对于平头塞而言,推力自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命题。近些年来,随着平头塞行业的衰落,从业者不得不剑走偏锋,用一些比较极端的方式以给平头塞注入一些新的特点和活力。这其中,高阻抗、低灵敏就是最主要的方式,这样的方式确实可以让平头塞在一些方面展现出优势,但是同时也造成了与绝大多数烧友之间的鸿沟。
飞傲EM5则是在易驱动的前提下,将耳机的声音做到了更加优秀、更加全面的水平。一般来讲,EM5在绝大多数的播放器以及外置音频设备下,都可以具有相当高的声音水平,最大程度地让平头塞可以走进更多烧友的发烧空间。
4、搭配方面我觉得总体来讲EM5是一个比较“百搭”的耳机,基本上不挑前端,搭配什么前端就会出什么声音,具有比较强的可塑性。
就我个人听感而言,我倒是确实觉得搭配飞傲自家的旗舰播放器M15的话,会有一点过于暖了,而搭配稍微冷声一点的M11就更加合适一些。如果搭配我手里的MR1的话,我觉得是我所听到的自己手里最好的组合。
5、我觉得EM5这个平头塞,对于平头爱好者来讲,无需多言,这一定是一条应该持有的塞子。
对于大多数对平头塞不那么熟悉的烧友来讲,则是一个契机,是一个开启平头塞领域大门的契机。我们可以通过这条具有相当程度的适用性、兼容性的耳塞,开始领略到平头塞独有的HIFI魅力,进而拓展我们的HIFI思路。

五、关于平头塞的进一步探讨
前文说了很多内容,一方面是关于飞傲EM5,也有很多内容是说了平头塞这个领域。
客观地说,目前平头塞这个领域确实是有些落寞的,在随身HIFI圈子里算是少数派了。很多烧友,特别是新烧友对于平头塞的认知程度并不深,看法也颇有成见。不乏有部分烧友认为平头塞作为一个历史产物,已经是“落后”或者“过时”的看法。这当然是有失偏颇的。
其实,单纯就平头塞的原理和结构而言,本身与入耳塞相比,其实应该是互有所长。入耳塞具有封闭度高、能量感集中、信息内容充沛等优点;而平头塞则具有声场自然、空间通透、音色还原度高等优点。

所以,平头塞在我看来,单纯就其声音属性,更加像是耳塞的另一种体现形式,与入耳塞的特点互补。也就是说,对于耳塞的HIFI性而言平头与入耳这两种方式,倒是像人走路的两条腿,不应该是被带有倾向性地去比较,而是应该互为补充,并驾齐驱,这样我们对于耳塞的认识和理解才更加的深刻与全面,也才能够更深层地理解耳塞这个大命题给我们所带来的音乐内容。
由此,我们也大可以更加进一步地推论,HIFI这件事儿,原本也应该是一个更加兼容的,更加多元化的一个主题。只有把更多的东西吸纳进来,我们的HIFI思路才能更加开阔,对于HIFI的认知和理解也才能更加深入,我们也才能在这个领域里有更多的收获和进步。而不是抱残守缺,以某一种姿态自居后对其它门类的优越和排斥,这样的路也注定会越走越窄。
六、践行与复兴——EM5的启示
平头塞在“最后的尊严”以后的这几年里,也算得上几经沉浮、大浪淘沙。时至今日,一部分国产独立品牌的平头塞在市场里存留下来,多以特殊的技术方式维系着一部分小众平头塞爱好者的热情,但终究又因为技术的原因,变得很难走入大众视野。
飞傲的EM5则是以一个更具兼容性的姿态出现在烧友面前,其音乐风格具有多样性、对前端设备要求也比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仍展现出了旗舰级的声音水平,这是让我十分惊喜的。
我这两年不很愿看见或提及“平头塞的复兴”这样的字眼。因为平头塞的出路不是一个孤立的产品或者技术。而更应该是与烧友、用户的一种更加紧密的契合,应该是更加踏踏实实地与烧友面对面地交流,从而形成的一种更具建设性的沟通和理解。
我觉得EM5给我的惊喜绝不仅仅在于其很高的声音水平,甚至也不是它独具开拓性的风格与调音味道。我觉得这条耳塞所展现出的对于烧友的一种亲和度,EM5切切实实地让更多烧友都能够体会我们最喜闻乐见的音乐风格,以一种高屋建瓴的打开方式,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维度,重新审视这些音乐的内容和精神。这才是EM5给我最大的感触,也是EM5真正蕴含的修为和功力。
所以,这里我仍旧不提“复兴”的论调,只说EM5给我们带来的这一个新的视野和空间;只说平头塞这个整体领域里所蕴藏的更多不一样的HIFI内容;只说我们所应具备的包容和对于不同领域所应有的吸纳能力和层次,借着飞傲EM5的名义与契机,我们得以拥有对于这些话题更加深入的思考与践行。
只有汇集了无数的思考与践行,才能够支撑曾经高喊的“复兴”;
或者,如果真的有了足够的思考与践行,“复兴”这个口号本身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