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中国中药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由智研咨询专家团队精心编制的《2023-2029年中国中药材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重磅发布,《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中药材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中药材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中药材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中药材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报告》从2022年全国中药材行业发展环境、上下游产业链、国内外基本情况、细分市场、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入手,系统、客观的对我国中药材行业发展运行进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3年中国中药材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是系统分析2022年度中国中药材行业发展状况的著作,对于全面了解中国中药材行业的发展状况、开展与中药材行业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供从事中药材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企业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中药材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中药材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中药材指符合药品标准,一般指中药材原植、动、矿物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商品药材。
在严格意义上,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仅指经过净制处理后的中药材,对于未经依法净制处理的原药材不能列为药品概念下的中药材,只能是农副产品,不能直接入药。因此,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应是严格按照药品标准加工而成的商品,在生产上应严格按照许可管理进行生产以区分其他农副产品,进入药品流通渠道后应完全具备药品的属性,药品经营企业经营的中药材必须是完全具备药品的属性(有合法的生产企业及相关的产品标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作为药品的中药材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根据不同的标准,中药材有多种分类方式,目前,主要是根据采收原则来分类。根据采收原则,中药材可分为三大类,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其中,植物类又可以细分为根茎类、果实籽仁类、全草类、树皮类等。

20世纪50-60年代,中药开启产业化的进程。中国政府开始大力发展中药材的栽培和养殖,从单一品种、个体分散种植向多品种、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发展,为中药产业兴起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支持;在公私合营期间,传统中成药企业如同仁堂、云南昆中药、江苏雷允上、广东陈李济和湖南九芝堂等,由古老药铺和手工作坊发展为规模化、机械化发展的中成药厂,在卫生局标准的要求下,生产指定的中药品种;在中国政府委托下,一系列国营药材公司成立,如中国中药公司在1955年成立,负责全国中药的研究、生产、销售和运营,中药产业体系由此初步形成。
20世纪70年代,中药研究取得新成就。中药研究蓬勃发展,开发出穿心莲、满山红等有效中草药和青蒿素、靛玉红等有效成分;同时,大孔吸附树脂、中药颗粒剂、中药胶囊剂、中药滴丸等新剂型和新制剂面世,为中药产品丰富化注入了活力。20世纪80年代,中药市场兴旺发展。在改革开放影响下,中国各地形成近一百多家中药材市场,中药材市场活力由此焕发。同时,在中药材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市场缺乏管制,假劣伪冒药材流通、价格失控等现象时有发生。
20世纪90年代,中药市场进入整顿阶段。受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影响,国营中药企业进行重组、改革,如同仁堂改革成为公司制企业,并于上证所上市,原苏州药材采购供应站和原苏州雷允上制药厂合并组建雷允上药业集团等等。1997年,在中国政府大力整顿药材市场的影响下,原有的100多家药材交易市场仅有17家通过审批获得合法经营牌照,促进中药材市场规范化发展。
21世纪至今,中药产业发展迎来快速发展期。在技术革新和中国政府颁发《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中药产业规范化、健康化发展,同时中药颗粒配方、经典名方制剂等新型中药产品市场逐步开放。

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如《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系列行业相关政策,重点发展濒危药材人工繁育技术,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技术,推进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鼓励中药材产业化、商品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在行业政策环境持续利好下,中药材质量不断提升,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及替代品研究取得突破,生态种植加快推广,中药追溯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国家加大对中药材行业的投入,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自2017年起,我国中药材市场持续向好发展,至2022年,我国中药材市场规模从661亿元增长至885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近6.04%。

国家发布的各项中药产业支持政策表明政府不但将逐步增加对中医药产业的投入,扶植中药产业的建设,还将从根本上保护中药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整个中药产业水平的提升,目前,中国中药材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的参与者众多,其中白云山医药、云南白药、天士力、北京同仁堂和康美药业为中国中药材上市龙头企业。

1、中药材行业监管趋向于严格化
中药材行业监管趋严,如国家药监局发布省级中药材标准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收载使用的标准物质有关事宜、《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政策出台,中药材产业成为国家重点监管的产业之一,监管范围囊括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流通环节,以此保证中药材产业发展安全有效。
2、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趋好
中药材作为前端的农副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上游,而随着中药材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不断完善,中药材产业链的下游,如中成药、饮片、中药保健品、药妆,尤其是保健品等大健康产品的市场需求会拉动上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推动中药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扶持中药材行业发展的政策,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因此中药材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3、中药材作为民族品牌加快“走出去”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认可了针灸和中草药等传统中医药疗法,从而使得这种疗法得到了更多主流医学的承认。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最近海内外中医药界一直在分享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配方,中药材也逐渐得到海外的认可。中药作为民族品牌,既需要传承,又需要创新,与国际接轨,“走出去”的步伐应该加快,进一步推动中药材行业的发展。
4、中药材的跨界合作成就新“国潮”
中药材的跨界合作已成为一种新趋势。打造“中药+时尚”新国潮,共同开发与中医药相关的一系列产品,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模式,推动中药老字号焕发新活力。“中药+文化体验”打造出集中医、休闲康养、中医药博物馆、具有中草药属性的场景沉浸式的产品。

《2023-2029年中国中药材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是智研咨询重要成果,是智研咨询引领行业变革、寄情行业、践行使命的有力体现,更是中药材领域从业者把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研咨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立体的智库体系,多年来服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科技、咨询、教育、生态、资本等服务。
数据说明:
1、本报告核心数据更新至2022年12月,以中国大陆地区数据为主,少量涉及全球及相关地区数据;预测区间涵盖2023-2029年,数据内容涉及中药材重点产品产量、行业产值、销售收入、贸易金额、市场规模等。
2、除一手调研信息和数据外,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公开报告(招股说明书、转让说明书、年版、问询报告等)等权威数据源亦共同构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一手资料来源于研究团队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主要采访对象有企业高管、行业专家、技术负责人、下游客户、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以及上游原料供应商等;二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及第三方数据库等。
3、报告核心数据基于公司严格的数据采集、筛选、加工、分析体系以及自主测算模型,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
4、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智研团队的专业理解,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的研究观点。
智研咨询作为中国产业咨询领域领导品牌,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公司融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用自主研发算法,结合行业交叉大数据,通过多元化分析,挖掘定量数据背后根因,剖析定性内容背后逻辑,客观真实地阐述行业现状,审慎地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行业分析、市场研究、数据洞察、战略咨询及相关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认知水平、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