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阶梯》第1集:泰勒斯——撇开了神的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原创通识课|《哲学阶梯》第1集:泰勒斯——撇开了神的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原创 大现场 THE MOMENT 中文 2021-04-03 17:11
哲学即哲学史——黑格尔
通识纪录片《哲学阶梯》
简介: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提出“爱的阶梯”,这样写道:
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可以自己遵循着它去爱,也可以由别人领着去爱,先从这个个别的美的东西开始,一步一步地不断上升,达到那统一的美,好像爬阶梯,从一个到两个,再从两个到一切美的形体,更从美的形体到那些美的行动,从美的行动到美的知识,最后从各种知识达到那种无非是关于美本身的知识,于是人终于认识了那个本身就美的东西。
柏拉图把爱比喻成爬阶梯,四步爬完,分别是1)从单个美的形体到一切美的形体,2)从一切美的形体到美的行动,3)从美的行动到美的知识,4)从美的知识到美本身。爱是基于爱者与被爱者的美而产生的一种相互吸引与欲求,根据柏拉图,只有抓住了美本身,才能明白爱是什么。
柏拉图的阶梯说不仅适用于爱情,而且还适用于哲学。爱情追求美,爱的阶梯充满不同程度循序渐进的美,最后到达美本身;哲学追求真理,哲学阶梯充满不同程度循序渐进的真理,最后到达绝对真理。哲学沿着真理之路不断攀爬它的阶梯,爬到绝对真理那里才停止,这构成了一部哲学史。哲学史是在真理被揭示的过程中逐渐展开它自身的历史,因为人无法在有限的时空中掌握绝对真理,但它又不是单纯的史料堆积,而是遵循着它的内在逻辑穷竭真理的各个面向,并将真理不断演绎乃至发挥到极致的过程。黑格尔说:“全部哲学史就是一个战场,到处堆满了死人的骨骼。”哲学史是厮杀的战场,观点与观点之间的激战,理论与理论之间的搏杀,在交相辉映中造就了哲学的繁盛,这恰好表明了黑格尔的另一个说法:哲学就是哲学史。
哲学就是哲学史,因而从哲学史这个阶梯进入哲学看来是一条绕不开的路。于是就有了这个系列纪录片的初步构思,它为所有哲学爱好者提供一把梯子,一把真正可以借以攀爬的梯子,顺着这把梯子一步一步往上爬,一路领略各种奇异风景,徜徉在思想的密林里,享受思想所带来的愉悦。当然,我们无意在诸多流行的纪录片中增添那可有可无的一部,也无意把它打造成诸多纪录片中的佼佼者,因为向来是众口难调的多,同气相求的少。在这个被快餐文化劫掠的时代,人们不是娱乐至死,就是娱乐致死,是时候反思造成这种思想荒原的原因了。尽管如此,为了使更多人热爱哲学,我们在知识性与趣味性之间寻找到制衡,从而唤起人们日渐消退的思考能力。
《哲学阶梯》第1集
之
泰勒斯:撇开了神的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视频版)
(文字版)
泰勒斯:撇开了神的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文/曾斌
我们翻开哲学史,读到的第一个名字通常是泰勒斯(Thales)。史家推断,泰勒斯在公元前624年出生于古希腊爱奥尼亚的米利都(位于今天土耳其的小亚细亚),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的学识渊博,涉猎的领域包括政治、工程、天文、旅游、数学、商业等。

(Pic/Google)
泰勒斯曾一度活跃在米利都政坛上,要求所有爱奥尼亚地区的城市联合起来对抗波斯的入侵,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泰勒斯的理念却为希腊城邦政治中牺牲少部分自由换取共同抵御外侮的这个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泰勒斯曾经拜访过埃及,利用一根直立的棍子,根据平行光线投影的比例关系,测量出金字塔高度。
泰勒斯深谙天文学,据传公元前585年准确地预测到日食,并确定冬至和夏至。据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日食发生的那一天正是吕底亚人与米提亚人决战的时刻,杀气腾腾的士兵发现白天突然变成了黑夜,惊恐万状,担心遭到神的惩罚,于是马上宣布休战,重建和平,从此结束了长达六年的战争。泰勒斯当然不会这么认为,日食不是因为宙斯发怒,就像地震不是因为海神波塞冬而发飙那样,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通过自然事物来得到解释。比方说,在泰勒斯眼里,大地是由水托着的,地震是由水的波动摇晃导致的。这个解释今天看来非常幼稚,但考虑到泰勒斯是生活在2600年前的人,就不得不佩服他的超前性。古希腊诗人荷马用神来解释自然现象,泰勒斯用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现象,实际上撇开了神。
泰勒斯是一个博学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记载了他的一则轶闻。身为天文学家的泰勒斯,某天晚上一边走路,一边抬头仰望天上的星星,由于观察得过于投入,一不小心掉进井里。一位色雷斯侍女在一旁看到了,略带嘲讽口吻风趣地说:“你只知道研究天上的事物,却忽略了你的脚下的东西”。
这是否意味着泰勒斯是一个终日埋头于学问与思考的书呆子呢?当然不是,我们在种种例子中都能看到他在生活中处处充满智慧。据说早年他被母亲催婚,他只是谈谈地说:“时候未到。”等到他的年纪渐渐大了,母亲又来替他着急了,但这时他竟说:“现在又太迟了。”这位哲学祖师爷,可以说开创了大多数哲学家对婚姻敬而远之的先河,亚里士多德是个例外。

(Pic/Google)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泰勒斯身兼金融家的先驱,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引述了泰勒斯的事迹。由于把时间和金钱投入到哲学中,泰勒斯变得很贫穷,人们借此指责哲学是一项无用的事业,哲学家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泰勒斯决心为哲学和哲学家雪耻。凭借自己的天文学知识,泰勒斯早在冬天就预测到来年的橄榄大丰收,因此以微小的成本租赁了当地的所有榨油坊。当时没有人与他竞争,等到来年橄榄丰收,他再以高价将榨油坊转让出去,获取了一笔可观的利润。对于这件事,亚里士多德这样写道:“只要哲学家愿意,他们很容易致富,只不过这并不是他们的追求。”
泰勒斯最著名的一句论断是,“水是万物的本原,大地像一个木筏那样浮在水上”。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因为即使历史上不曾出现泰勒斯这个人,或者所有有关他的描述都是捏造的,也不足以撼动这句话的价值。这句话包含了两方面的哲学重点:一方面是表象与本质的差别,另一方面是一元与多元之间的关系。
表象的搜集,来自我们感官知觉对于外在世界的观察。在不同的环境、时间、对象与情绪中,我们会有不同的观察、记载、描述与记忆。因此,表象的展示是分歧的、变动的与转变的。在这些不同的展示中,我们不禁会问:“什么使得变化成为可能呢?”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回答得具体,否则我们只能体会到表象所展示的分歧,却未能真正回答这个问题。泰勒斯从日常经验出发,大胆并乐观地说:“万物的本原是水。”但泰勒斯没有停留在日常经验层面上,而是试图撇开神寻求自然解释。
水作为万物的本原,也许不能算是一个好答案,因为我们会问:“为什么不是火、土、气等别的东西呢?是什么样的机制让水变成风、火、雷、电等别的东西呢?”表面上泰勒斯确实没有回答这些问题,但他实际上告诉我们的并不是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这个世界的本原:这个世界有一个开端,并非无中生有。所有的生命都是不同因素的有机结合,但水是一切的起源与载体。泰勒斯用水来解释自然现象,而不是追随当时的流俗,把神当作自然现象的本原和根据。这是思想上了不起的一跃。

(Pic/Google)
与现代科学家不同,泰勒斯认为万物都有生命,是一位物活论者。泰勒斯根据磁石的相互吸引和排斥宣称,磁石具有灵魂,因为灵魂让事物有生命,并且可以运动。灵魂是一种自身就可以运动的力量,推动宇宙万物。在泰勒斯看来,灵魂是一种充斥着宇宙的东西,因此宇宙万物既是水,又充满着灵魂。
泰勒斯思考万物,但没有被万物迷惑,尽管水作为万物的本原不是一个很好的答案,但却将这个世界的复杂的多样性统一到某个单一物质、单一原则之下,开启了西方哲学追根溯源的传统。泰勒斯的理论很快遭到他的学生的批判,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