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为寒假作业备课
寒假临近,学生们在忙于复习的同时,心中也对多彩的假期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当然,作为假期生活的重要内容,寒假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寒假作业,师生的想法却是大相径庭的。大多数教师会这样想:看看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何,哪个知识点没掌握好,就在这一点上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还有的教师会这样想:寒假里一定不能让学生放松,而要让他们将下学期要学的知识预习一遍。可是,学生的想法是完全相反的。他们不会考虑自己已经考完的知识还有哪些没有掌握,也不会考虑预习新学期的内容。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学期的学习终于结束了,哪个好朋友从外地回来了,要玩什么最开心。其次,他们可能会想着跟谁联机打游戏,看哪些好玩的电视节目,等等。总之,学生很少会主动想到学习。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师布置的那些“真是为孩子着想”的作业又有多少作用呢?
那么,教师就不用布置寒假作业了吗?当然不是。在笔者看来,学生在寒假期间完成一些作业是很有必要的。关键是,教师布置的作业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是有效。这就要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了。
什么样的作业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呢?显然,大多数教师布置的训练和预习是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教师都尝试着变换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例如,让学生在假期中搜集春联,开展春节习俗方面的小研究,等等。从作业的形式看,这些作业不可谓不新颖。但是,为什么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呢?究其原因,关键还在于教师备课不精细,以致学生的这些作业只是形式上的实践,是“假实践”。就拿“搜集春联”这项作业来说,学生从“百度”上一搜索,各式各样的春联应有尽有,打印出来便上交了事。很显然,这样做完全违背了教师布置假期作业的初衷。我们不妨把作业这样改一下:搜集身边的春联10副,并抄写下来;通过询问或上网查找,了解每副春联的含义,并介绍给身边的人;向家人或邻居咨询春联内容的寓意;了解过去贴的春联与现在的春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试着将以上内容写成一份研究报告。这是作业的基本内容,但并不是作业的全部。在布置作业的同时,教师也要布置相应的作业评价要求。搜集春联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了解春联的意义,进而了解春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的变化。
当然,我们还可以布置一道特殊的数学作业题: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在春节期间的支出情况,并制作一份统计图表;然后,与家长一起分析,在所有支出中哪些是可以减免的。这项作业不仅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渗透的数学知识也是极为广泛的。
除此之外,利用假期读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作业。如果教师直接要求学生读某一本书,大部分学生就会敷衍了事。我们不妨为每一名学生设计一份“读书导案”。例如,在布置全班同学阅读《爱的教育》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读书导案:这本小说描写了哪些人物?你最欣赏谁?请你说出其中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什么样的作业、作业量多少适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年龄段和教师备课的细致程度。在此,笔者只想说一个问题:寒假作业要着眼于孩子的成长。101教育旗下品牌101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于101智慧课堂,以智慧教学为核心,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