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空间形体设计逻辑

2023-03-29 15:42 作者:维维鸭鸭鸭鸭鸭鸭  | 我要投稿

空间形体设计逻辑

P1 室内空间“体”的存在方式

1,独立

2,依附

3,悬浮


1,独立:独立体空间与空间的垂直界面不相邻,只与顶面或地面相邻。

适用范围:高度相对较低,面积相对较大的整体空间。

Ⅰ独特型体空间

体空间外表的材质色彩与整体空间有一定对比,进行强调它的空间量级

表现体具有的稳定感,力量感以及独特性


界面相对封闭,空间内部的围合感较强


在整个空间看体空间,界面装饰完整且大面积呈现,视觉中心较重,易于形成视觉焦点。


Ⅱ渗透型体空间

界面开敞通透主次与虚实第七节,渗透形体空间的开洞方式。

内外空间亲和力较强,界面虚体较多视线得到贯穿,相对于独特型体空间,渗透型体空间更容易成为主要部分。

因此渗透形体空间内部的功能以及使用者的地位与整体空间平等的,在功能上能够延续。



当独立型体空间与渗透型体空间同色同质时,渗透型体空间更容易成为视觉焦点,因为人们更容易把视觉放在有虚实关系的界面上




2,依附:适用于层高较低,面积较小的空间,依附于垂直界面,并且整体通高

作用:整合空间,避免零散和混乱,将空间复杂繁琐的空间物质隐藏在体空间内,使空间趋向简洁秩序理性。

依附于垂直界面,能够有效节省空间面积,提升空间的使用效率。


Ⅰ强调型体空间

形成图底关系中图的部分,在界面的处理上具有一定的开敞性,虚的部分占有一定比例。

内部细节采用逐层聚焦的方式进行展示性收纳,或概括包容整体空间的杂乱物质。


强调型体空间与整体空间存在对比,形成心理分区

具备独特型体空间的聚焦性和渗透型体空间的延续性,聚焦性因为其材质色彩与整体空间形成差异对比,延续性因为虚的部分较多。


Ⅱ消隐型体空间

与整体空间的色彩材质呈现融合状态私密性要求较高,隐藏入口隐藏门。

软质材料,细腻肌理,镜面反射等方式弱化其体量感


3,悬浮:适用于面积较大,层高较高的空间,灵活空灵,降低体的厚重感

Ⅰ组合悬浮体空间

可独立,可依附

多个独立体空间纵向或横向排布,形成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并且多个独立的体空间可以完全封闭排布,也可以相互渗透相互穿插,彼此建立交流。

体空间与整体空间相互交融,色彩和材质相互呼应。



Ⅱ独立悬浮体空间

可独立,可依附

可渗透可私密,功能具有独特性,与外界有一定差别。

易于形成空间的主导,与整体空间形成对比聚焦这种状态。

空间功能需求,氛围格调,决定空间体的形式。





P2 空间设计中“体”的拆解思考:


体在空间中的构成状态:

  • 空间中只有一个“体”的情况

当一个空间暂不考虑色彩材质,仅有一个体的情况下,会显得孤立隔绝,有较强的强调性,传达出理智纯粹,高冷的气质。

这个体是否要被强调出来,需运用材质和色彩表达。


案例1:

吧台材质与空间融合,为了消减它的独特性,同同样形状的灯相互呼应,让实体部分的造型元素从心理上得以延续(完型心理),与背景的面形成面积相近,尺度匹配的感受。妙啊!!!

界面装饰上用繁简对比丰富细节,秩序排列的纵向线条,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空间设计都具有将不用物质梳理出统一感的特性。妙啊!!!





形式对位!!!!

聚焦方式出现在整体空间,体作为较为明显且视觉重力感受重的视觉元素,与其他物质或界面建立形式对位就不容易了。

因此这种体在整体空间的位置安排就很重要,即以平衡中心强调法或视觉重力协调法来处理易于察觉,具有一定聚焦强度的单独体。

秤杆式均衡



案例2:

体空间担当平衡中心,左右两边根据不同的功能空间所需要的尺度需求进行布局。

左边空间占比小,右边空间占比大,左边空间数量多,密集排布小形体,有彩色对比。右边数量少,色彩与环境色相接近,弱化洗手台面在形体特征的视觉重力感。




形成了秤杆式均衡,平衡中心左边视觉感受重(数量多,有彩色),但占比较小,平衡中心右边视觉感受轻(数量少,与环境融合),占比空间留白较大。因此形成这个视域范围下的视觉平衡。

平衡中心为单独体,叠加有彩色与体的本身的视觉重力感受,去强化了平衡中心,同时兼顾体空间内部的功能使用。

平衡中心强调法


案例3:

操作台面属于一个体,这个视觉重力感受重的体不是在中心位置,而是偏右边,平衡中心的位置没有被强调出来,而是在平衡中心的左边用相对深色且占比面积较大的面,配合前方的家具去平衡体的视觉重力感受。

视觉重力协调法




浅色的体块与深色的面在重叠部分是平衡中心的位置


  • 空间中多个简单体块分散排布

表达稳重低调,理性的空间氛围,注意个体之间的视觉构图平衡,保持体与体之间的间距留白

各个体之间的视觉构图平衡,即考虑体与体之间的大小,形状,高矮,以及体的薄厚之间的协调。



除非空间要求等大小,且矩阵排布,否则多个体分散排布,要考虑多个体之间形体上的平衡关系。



比如高瘦+矮胖的型体组合关系,让形体与整体空间协调的同时,综合营造一种熟悉中增添一点意外。




案例1:

创造意外的切入点,无论是大小形状高矮胖瘦,材质色彩的变化,或者形体之间的虚实对比都可以作为切入点。

深-浅-深

降低深色的厚重感,掏洞


案例2:

当分散的各个体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会比相对聚集组合在一起的体显得更为雅致。

分散的多个体排列的疏密间距感受,取决于这些体本身实体感受强度。如果各个体之间实体感受强,那么间距稀疏排列。



案例3:

如果因为功能或既定因素的原因,必须要密集排列,那么可以用色彩材质对体量感进行削减,或在体内部进行虚实变化



案例4:

空间的轴场线就是空间平衡中心,空间原本实体墙面到有窗户的虚体墙面,本质上视觉感受是由重到轻



空间中的产品呈现放在实体这边,在正对走廊的界面以同样的拱形用在镜面上,配合小体量家具以及绿植,把平衡中心两边的视觉重力感受拉到一个水平线上



展台将一个大体量的体打散为三个小体量的体,以一种变化的方式作为展台。在这么多小物件的小空间中,如果用一个完整的体就会显得特别笨重。分别采用三个小体拉开间距,分散排布,等于是缩减了体量感(也可以在不同小体之间产生变化,比如材质或色彩)。妙啊!!!



  • 空间中体的叠加、消减与整合

1,叠加:

以体作为基本形,在它的基础上进行复制,并叠加在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较大,内部具有变化的体块。

多个体叠加,与光影配合形成的肌理变化的特征较为明显,同时反向影响空间氛围。


2,消减:

被消减的部分,它的轮廓以及形状在空间中的其它造型元素得到呼应


3,整合:

在空间中的形体内部,既有形体的叠加,也在形体上做消减,同时整体空间的造型元素也与形体进行呼应,建立紧密的联系,统一整体。

加法,减法,先叠加再消减。

案例:



总结:

叠加:注意参与叠加的每个体之间的比例尺度关系,参与叠加的每个小体的独特性较小,更注重参与叠加的每个小体在组成一个大体块的雕塑感特征。可以采用比例的方式,限制每个体的大小尺度。

消减:被削减的部分为虚体,虚体的边缘线的轮廓特征需要尽可能与空间表达的其他元素进行协调呼应。即被消减的体既达到了与整体空间的高度适应性,又具备一定的雕塑感。或用空间中其他易于觉察具有特色的元素约束消减体的部分的轮廓和形体特征

整合:完整体块的消减之后,用形式美法则的意图用法控制优化,达到整合目的。


  • 空间中多个“体"的排列组合

以整体空间为背景,将多个体看作一个整体思考。


轴场线

由疏到密

增强对比

削弱对比

体块与环境图底关系明确,对比强烈



案例:

木制交替呈现了一种节奏感,同时大体量的部分,用完全的白色,降低体量感。自身内部由肌理变化,避免大体快完全用一种材质待来的呆板。


视觉重力感受的重,轻,重,轻,重,轻,重,形成节奏感

垂直界面辅助节奏,强化空间限定感受



  • ”体“贯穿整个空间进行表达

功能使用与体或者空间进行同构,与空间建立联系。

1,功能使用需求怎样与体进行同构

2,参与同构的各个体之间怎样保持形式美感

3,功能使用与体同构的结果如何与空间界面融合

后面视频详述



空间形体设计逻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