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篇附个人演唱的申请总结:美国全奖offer,我来了!
基本背景
学校:中央音乐学院专业:音乐学+音乐治疗双专业GPA:3.94/4.00TOEFL:103GRE:155+161+3.0Offer:UCSB Ethnomusicology MA & PhD、Brandeis Musicology MFA、KCL Musicology MMusic
拖了很长很长的申请季终于在四月初告一段落。感谢一路上所有人的陪伴、鼓励和帮助。在此,作为一个音乐生,也作为一个冷门专业的申请者,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此期间的经历和体会,由此帮助自己记录下这段时光,也希望能够对未来有志于音乐学或音乐理论的学弟学妹们有一点点的启发和帮助。
关于专业
首先介绍并且安利一下我的专业——Ethnomusicology,翻译过来叫做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是国外音乐理论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涵盖了(除传统西方音乐外)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所有与音乐相关的研究,涉及田野调查、音乐分析,也涉及对历史文化环境的解读等等……
我们专业本科大概每隔5-8年左右会有一个人申请美国的研究生,所以基本上很难找到学长学姐咨询相关问题。加上美国学校的相关专业一般每年只收2-3个学生,华人学生占比也非常小,所以整个申请过程对我来说是比较艰难的。不过难归难,事情终究还是有惊无险一项一项做完了。接下来我将分别对申请中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部分进行简单的分享。
GPA/托福/GRE
这三个硬性要求对于音乐学来说和其他人文社科专业其实是一样重要的。我始终相信足够高的GPA是能为申请加分不少的,至少它证明了你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各方面知识和演奏技能较好的掌握。
另外,英语非常非常非常重要!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恶补!想必音乐学院的同学们都非常清楚这一点——我们的五年是真的几乎一点点英语都没有学呢。音乐学专业对英语的要求和其他人文社科基本都差不多,再加上提交的论文是要几十页几十页全英文实打实写的,所以以后要读音乐理论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提早提早恶补英语!标化成绩和写作能力的不足是申请期间令我最痛苦的部分。
CV/PS
我的CV和PS都是我在世毕盟的mentor一字一句反反复复帮我改出来的,在此再次感谢亲爱的学姐!在这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也是她跟我说的一句话:“你不要去想他们会喜欢什么样的人,你只需要考虑你想呈现怎样的自己。”所以在我看来,写CV和PS就是把心里最好的自己用文字呈现出来的一个过程。
在此要着重强调一点,永远不要忘了我们是学音乐的!!不要以为他们看重文字就不在乎音乐能力了,一定要把自己所有会的东西全部都写出来,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多录一段演奏视频当备用。反正我把自己所有的音乐实践和音乐技能都融到了CV和PS当中,比如会多少乐器,开过几场音乐会,在医院为病人做过几个学期音乐治疗,写过什么作品,会不会配器、编曲,以及上述所有经历给予我的影响和思考等等。
Writing Sample / Publication / Conference
个人认为,writing sample是一个可以决定成功与否的部分。虽然很多学校说交一篇文章就够,但其实只交一篇文章会大大削减申请者的竞争力,让我们没有办法更全面地展示自己,我自己就在这一点上吃了亏。由于我申请阶段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1月份才完成第二篇writing sample,拿到offer的也全都是交了两篇文章的学校。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文章的搭配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两篇文章最好侧重点不同,这样可以展现自己不同方面的能力。我提交的文章一篇是关于清代古琴的,侧重于历史;另一个则是关于音乐和色彩,侧重于西方音乐作品的分析。
论文发表和参加会议不是必须品,但是是加分项,有时间和精力的话二者尽量要满足一个。大四时,在多方考虑下我发现发论文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在世毕盟mentor的建议下,我和同学组团参加了本专业的国际会议,并成为了全场唯一的本科发言。现在看来,无论是准备proposal的过程还是参加会议本身,都对我的申请大有裨益。
总结
申请的结果有些意外,其实本来所有学校我都只申请了MA,所以最后录到了MA and PhD项目也是非常惊喜的。唯一有点后悔的是最后把所有藤校都移出了选校列表里。
最后,感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她们在这一年半多的时光里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和支持。她们陪着我一起一路摸索,一路尝试,一起度过这段煎熬又迷茫的日子。此外,还想特别感谢一下我的mentor,很庆幸有这样一位认真严格的学术mentor敦促着我做了大量高强度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帮我逐字逐句地修改所有的文书,也很惊喜有这样一位优秀可爱的校友姐姐能理解我所有的想法、给予我花式的鼓励和指导。能够在世毕盟遇见你们是我的幸运。
我有歌也有故事呀~希望我们都能做最最可爱有趣特别闪闪发光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