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话电厂数字化(三)

2023-08-19 22:33 作者:奔跑的电力人  | 我要投稿

国内某知名自动化公司的负责人说,我们做控制系统的,控制的都是比我们产品价值高很多倍的资产。的确,以发电厂为例,按照2500元/千瓦时的建设成本,一台百万机组的建设成本高达25亿,而用于控制系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DCS系统的花费可能不到一千万,占比不到百分之一。

从这点来讲,用一千万的控制系统控制了高达25亿的资产,一点也不为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控制系统相关专业在电厂不被待见的原因,毕竟掌握的资产微不足道。可因为关系重大,一旦出问题又会牵一发动全身,所以控制系统相关专业往往又会成为“背锅侠”。

从电厂管理的角度,一旦出现问题,大家第一反应是去考虑控制系统的问题情有可原,因为控制系统的问题往往是小微问题,比较好解决,可能一个人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几下就解决了。可一旦机炉专业出问题,动辄就需要集中兵力去处理,需要做各种安全措施,弄不好还要停机停炉。

但是,这不应该成为管理的常态,作为电厂的神经和大脑,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对一个电厂而言至关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控制系统本身的健康很重要,包括软件、硬件和人员的技术水平都要达标才能保障机组的安全运行。其次我认为的是,很多机炉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在控制系统中得到预判,完善的控制系统可以省去人为现场望闻问切的过程。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坚持认为一套完善的控制系统可以省去很多人力物力。这段时间很多人跟我提及国外的电厂员工数量少,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国外在控制系统领域下了很大功夫。当然,这也和国情有关,毕竟国外没有那么多的电力人。

所以,国外也诞生了很多知名的控制系统公司,西门子、ABB、霍尼韦尔、施耐德...作为自动化为主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他们都位列世界五百强,而中国没有一家这样的公司。尽管这些年我们进步明显,但是综合实力上,我们的品牌与世界领先品牌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更多的人前赴后继。

但是,也要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首先就是文章一开始提到的,我们在产品投入上还不够,大家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其他方面,甚至投入到各种管理成本中,但在自动化产品的投入上一再压榨。所以,自动化企业在开发系统的时候也需要成本控制,需要不断的节衣缩食,还要满足客户的需要。

这就造成了另外的问题,产品成本不能压缩,就压缩人力和研发成本,而这两项恰恰是产品进步最重要的元素。在这两项成本上的不断压缩,造成了人才的流失,研发的滞后。虽然依托中国强大的人力资源,人才流失的损失可能影响减少,但必须承认的是我们对于人才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我们对于技术人才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

前几年某航天所出过一件事,有个底层的技术员被民企挖走了,工资翻了很多倍,走的时候该所也没有挽留,毕竟只是底层的员工。可没想到的是,他的出走直接导致后来很多工作的开展无法正常进行。虽然新闻报道可能有一定的夸大成分,但是我们对技术性人才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技术性人才需要走向管理岗位,才能拿到一些想要的待遇,而很多不搞技术的后勤人员却能通过行政岗位拿的更多,这本身就是个巨大的讽刺。

所以,我看到很多做的不错的同行放弃了初衷的时候,也能理解他们因柴米油盐带来的困苦。从这些方面去综合分析就不难发现我们会陷入一个发展怪圈,我们不能在产品上投入,就不能有更多的钱搞研发和留住人才,产品也就不能进步,与国际一线品牌差距就会加大。

这十几年我们依靠着市场优势把我们的产品搞了上去,但是一些关键技术研发上还是不够,还需要不断突破。对于很多自动化企业来讲,需要利用难得的市场机遇,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的大基建,不断升级产品,迭新换代。

还想说的另外一个话题,就是我们的人员配置需要更改。两台一百万的机组,配置250人,有一半是与生产无关的人员,其中包括了行政、人事、采购、计划等等。对于一个电厂来讲,除了一线,其他都是负担。而事实上,一个电厂,除了一线,其他人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这个问题本来几乎是无解的,因为里面牵涉东西太多,甚至与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传统都有关系。我曾希望数字化时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拿采购来讲,打通一线和厂商之间的供货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可现在数字化产品的开发都是基于将线下搬到线上这个理论,中间所有的环节都没减少,甚至线上只是为了留痕,所以就造成了数字化“盛宴已过,问题依旧”。

不过这也不代表问题不能解决,很多人认为发展数字化就是要减员增效,我坚持认为发展数字化哪怕增员了,只要增效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增加的效益,能够拿出一部分不断的反哺到一线中,进而反哺到数字化、自动化、机械、材料等底层技术的研发中,整个产业链也一定会健康起来。

吴军在《浪潮之巅》中说,技术的呈现方式会变化的很快。这种变化,一定是建立在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的产业链基础上的,单靠几家公司的努力效果不大,除非产生了颠覆性创新,而吴军也说了,颠覆不是胡来,不是破坏,而是有规律可寻。这个规律,应该就是基于对技术最起码的尊重吧!

2023年8月7日 深夜 于上海!


大话电厂数字化(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