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克莱夫你都拯救了什么?——浅聊一下最终幻想16的剧情硬伤

2023-06-26 21:20 作者:落叶的石头  | 我要投稿

前有火炎剧透!!!!!!

前有烈炎剧透!!!!!!

前有爆炎剧透!!!!!!

前有炽炎剧透!!!!!!

这是小吉教你的黑魔循环吗...?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主角生活在一个充满战争的世界,本身只是战争的棋子,却在盲目的旅途中结识了伙伴,获得了拯救世界的使命,中途和很多会变身的强大敌人战斗,恋人是一位白发美女,boss是个把世界当玩物的白发面瘫,他有一个精通剑术的黑发追随者被主角整到癫狂后落败,最后决战地是一个叫“始源”的空中堡垒,结局主角拯救了世界,却和恋人生离死别。没错,我说的是异度之刃3。


你们是有多喜欢始源?


“当《最终幻想16》的片尾字幕播放完毕,在体验完整个故事后,我希望玩家们能体会到,无论今天发生什么,都可以朝明天继续前行。”————吉田直树


狄翁坠楼,可以朝明天继续前行。


克莱夫石化,也可以朝明天继续前行。


约书亚…应该是被他哥整理完遗容之后直接火化了吧看那样子(有一说一克莱夫你不开殡仪馆真是屈才了),不过化成灰了应该还是可以朝明天继续前行,随风飘扬呗。

 

“那能带我一起前行吗?”————大公妃

 

  

        从FF16发售开始连肝4天,60小时全支线全讨伐通关一周目之后,我认为这个游戏在竞争年度上还是相当有难度的,虽说是瑕不掩瑜,但瑜很多,瑕也很多。对我来说最失望,或者最觉得可惜的地方自然还是剧情。

        好的剧情看完之后有一种沉浸感,通畅感,FF16的剧情看完让我有一种便秘感,有些东西就是卡着下不去,一口气写了这么多字症状才有所缓解。

        不得不说在这个毫不吝啬展现死亡镜头的游戏里,最后的自杀小队三人组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死亡镜头,那就可能都还活着,最后那本书也不知道是终战之前写的还是之后写的。但在官方明确推出后续DLC之前,我还是以结局给大家最直观的感受,大家憋屈的根源,也就是三人组都寄了为前提来说一说。

 

 

        从FF16这几年一路不算丰富的宣传活动来看,吉田对剧情一雪FF15的前耻有着极强的信心,毕竟吉田是FF14的制作人,他这么说让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对16的剧情抱有一定的期待。

        但玩了DEMO之后,对我个人而言算是浇了一盆不算太冷但可以降温的水。

        2个小时的序章剧情,信息量非常充足,前有贝姐娇喘,后有大公断头,人物的描写,冲突的建立引出复仇的主题,悲惨的主角get,坏女人大公妃get,让我猜测后续的发展会不会是经典的英雄和权术的碰撞,主角在大公妃的阴影下生存,成长,最终击败带恶人。甚至我觉得主角看到的兜帽男,火人,最后发疯把弟弟杀了,都和大公妃有关。

        这种对中世纪的描绘,让人很难不联想到权游,指环王这类作品,虽然都有魔法和怪物,但本质还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明争暗斗的故事。

        当然本体不用打到通关都知道我的猜测错得离谱…

 

 

        DEMO无疑让很多玩家期待暴涨,情节的开放程度和玩法都开了FF系列的先河,场面比历代都要宏大震撼,但为什么对我来说剧情反而是降温了呢?很简单的两个原因,一是急,二是典。

        急是剧情有一种极度的压缩感,这么多主要角色的性格,关系,信念立场,情节冲突,在2个小时内,还有一大半都是战斗和副本的情况下,能讲完吗?答案是讲完了,但又没讲完。

        克莱夫和吉尔,约书亚,大公之间的关系只用几段单独的对话来体现,能够承载的东西非常有限,三句话才能让人理解和代入的内容,被限制在一句话里。每个人包括约书亚这样的小孩都在谈论非常庞大且沉重的话题,像是在讲解一样直述自己的信念,生怕观众不懂,非常急促,结果就是我懂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没有强烈到能深入我的内心。

        以至于当情感最高潮伊弗利特手撕不死鸟的时候,有多少玩家能和克莱夫一样感受到悲伤和绝望,我想更多只是惊讶居然会是这种发展吧。有些共情能力特别强的可能会主动强迫自己代入,但这是观众的能力不是剧情的效果。


        而典说好听点是经典,说难听点就是老套,可能是年纪大了,我都数不清看过多少这样开局塑造冲突的故事,也忘了是什么时候开始对这种套路的故事完全丧失了兴奋感。

        小吉在宣发的时候反复强调这一部是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幻想风格的故事,可从序章来看,虽然确实加入了很多中世纪的元素,但都是表面的妆点,内核依然是一个非常传统的jrpg剧情。

        就算你主打英文配音,你用英文去写剧本,但很多台词和桥段我从来没在哪部欧美剧集和游戏里见过,根本都不属于欧美的叙事风格。

 


        DEMO的这两个让我不安desu的问题在游戏本体中得到了完美的继承和强化。

        急这块在游戏本体中如果你不做支线只做主线,你会感觉像是有个人拿着鞭子赶着你在剧情上暴风突进一样。国家之间说打就打,显化者说变就变,五年一晃就过去了,角色立场转变之快让人应接不暇,十分钟前准备叛变,十分钟后就叛变完了。请问主角潜入千里之外,甚至横跨大海的敌方老巢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以ps5的读盘速度,只需要5秒。好像小吉在说:我知道你很急,但我比你还急,因为我性急(姓吉,谐音梗扣钱)。

        仔细想想吉田在发售前说过为了玩家的流畅体验,去除了很多传统rpg中的繁琐要素,这句话几乎能为所有玩家觉得缺失的东西兜底,真不愧是你啊小吉,话术算是被你整明白了。


        典这块整个流程剧情jrpg味之正宗,看我开头第一段话就明白了,但绝不仅仅是异度之刃,各类jrpg都会有这样共通的剧情结构。所谓中世纪感在阿尔蒂玛出现之后就完全消失殆尽了,为了拯救人类反抗这种状态的创世神,这样的设定和异教徒都得烧死的中世纪根本就不挨边,但在日本ACG里可以找到无数类似的。

        我想这种结构很多人和我一样都已经看腻了,日本的创作者本身也都在寻求突破,很多出名的作品都在刻意回避这样的套路,创造新的结构。然而FF16如此之大的投资,为什么要回归这条都走烂了的老路呢?我猜可能是被15剧情轮番的修改整怕了吧,为了求稳找一个老套但不容易翻车的结构,以抛弃新意为代价。

 

        尽管如此,急促和老套仍然不是FF16的硬伤,剧情紧凑的像《十三机兵》每一段剧情都包含巨大的信息量,也一样能做的很好,故事老套的像《王国之泪》用了多少年的救公主依然能在细节上有创新和突破。

        FF16剧情的硬伤还是在内容本身,剧情的逻辑性合理性暂且不谈,我不想从一些过于理性的角度去看(因为实在太多了根本说不完),只想尽量说一说感性的部分,代入感,共情,整体感受,所以接下来的长篇大论有一部分是分析,有一部分完全是个人的主观感受。

 


        首先我对剧情的通关感受是,整体是平淡的,编剧有在想塑造起伏转折,但很大一部分因为难以代入显得刻意,亮点有但不多,结局没有什么感慨,只是觉得憋屈,憋屈到不想玩二周目。

        FF16的结局,挑了三个笔墨最重的角色去送,除了克莱夫肯定跑不掉以外,另外俩我也不知道去那干了什么。

        编剧知道这三个角色玩家肯定至少会有一个喜欢的,那么都噶掉,怎么也能赚一波眼泪。但可惜我真没有感觉被刀,只是感觉被打了一闷棍。


        我看大部分人难以接受克莱夫的结局,但有意思的是基本上都是为了吉尔年纪轻轻就要守寡感到惋惜,少有为克莱夫本人惋惜的。其实我很能理解,因为克莱夫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已经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了,要是没有吉尔这个角色在,可能死就死了吧…

        狄翁也是个思维很神奇的人,这边想着要赎罪,那边又疯狂去送,一心求死…到底是想解脱还是想赎罪,国家不要了,恋人不要了,责任不要了,掉下去的时候还在喊父皇??他真可以和奥丁搞个组合,一个父控一个母控…

        对我个人而言,最喜欢的角色还是约书亚,因为他是三个人里唯一一个目标从头到尾没变过的人,立场极其坚定毫不动摇,他想保护哥哥,最后也做到了,不像另外俩人承诺跟假的一样。在角色塑造上他几乎被塑造成了一个完人,正直,智慧,谦卑,温柔,善良,亲和,勇敢还有风度(还会狂喊尼桑),基本上好的品质都占全了,找不到缺点你敢信(挑食算吗?),居然还有这种人存在…?

 


        所以唯一支撑我持续关注故事发展的就是兄弟的羁绊,但我最在意的兄弟情最终没有得到任何正反馈,反而我认为没有玩家会在乎的拯救世界(刁民)逆袭成了最终的主题,多么的伟光正。

        如果玩二周目我会想我这一路控制克莱夫都在干些什么?完全无意义嘛,希德就应该在克莱夫求死的时候给他一刀,这样吉尔也不知道克莱夫还活着,弟弟也不用为了克莱夫去吸阿尔蒂玛,最好用雷把克莱夫劈碎了,甚至能直接瓦解阿尔蒂玛的阴谋。我game over了那么多次也没见阿尔蒂玛来救我,那只要把克莱夫偷偷干掉,后面那些幺蛾子都不会发生了。阿尔蒂玛继续沉睡,希德和吉尔把约书亚,狄翁招募了,四人组算是世界上最强战力了,破坏几个母水晶没难度啊,顺便把看着不爽的国家灭了都行,简直皆大欢喜,只是奥丁哥可能得有一段时间见不着他的母亲大人了,成为唯一的输家。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即使主角早点主动牺牲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也不可能让主角那么早死,这属于剧情上的逻辑漏洞就不展开了,还是就着目前的故事来说。

        仔细想想,我对剧情感到下坡路是从希德死后开始的。希德死前的那一段倒是都可以接受,虽然展开的太快,缺乏细节的刻画,但比如贝姐的塑造就非常扎实,情绪和立场的转变都很自然,对希德爱恨交织,还有专门的回忆杀情节,对比后面的角色塑造来讲可谓是豪华至极了。

        其后主角发现自己杀了弟弟之后的低落,被希德开导,和老婆一起旅行,战胜心魔,一连串的起伏不算出彩也都还行,但这些足够让我心里咯噔一下了。


        从之前6个宣传pv“觉醒,支配,野心,复仇,救世,升天”来看,前三个在讲世界观,后三个是讲剧情,从复仇开始,转变为救世,最终升天可能代表结局升华之类的意思(但现在知道了就是字面意思的全部升天…),那我猜测复仇会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在复仇的路上,主角领悟到了更崇高的使命,放下了仇恨或者复仇成功后转为救世。复仇是很容易塑造冲突的故事类型,所以我觉得既然吉田这么有信心,又是复仇的主题,那再崩也崩不到哪去…

        然而我完全没有想到复仇会在前期的前期就结束了,这么早克莱夫就发现自己是杀弟凶手,然后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之后就和自己和解了…复仇的主题直接消失的一干二净,我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直到希德死后那个谁都懵逼的“五年后”,主角瞬间就接替了希德的立场,目标完全转变,这时我就明白了这个故事的主题并不是我想象的复仇而是单纯的救世,而救世是最容易写崩的故事类型之一。因为复仇这种不平等的压迫欺辱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经历,而复仇成功的爽快感所有人都很容易理解,可是没有人会整天关心拯救世界的事,基本的代入已经很难了,何况你的世界观还搞这么复杂…


        国家在打仗,那我救世是要阻止战争促进和平。

        禀赋者在被奴役,那我救世是要解放奴隶消除压迫。

        黑死地带在扩散,那我救世是要阻止母水晶继续吸以太。

        创世神要灭绝人类,那我救世是要逆天改命打败神明。


        不得不说克大侠你真的好忙啊…居然要在一个故事里要从这么多维度去救世…游戏体量是有限的,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往往什么都表达不好。

        “为了和平”,“为了平等”,“为了生存”,“为了自我”这么多庞大的主题随便拿出来一个都能做出完整的故事,怎么能硬塞进一个故事里?最后用一句“为了大义”去笼统的概括。

        在我看过的故事里(除了国产剧),一般“为了大义”都是反派的台词,毁灭世界的开端都是为了拯救世界,爱所有人等于谁都不爱,太爱世界到头了就是反人类。相反主角的目标往往是自私的,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亲人,为了自己的伙伴,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自己的梦想,最后顺便拯救了一下世界。但是在FF16里,大义成了主角的目标,反而反派是自私的,完全为了自己的利益行动。

        因为看到别人受苦去帮助他,这是善良的体现。

        因为看到别人受苦就想拯救世界,这是圣人的标准,谁会想看圣人的故事?喜欢孙悟空的多还是喜欢唐僧的多?

        所有经典的主角都是有缺陷的,自私的,寻求救赎的,这才是有血有肉的人性。

 


        从希德开始,其实他救世的动机就解释的不清楚,为了大义,为什么要为了大义呢?个人的目标变得这么伟大,一定是有相同量级的刺激促使他转变。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禀赋者的自由,这些都是转变之后的信念,问题是什么刺激了他抛弃人性的自私转变为佛性的济世呢?除了希德说的那些笼统的理由,故事中并没有表现出一个强大到足以让对救世毫不关心的观众也能够产生共鸣的刺激,帮助观众去理解这种伟大信念的动机。想想权游里的雪诺,他经历了多少故事,编剧花了多少笔墨才让他平滑地转变出救世的信念。

        希德缺少动机,克莱夫就更离谱了,仅凭希德一席话语就完成了转变,我觉得克莱夫和希德在剧情的关系离亲如父子还有很远的距离吧,为什么希德的死能让克莱夫这么坚定地接受这种信念和使命?(为什么我脸接掉一丝血的激光能把拉姆秒了)哪怕是亲爹去世,去世前跟你说,儿子,虽然你以前都是为了自己而活,但现在开始你要背负起拯救世界的使命…我都会想爹你是不是在开玩笑…


        然后就是诡异的“五年后”…克莱夫五年前对这种信念的接受已经难以让人信服了,在五年后他的救世信念居然更加坚定,这五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主角这么重要的角色信念的转变要用一句“五年后”一笔带过?

        举个例子,比如《末代皇帝》讲了溥仪的一生,时间跨度非常之大,溥仪在不同阶段也都有着巨大的转变,但所有转变都是由某个同等量级的事件触发的,并且确保转变已经板上钉钉了再跳过时间,这样才合情合理,让人容易理解。

 

        好,既然你非要跳过五年,那我权当这五年里发生了很多事让克莱夫坚定了救世的信念。那么在后面的核心剧情里,编剧又呈现了什么呢?

        在主线和支线的故事里,我能看到的是这个世界已经烂到根了,好人都在主角身边,其他的根本不值得拯救,或者说这帮充满歧视的普通人,和充满奴性的禀赋者,他们的死活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真的很想认同克莱夫的信念,然后努力去代入,但是你故事里呈现的东西让我和克莱夫的观念分歧完全是越来越大。

        后期有个卢博尔的支线,丧尸来了卢博尔央求村民逃跑,本身卢博尔是对村子做出了极大贡献的人,但村民因为发现他是一个禀赋者之后不仅瞬间把他在之前做的好事全部忘掉,还丢石头把他脑袋砸出血,我直接WTF…你是欠他们的还是怎样?他们是你亲爹亲妈要这么供着?更绝的是最后村民道个歉居然瞬间和解了,我直接再一个WTF,脑袋上的血擦掉就跟无事发生一样…两边我都无话可说,克莱夫你也见证了这些烂事,你真觉得这帮智障有拯救的必要吗?我是不理解。

 


        那么我下一个问题是,为了这么一个不明不白的救世大义,主角要付出些什么?

        FF16给出的答案是付出整个故事最正派的人,整个故事主角最爱的人,当然还付出了主角本人。说实话这个结局出来之后我并没有成功拯救世界的喜悦,也没有感受到主角的伟大,唯一在想的就三个字:为什么?

        为什么要付出这些代价去拯救世界?你克莱夫到底是什么时候发展出这种普度众生的精神?你在终战时讲的那些大道理是从哪听来的鸡汤?贯穿整个故事对兄弟情的渲染,我能清晰感受到你的弟弟才是你最重要的东西,你怎么能为了拯救世界去牺牲弟弟,你应该为了拯救弟弟不惜牺牲世界才对。

        就像《美国末日1》结局乔尔带走艾利一样,全世界变成丧尸也和我无关,我只为我在乎的人付出一切,这种最自私的发展,才是最真实,最充满人性,最能让人回味无穷的情节。我们不需要圣人当主角,我们需要人当主角。

        如果FF16的结局有分支,一个是现在的结局,第二个是主角不抵抗把身体献给阿尔蒂玛当容器,条件是让弟弟,老婆,狗子和一帮同僚在新世界中活到老死,那我一定秒选第二个,虽然它并不完美。阿尔蒂玛也会秒选第二个,几十年对他还不是一瞬间的事,他又打不过主角,哪有这么好的买卖…

 


        FF16的剧情里最让我动容有两个片段,一个是叔侄相认,一个是兄弟团聚。

        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才是最容易代入的,尤其是亲情,无需多言,不需要过多的篇幅就能让观众自然理解。

        想要观众接受救世这种大而空的信念,就一定要用一些最朴素的情感去引导观众深入。


        超人拯救世界为了什么?父亲的教诲和露易丝。我也有父亲和恋人,所以我能理解。

        蝙蝠侠拯救世界是为了什么?在父母被害的阴影下寻求自我救赎。我也有父母所以我能理解。

        鸣人为什么要拯救世界?为了伙伴和自己的忍道。我也有朋友和理想所以我能理解。

        克莱夫为什么要拯救世界?为了创造一个人人都能有尊严活着的世界……?做梦呢?我自己活着都没什么尊严,还要去管别人有没有尊严??

 

        《王牌特工》的导演说过,单纯让主角去拯救世界难以让观众共情,即使已经有为导师复仇这种合理的动机,导演仍然在最后大战中安排了主角的妈妈被反派精神控制想要杀掉主角妹妹的几个片段,他说只有这种容易代入的情感存在,观众才会对拯救世界的大战产生紧张感。

        那么FF16最终大战有这种紧张感吗?说实话弟弟已经死了,我都不想打了,打他为了什么?克莱夫你都保护了些什么?大家一起死了阴间团聚算了…



        我倒不是反感主角死亡的故事,有很多这样的高分电影和游戏,《守望者》里罗夏之死,让人能感受到那种偏执的正义感,《荒野大镖客》第一部马斯顿之死,第二部亚瑟之死,令人唏嘘又肃然起敬。

        角色的死亡一定是为了剧情服务的,而不是刻意为了赚点观众的眼泪就让角色去死。余华的《活着》里很多死亡是有分量的,但活着的人同样有分量。盲目地用死亡去渲染悲剧实属下策,所有要死的角色都必须死在点上才有效果。

 

        对比FF16埃尔文大公和权游艾德两个人的斩首,埃尔文的死给人的感觉更多是惊讶,然后下一秒会想他怎么连刀都没拔就死了,大公是不是有点弱…会有人觉得很难受吗?我反正是没有这种感觉。唯一稍微能共情的点是爹死在儿子面前,会给儿子幼小的心灵留下多大的阴影,不过剧情也很快告诉我了,儿子崩溃到基本上快把自己人都烧完了…

        再看权游艾德的死给观众的震撼,我想看过的人一定深有体会,英雄死于权谋,正直败给奸邪,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艾德之死那场群戏短短几分钟让珊莎,乔帝,瑟后等一系列主要角色的性格和立场直接深入了一个层次,也奠定了这剧后续的基调,给人无限的期待,一个角色在剧情中正确的死亡所产生的能量可以如此之大。不止艾德,权游前几季很多角色都死在了点上(也有人复活在了点上),所以才让这部剧足够精彩。

 


        在FF16里只有一个人死亡的能量对我来说稍微大一些,就是支线里艾露伊丝的弟弟西奥多变成丧尸然后凭借自己最后的意识选择自杀,这也是丧尸片的经典煽情桥段,《釜山行》的结局就是这种。其余的死亡有觉得奇怪的,有觉得刻意的,有觉得毫无意义的,更多是没有感觉死就死了的。

        将军夫人,神父等等这些,确实FF16故事中有很多好人死了,但是这些人有花很大篇幅去塑造吗?他们在和观众产生心灵羁绊之前就死了,怎样让人能有深刻感受?所以FF16的主线和支线剧情里,执着于平铺直叙的讲述,很多地方情感是缺失的,观众会选择冷眼旁观而不是感同身受,这样就让玩家失去了对剧情的期待,让整个跑腿过程索然无味,支线饱受诟病实际上并不是因为玩法,而是这些剧情根本就没有让玩家去推进的动力。

        像同为rpg的《巫师3》,支线任务很多,玩法也是一样的跑腿打怪。但是它的支线剧情有丰富的转折和悬念,也有很强的趣味性,并且有时玩家的选择甚至可以影响剧情的发展,那么玩家会想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抱有期待的话即使是跑腿也一样会有动力。

 


        整个故事中情感塑造最丰富最合理的我认为就是约书亚,像FF14的奥尔什方,这种关心,保护,处处为主角着想的角色,死亡是会让人伤感的,如果死在合适的地方就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甚至可能让整个平淡的剧情来一个咸鱼翻身。

        约书亚的状态很像FF14里的水晶公,都是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守护最重要的人,过度消耗能量导致死亡(水晶化和石化)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结局,既然必有一死,那就得看编剧怎么处理这个死亡了。


        FF14是怎么处理的,在完成使命并协助玩家决战胜利后,水晶公感受到能量耗尽大限已至,在和最重要的人也就是主角进行告别之后,和对方一起平静坚定地接受自己的死亡,伤感但少有遗憾,玩家不想让他死,但也明白到这里肯定就是终点了。

        而克莱夫这边,嚎叫声都快穿透屏幕了...从台词来看,他和我一样不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我是真不理解,但克莱夫你为什么不理解呢?你们仨明明去之前都和伙伴们生死告别了,虽然告别的时候我一脸懵逼,为什么突然搞得跟生离死别一样,你不是打过了阿尔蒂玛变的迪亚波罗吗?怎么突然就这么没信心笃定了自己回不来呢?既然你们是抱着赴死的决心去的,那你们任何一个人死掉不是预料之中的事吗,你不会以为约书亚那样的病秧子能比你究极神兵克莱夫更有生还的机会吧?

        但是我想克莱夫应该和我想的一样,知道弟弟活的可能性不大,但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死在这个地方,在决战开打之前,因为boss破壳死了……这是什么奇怪的死法?整个游戏里就没讲过他这个封印的原理和后果,好家伙,原来是个一次性包装,撕烂了才能开?简直莫名其妙…不仅是他死的没有意义,这样的死让他整个剧情里做的事都失去了价值,他付出了那么多对终战有什么贡献?

        只是融不死鸟的话在哪都能融,克莱夫吸狄翁这种半死不活的也没把人吸死,约书亚去一趟就是为了让boss拼成完全体?然后死在克莱夫面前给老哥上一个狂暴buff?可是人克莱夫过于坚强,极致的情绪管理,打的时候很有理智,在那反复说着大义像给自己洗脑一样,也没狂暴啊…

 

做得好,以后别再做了


        我觉得哪怕完全效仿FF14的处理,也比这个结局的设计要好得多,甚至用一些烂俗的手法,给哥哥挡刀,或者打着打着打不过了用尽力量去强化哥哥,好歹也是战死的,怎么都比这种意义不明的死法要好吧。

        还有一种经典的处理方法是电车难题,主角必须要在最爱的人和拯救世界里选一个,主角难以抉择,最爱的人释然地推了主角一把。《漫威蜘蛛侠》游戏就是这么处理的,彼得必须在中毒的梅姨和中毒的民众中选一边,这种选择折磨着彼得,但梅姨释然接受,安慰彼得,自我牺牲,一样很让人动容。


        当然我认为最好的结局还是像《核心危机》里克劳德和扎克斯一样,强调牺牲,守护,传承,克莱夫从开篇就把守护弟弟当成最高使命,这种使命不应该有始有终吗?一个故事首尾呼应不好吗?

        撇开FF7正作不谈,如果克劳德和扎克斯在《核心危机》里一起死了,会让故事变得更悲情还是更憋屈?你编剧不就是想刀一刀玩家吗,克劳德没死一样还是一个悲剧故事,而正是克劳德后续的反应,才让这个故事的悲伤更加深刻,但玩家在悲伤中又能找到一丝慰藉,这才是好的剧作。


你是我活过的证明


        所以不管怎么说,FF16最后的这个情节于情于理都不应该这样设计,本来能咸鱼翻身,现在是咸上加咸,憋屈了主角,也憋屈了玩家。

        在PV“救世”里最后有一句宣传语,“你的正义,能拯救什么——”,之前我以为是对玩家的灵魂拷问,现在知道了这纯粹就是官方嘲讽,你以为你能拯救什么?你拯救了个寂寞…看到结局在没有魔法的世界里快乐生活的一家人了吗?那就是你拯救的东西——路人甲乙丙。

 

        模糊的动机,残缺的情感,仓促的推进,突兀的转变,憋屈的结局,难以理解的伟光正,这些硬伤让这个本来大有可为的故事变得无比平庸。即使后续DLC克莱夫,约书亚,狄翁三个人都活了,可以降低一些玩家的憋屈感,但这也改变不了FF16本体剧作存在很大缺陷的事实。不理解为什么前广和丰会认为这一部是他编剧的巅峰,可能只是小吉的任务吧。



        最后稍微吐槽一下剧情逻辑性上的一些问题。

        如果从后往前看的话,弟弟死于阿尔蒂玛破封印,可他封印阿尔蒂玛根本就是无意义的行为。

        他只封印了那么多阿尔蒂玛里的一个,剩下的那一堆还是满世界搞事,而且人家想出来随时都可以,只是找了个安静的地方睡觉罢了…最无语的是那个时候克莱夫都没吸完召唤兽,在场的全是显化者都是要留给克莱夫吸的,阿尔蒂玛本来也没想干什么就是出来看看货而已,何必多此一举呢…

        就算可以用弟弟之前不知情做为解释,那起码在编剧层面也应该为弟弟的付出赋予点什么意义,比如和封印的那只阿尔蒂玛同归于尽了,削弱了boss让克莱夫有战胜的机会,总归是有点贡献的吧…现在看弟弟纯粹是活活把自己玩死的…

 


        约书亚完全可以不封印阿尔蒂玛,在终战之前传功给克莱夫,融了不死鸟的伊弗利特本来就会飞,狄翁和他根本都不用去,反正去了也打不出伤害就是纯送…

        而且狄翁去的理由居然是作为交通工具给兄弟俩节省内力…他应该很清楚融了不死鸟的克莱夫内力之充沛甚至超越嗑了母水晶的自己,都能直接冲出地球翱翔宇宙了这点距离算什么消耗…人家被奥丁断了两次经脉一点武功都没废,五分钟就下床继续跑腿,最后还把奥丁反杀了,这种旷世奇才需要别人帮忙吗?看不起谁呢?

        如果一定要带最亲的人去送死,那为啥不连着吉尔和狗子一起带去整个五重灾祸给阿尔蒂玛来个全套刮痧,一家人不是应该整整齐齐的吗…留这俩下来就是为了一个哭一个嚎是吧…


 

“当《最终幻想16》的片尾字幕播放完毕,在体验完整个故事后,我希望玩家们能体会到,无论今天发生什么,都可以朝明天继续前行。”————吉田直树


原来这话的意思是,即使你今天被剧情整便秘了,也还请期待后续内容。        

不愧是你啊小吉,话术可真被你整明白了。

 

对了前广桑,看一看什么叫首尾呼应。

 

 


克莱夫你都拯救了什么?——浅聊一下最终幻想16的剧情硬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