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历贬值下的中式教育体系

2023-08-21 04:23 作者:压缩文渐  | 我要投稿

前言

这篇文章从23年2月磨磨唧唧一直写到23年的8月,我甚至一度觉得这篇文章已经没必要写了,因为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我已经看了了太多相似的观点,不论是【把教育视作投资】还是【教育改革】等观点,其实内在的逻辑都是要把教育的意义重新拉出教育体系,尤其在chatGPT等看似无所不知ai面前,仅仅测试人知识储量的应试教育这件事本身存在的意义越发的受到人们的质疑。

可是在我今天看了所长林超的一个有关于教育的视频时,我忽然发现问题不是知道了要怎么做就能解决这么简单,而是在更深层次的矛盾,而本文会围绕着教育这件事诉说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可能会有疏漏和错误,还请多多包涵。


学历贬值

我之前看new game这个动画的时候,里面有一段让我非常诧异的剧情,女主高中毕业,然后进入了游戏公司。这段剧情当时的我是觉得很难理解的,高中毕业不是应该去送外卖,进工厂吗?女主怎么能进游戏公司呢?这符合你的身份吗?

距离这个动画的播出已经过了好多年了,我如今已并不持有当年那种带有学历歧视性质的想法了,那个本来应该已经淡忘的事情,却因为之前那个16岁辍学做游戏的新闻又一次让我回忆起来,那个原本在我看来不合理的事情。在互联网狂欢一般的羞辱这个16岁退学高中生之后,不禁让我对如今的教育体系有了很多的思考。


其实仔细想想,这个事件的开始和和最后的发酵,舆论是经历了一次转向的,从最开始的支持,到引起大家的群嘲,这种转变显然说明这位无辜的高中生触动了什么东西

这就让我不禁想起曾经在某个评论区中所看见的一件事,那也是一个讨论学历的视频,视频底下有人在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拿自己的低学历开玩笑,用自己也没上过高中这件事说了个笑话,但这个自嘲却引来了另一位观众的不满,直言喷到【你初中毕业,你很骄傲吗?】


而我认为,这和大家对于那位16岁辍学高中生的群嘲,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就事情激发了大家因为学历贬值的焦虑,以及对自己付出了青春而没有回报这个现实的愤恨。


现在大家根本就看不见大学生的价值,大学生的价值难道不是在他们的知识上吗,而现在变成了在他们的那张毕业证上,这种学历贬值的焦虑也体现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当前的教育机制存在一种内在的矛盾,假设学生上学的目的应该是学习知识,可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完成这个目的而诞生出的考试和学历机制,反而是有害于学生追求知识这个目标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如果上完大学后不能获得任何学历和凭证,只能获得你在这几年大学中所学到的知识的话,那么你会付出几年的时间去上大学吗?

且不论当前大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自学,更是因为学历本身已经变成了一种当前社会筛选机制,从而给所有不能通过筛选的人焦虑。而人们在面对这种焦虑的情况时,却依旧陷入了一种的思维定式之中,妄图更加提高自己学历的方式来保住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价值,但反常的事情是,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我们社会的整体生产力本应是会逐步提高的,但实际是,大学生的增加反而降低了大学生自己的价值。而这种现象或许象征着大学生的知识和当前社会价值的割裂。



我们在把价值寄托在我们之外,我们想着依靠学历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毕业之后妄图通过大厂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好像是不通过别的东西来证明一下自己,自己就不具备价值了一样,以至于我们真的把那些证明我们价值的东西看作为价值本身,比如伪造学历等行为就是这种想法的体现。

而解决当下困境的方法或许是我们应该跳出这种评定框架,用真正的价值去对抗学历贬值。

之前不是有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嘛,但实际上看起来,众多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创业的结果多半是失败的。

大学生的创业的问题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当前社会中,因为一种普遍思维的存在,知识本身的价值已经被剥离出知识本身了。

分工思维的割裂

之前还有一个事情很火,就是有个教授演讲说【学习就是为了钱,为了和外国人杂交】此番言论一出,引起大家广泛的批评,但实际上细看大家批评的内容,会发现,很多人都着重拿这个教授说的【学习就是为了和外国人杂交】开刀,对于学习就是为了钱这一点,反而产生了不少的认同声,我认为这反映出了我们社会中的某种问题。

上学是为了找更好的工作,上班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享受,在如今的社会中,这种思想是广泛存在的,大家都在给自己所做的事情找个理由,而赚钱显然就是最好的理由。


如果按照这种功利主义逻辑推演下去的话,必然就会得出人活着就是为了最后的享受的结论,自然也就会产生如今的各种摆烂,因为我的一切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享受的话,那么我完全可以跳过所有的中间过程,直接开摆,达到最终的快乐的目标。直达快乐的这种状态,如果能达到的话那自然是极好的,但问题是现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人们往往会从开摆向着虚无主义前进四。

人们不想工作,因为工作让人痛苦,而这种状态主要原因是当前普遍流行的工作制度【分工制度】以及这种制度所带来的【分工思维】。


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其实是同一种东西,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在学习,学习就是娱乐,这四个概念原本统一的,是互相打通,缺一不可的。

为什么这四种概念本应该是统一的呢,我们大家在追求钱,追求财富自由的同时,其实还有另外一条路,就是我们经常会看见建议人们在生活不顺心的时候,给自己找个爱好,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果能用自己的爱好赚钱的话,那这种生活就最好不过了,而用自己爱好赚钱这种事情,实际上就是把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给结合了起来。


这里看起来好像有点快乐教育的意思,但我觉得快乐教育本质上也有他的可取之处,毕竟这世界上存在没有意义的工作,但是却不存在没有意义的学科,一切现在存在的学科,都必然能激发出人的某种乐趣,如果不能激发乐趣的话,那么这种学科也就不会存在。

想象一下你通过自己的爱好去驱动自己学习,你喜欢机器人,所以你去主动学习电子相关的知识,你喜欢做游戏,所以你去主动学习做游戏相关的知识。当然了,可能这里有人会说【人的天性就是懒惰的】而在我看来,更应该说是反人性的东西会导致人懒惰,而由分工制度所诞生出的分工思维更是加深了这一点。


马克思常说的资本对于人的异化,其实也是在说这件事,我们工作本身就是可以为我们带来快乐的,现代资本社会实际上是把我们的享乐路径给打断了,然后给我们钱,让我们用钱来换取我们本应该在工作中所获得的快乐,从而让我们误以为,工作和娱乐是不同的两种事情。


这种由钱链接起来的割裂的价值体系,也在教育体系中存在,只不过在作为链接物的东西不是钱,而是学历。

在常识性的思维中,我们总是把工作,生活,学习,娱乐,这四个东西给区分开,然后再用金钱把这些看似不同的概念给链接在一起,而我们对于知识和知识所具有的价值的认识,也是这样被分开的,然后我们再用学历把这种本来就是统一东西给重新统一起来。


大学生们自己也是认同知识和知识的价值被拆开这种事情的,这从大学生的学历焦虑,以及对于大厂履历的追求中,就能体现出来,大学生自己都不认同自己能依靠自己的知识在这个社会中存活下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为了获得链接知识和价值的中间物,也就是学历,然后用学历去追求社会中已经存在的别的价值,所以才会导致大学生越多,学历越贬值。


系统性学习

为什么大学生的知识没有发挥出价值,就说明大学生的理论和现实是割裂的,也说明了学校本身和社会的割裂,这种割裂体现在最底层的教育逻辑上,也就是对于系统性学习这个概念的定义。


我之前和别人探讨什么是系统性学习的时候,曾经得到过一个很匪夷所思的回答,对方说:系统性学习就是看大学的课程,必须是专业的教授教的知识才是系统性知识,那种小up讲的都不靠谱。

还有我最近看见有人在问如何自学做游戏,他吐槽说网上的知识都太零碎了,一次就讲一点,没有那种特别长,一口气从头讲到尾的那种教程。并且还说同样的功能,每个教程讲的还都不一样,他觉得这样学习不够系统,不算是系统性学习。

这个系统性学习里的【系统】二字,究竟是老师的系统,还是学生的系统呢?我觉得这里有个非常吊诡的地方。


我们说高级的知识肯定是需要有前置的简单知识构成的,虽然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各不相同,但这种金字塔式的结构是不变的,而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法一口气把整个知识系统都吃进去,我们只能线性的学习一个个的知识点,然后在一整层知识都学完之后,我们才能了解对方的知识系统,从而组成第二层的知识。可是这种线性的学习方式就导致了,我们完全不知道这些知识在自己的知识系统中站在什么位置上。


其实每个人天生就是会系统性学习的,或者说,人只能系统性的学习,人在自己的知识体系里给当前的新知识找位置,用过去已有的知识去拼凑出新知识的样貌,就比如那些有点ky的梗【这不是我们原神里的角色吗】,这种联想就是就是在用旧知识给新知识找位置的体现,反而是现在的教育方式显得不那么系统。

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系统性学习,其实反而是最不系统的学习方式,以至于我们训练出了很多不愿意深究为什么的学生,因为人们从小到大都是这么学习的,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以至于把这种没有反思的学习方式当成了理所应当。


在没有学习的理由,却依然要学习的情况下,学生们无疑是痛苦的,而人不可能凭空的忍受痛苦,人如果没有答案,就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人会解释自己的行为,来让自己的行为在自我内心中有意义。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学生说,学习的意义是为了让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就是我快乐,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最终学生会被这种找不到理由的行为训练的不能思考,因为学生们必须不能思考,否则漫长的无意义学习生涯会因为自己的思考而变得无比痛苦。最终给自己打上不应该深究的思想钢印。

而学校的筛选机制在筛选人才的同时,更是导致了有一大半人被“制造“成了蠢材,他们在漫长的学生生涯中学到的最深刻的知识就是自己学不会这个知识,从而在今后的一生中都不会去主动接触新知识。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的问题,导致了受到应试教育的学生会在没有学习目的的迷茫中总结出一套适应这种【不系统】的系统。而我认为这才是应试教育的最大问题。


教育问题之上的阶级思维

谈起教育,就必然要提到老师这个身份。从千年以来的看书先拜至圣仙师孔子开始,直到现在的义务教育,这种权威对学生的灌输模式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老师这种身份本身就是一种权威垄断的体现,尤其在中式的填鸭式教育中,老师更是让求学者忘记了自身的责任。

并且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情况下,单一的个人已经无法涵盖大量的科目了,如今教科书的信息量相对于网络来说,可以说是严重不足。更何况教育者自身并不是什么至圣仙师。比起死板的灌输知识,环境对人的影响显然更大,而在封闭的义务教育阶段,老师可以说就是学生要主要接触的【环境】之一。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老师这个象征权威的身份,让所有人成为所有人都老师,让每个人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只不过让人发挥能力的前提就是相信人的能力,没有人是完全不值得学习的蠢材,但如今社会上的很多人,似乎并不是这么认为的,这里就要提到智商这个概念了。


每当我看见别人用智商评定别人的人格时,我都会感受到一丝不适,就好像是否定的一个人的全部行为,给他打上生理上的不合格标签,且不论智商是会随着学习而改变的,毕竟人的学习能力本身也是一种可以被学习的事物。

更何况哪怕真的只说基因差异,人脑之间最大的差异也根本就不是硬件差异,而是软件差异,如果相信这种唯硬件论的话,那么希特勒的做法反而才是最正确的,我们只需要把所有的蠢人都杀了就可以促进人类的进化,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比于我们的脑结构,我们的知识系统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垃圾电脑运行一个优化超好的程序和一个顶配电脑运行一个垃圾程序,最后的效率肯定是垃圾电脑运行的更快,只要可以运行的东西一样,硬件的差异远小于软件的差异。

更何况不同的电脑之间的差异可以达到数倍不止,甚至物理架构都可以不同,而正常人的大脑之间的差异连一倍都不到,用这点大脑的差异去解释人与人之间的聪明与否,恰恰是对人最低级的否定。


而这种给人划分绝对地位的方式,就已经超脱于教育了,或者说中式教育问题根本就不在教育上,这是整个社会不公平所造成的。

我曾在某个说我国中考的视频中,看到有人问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高考的话,那要怎么筛选人呢?】,以及在另外一个讲述新西兰移民后生活的评论区里,看到有人在表达一种【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或者【人活着就是为了阶级跃升】的思想。

可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筛选人呢?因为社会资源有限?可是社会资源不是人创造的吗?人本身的价值却并没有在社会整体的资源中体现出来,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我觉得究其根本,是因为当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阶级思维,尤其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但我觉得这种思维也是依托于当前社会经济结构的,而要说到这个话题,就有点远了。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要解决如今的教育问题,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结

洋洋洒洒说了很多,但归根结底要落在教育改革这个点上,但如果你真的问我要如何改革当前教育?我或许会说【什么都不用改】我认为在传统教育体系中打补丁是没有根本性作用的。

我们需要的是在传统教育之外新建一套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我们要从筛选思维转换到创造思维,让学生和社会真的以能力和工作本身的意义去评判,而这一切,我们其实什么都不用做,我们也什么都做不了,真正好的制度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总结出来的。

我们的社会会在发展的进程中逐渐的遭遇教育制度所带来的难题,学生们会从学历贬值的懊恼中,为自己的人生找到新的意义,公司也会因执行那种不人性的制度赔钱,而去反思自己的商业行为,人们会越来越痛苦,直到整个体系崩塌,并从中建立出一个更加符合人性的新体系。


最后回到那个辍学做游戏的16岁高中生上,在一切都还没有来到的当下,或许让学生们遵从本心的去选择,或许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法。

那个高中生热爱游戏开发,那就让他这么去做吧,他之所以能这么选,某种程度上也就反映了他对于学校教育的迷茫,至少相对来说,游戏开发比上高中对他更有意义,当然了,也有可能是我过于愚蠢,没有看到那个学生上学的必要性中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意义。


但就如同我前面在说老师的权威身份的时候,提到了求学者自身的责任,这需要学生自己去主动寻求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而不是等着别人给自己灌输,遵循自己的好奇心去主动思考,探索,研究,带着一种刨根问底的精神去享受学习的过程。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游玩塞尔达旷野之息时候的经历。

当我带着赶紧玩完,迅速体验一下的心态去玩塞尔达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矛盾,塞尔达本身的故事并没有多有趣,要通关也很容易,结局并不恢弘,甚至让我感到一片虚无,当我不去追求这个游戏的结局时,我反而体会到了这个游戏的乐趣。或许人生也是一样,遵从自己的本心,去体验这个无限宽广的世界吧。


学历贬值下的中式教育体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